APP下载

浅议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019-08-06张杨美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非遗保护

张杨美慧

摘要:随着非遗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县经过不断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显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词:非遗传承;非遗挖掘;非遗保护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200-01

一、前言

白水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仓颉造字、杜康造酒、雷公造碗、蔡伦造纸“四圣播文明”的佳话。近年来,随着非遗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县经过不断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二、非遗基本情况

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09年,挂靠县文化馆,与文化馆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挖掘普查、登记认定、申报管理和传承保护,基本形成了中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网络。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1个——《仓颉传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省级非遗代表项目名录5个,分别是《谷雨祭祀文组仓颉典礼》、《中华酒祖与白水杜康酒酿造技艺》、《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白水豆腐》;市级代表项目名录13个,分别为《白水曲子坐唱》、《白水根雕》、《雷公砂器烧制技艺》、《白水刺绣》、《上徐泥塑》、《白水辣子汤》、《肘猴戏》、《桂富祥葫蘆头泡馍》、《白水剪纸》、《西固烙画》、《洛北秧歌》等,县级非遗代表项目共53项。

三、非遗资源的挖掘、传承与保护情况

(一)非遗挖掘情况

白水县是一个人口小县,但相对而言,却是一个文化大县。非遗资源比较丰富,地方特色明显,且量大面宽,分散隐蔽,民间性比较强。近年来,我县自上而下广泛组织非遗队伍,就全县各种非遗资源进行了全面挖掘性普查、整理和登记认定,先后三次以县政府的名义公布了72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投入资金,组织专业人员编辑了《白水县非遗项目名录图典》,目前已定稿排版,即将出版。

(二)非遗传承情况

加强非遗传承工作,建立传承人登记体系,明确中省市县传承人(省级5人,市级15人、县级67人),多次举办传习培训班,资助培养传承人,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校园”传承活动,增强传承能力。设立传习馆所和传承基地11个,年培养传承人和爱好者3000余人次。

(三)非遗保护情况

通过资源挖掘和传承,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存续状况的非遗项目采取不同的保护形式。对《仓颉传说》、《杜康酿酒技艺》,分别设立仓颉文化研究会和杜康酒文化研究会专门的机构进行保护。对演示展示性非遗项目,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提供演示展示和宣传推介的机会,并鼓励走出去或者进旅游景区。如在林皋湖旅游景区、尧头豆腐村分别建设演示展示馆,让《肘猴戏》进和园,让《白水北腔古调影子戏》入驻小雁塔,《白水刺绣》在西安成立芸岭传统工艺工作室,进行产品开发,既融入了传统刺绣元素,又增加了现代时尚元素,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雷公砂器烧制技艺》在原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研发和增加了新产品,如龙火锅、养生煲汤锅、茶器等,传承人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和自己外出参观学习后,产品外观、质量和种类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组织部分项目传承人到白水新建景区和园进行参观座谈,将项目的有效传承与景区的发展有机结合。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入驻景区进行合作,部分非遗项目(刘氏手工挂面、李家小果子、雷公砂器烧制技艺、白水曲子坐唱、白水肘猴戏、布艺、白水刺绣等)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给传承、保护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对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如《白水豆腐》,整合各方资源进行保护性建设,建成了尧头豆腐村文化产业园;《白水杜康酒酿造技艺》,开展了原生态恢复和原产地保护,建设了杜康酒古窖池原生态传统工艺酒坊和杜康酒历史博物馆,使现有的重点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四、非遗生产性保护及产品开发、产业发展情况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保护方式,是项目在保护的前提下和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近几年来,对《白水杜康酒酿造技艺》、《白水豆腐》、《白水剪纸》、《雷公砂器》、《白水刺绣》等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纳入县域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目录,予以重点支持。指导引导杜康集团完善杜康酒古窖池原生态传统工艺酒坊,斥资建设杜康酒历史博物馆。对《白水豆腐》项目,举全县之力建设尧头豆腐文化产业园;鼓励《雷公砂器》、《上徐泥塑》、《白水刺绣》、《恒寨锅盔》等入驻旅游景区,开展展示体验活动。五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遵循自身传承与发展的特定规律,合理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把握正确保护原则,在保护与传承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五、非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统性、原生态性,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历史文化积淀,量大面宽,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发展,要做好非遗工作,必须正视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当前基层非遗工作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资源挖掘不够、传承发展顺其自然、保护利用缺少项目支撑。一些非遗资源面临濒危的境地,无人问津;已挖掘的部分非遗项目受多种因素制约,存续状态不容乐观,形同摆设。另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力量不足、人员素质较差、投入乏力等等,严重影响着非遗工作的开展,全面做好非遗工作任重而道远。

六、思路、措施及建议

l.加强非遗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非遗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力量,提高素质是做好非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建立市县级非遗工作联动机制。非遗工作不仅仅是文化部门一家的事,涉及多行业、多层次、多方面,必须加强协作,克服推诿、扯皮现象,形成工作合力。

3.加大市县级对非遗工作的投入。

设立市县级非遗保护专项基金,逐年纳入财政预算,加大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力度,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4.依托非遗资源,做强文化产业。

大力培植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产业,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非遗保护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三大战略中的豫文化产业发展与非遗保护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