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创作中主题性的表达
2019-08-06卢珊珊
卢珊珊
摘要:“主题性”创作,一般泛指场面宏大,有明确的主题目的、含义相对复杂的作品。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主题性绘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创作类型和表现手法相对于小品而言,主题性绘画多以深刻的主题思想、动人的艺术形象和扎实的表现功力来对重大的现实题材进行表达。主题性绘画通过新的创作形式来传达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主体思想和对艺术的观点,其艺术魅力,社会功能,研究价值都是具有极高的作用。主题被集中、生动、鲜明的表达出来,不仅展现了人文思想,又与生活联系紧密,突出了现实生活及人文关怀,使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关键词:主题;纪念;传承;缅怀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73-01
艺术生产离不开生活实践,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之所以感人,不只是作者的技法熟练、和作者精确地再现自然景观,关键在于中国画创作中的精神所在,离不开主题性的表达。创作主体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并融汇到艺术作品中。然而在绘画作品中最能打动内心的是画面产生的意境和氛围,这些远胜于技术的表现,是作品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主题性创作的含义
我们使用“主题性,这个词汇只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五六十年代把这个概念叫起来,之后约定俗成,叫“主题性美术创作”。它最初从俄文翻译过来,指有情节的历史题材绘画、风俗画;这个词也可以翻译成“情节性绘画”,而“主题性”最早是音乐概念,指乐曲中最具感染力的一段核心旋律,即一段乐曲的主旋律。主题性绘画,顾名思义是以明确的创作“主题”为基础设计与再现的,它在构思和画面表达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不是像传统学院历史画那样仅仅局限于传统故事套路为基础,它多以表现当代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形象为特点。
主题性绘画,是以明确的创作“主题”为基础设计与再现的,它在构思和画面表达上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它多以表现当代生活和历史事件的形象为特点,同时它更多的是以表现带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的形象和主题为主。我们在众多的经典作品中概括它的基本特征,大致有以下几点:理想化和当代性是它的创作形态;典型性和写实性是它的艺术表现特点。最早主题性创作的范畴是指在既定的事件当中有目的性的叙述和再现客观的再现,多以大场景的构图、多人物的塑造为主要表现内容。
二、主题性创作的发展
最早主题性创作的范畴是指在既定的事件当中,有目的性的叙述和再现客观的再现,多以大场景的构图、多人物的塑造为主要表现内容。其实在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表现宗教题材的绘画创作就有着主题性创作的影子,但那时的创作形式过于程式化,大部分单纯是为了满足统治阶层的政治目的,虽说在形式上有着明确的主题目的,但主题过于保守单一。
“主題性”绘画是在传统的学院派绘画和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风俗画中演变出来的,而中国的主题性绘画的发展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艺术创作现象,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由于建国后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主题性的绘画创作在我国迅速展开,应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艺术家们往往关注于重大革命事件和以人物进行绘画创作为主题,深刻的展现了新中国在革命时期的政治面貌和时代特色,使该时期的美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我国的革命史诗起到了宣传和促进的作用。
三、主题性创作中情感的体现
古往今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二者紧密联系,优秀的创作都往往与生活相联系。艺术的本质就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表现,一切围绕着情感世界进行创作。例如荷兰画家伦勃朗,人生历经磨难和坎坷,前半生事业人生都非常顺利,后半生家道中落,人生与生活都面临着困境,使作者看到了人生的现实和人与人的冷酷无情,使他在绘画中展现了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赋予人物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形象的博大精深。第二个代表人物就是挪威的蒙克,他的代表作《呐喊》,是一组有强烈主题性绘画作品,作者将人类面对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夸张的人物造型,强烈的笔触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突出该幅作品的主题,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绘画创作中情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个人社会的阅历,是文化的积淀,是构成中国绘画独特思想、创作手段与技法形式的重要因素,是绘画作品感染力的源泉,也是绘画艺术生命之所在。
所以对艺术家来说,对生活的基本感受是必须的积累和准备,它影响到一个创作者对生活和情感的掌控。在主题性的绘画创作中,用情感来传递画面中心的主题思想,这是我对于绘画创作的主题性以及精神内涵辩证关系的明确认识,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对艺术、生活的认识和感知程度。我们应该重在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美,认识美。作为一名创作者,我们有责任揭示社会现状,对社会做出正确的再现,弘扬社会中积极方面,鞭挞社会丑陋的一面,从中体现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