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堂朗苗族傩戏的非遗属性

2019-08-06刘明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傩戏唱腔苗族

刘明群

摘要:堂朗苗族傩戏具有鲜明的历史属性,推动当地苗族区域社会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族群社区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当代苗族非遗文化的源泉。

关键词:非遗;堂朗苗族傩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153-02

一、前言

湖南苗族,主要聚居在以武陵山山脉的腊尔山、吕洞山两个中山台地为中心地域内,这里自古被视为一片神奇而“蛮荒”的土地,两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大部分也与这块土地有着太多的交集,他撰写的《九歌》巨著,就是他被流放沅湘流域的蛮夷聚居地时期,收集、采写当地傩祭和巫词加工而成,其中部分诗篇就是一段完整的傩祭或者巫词直接记录。

由于漫长历史长河的击荡洗涤、多元文化质的交汇溶合,加上不断遭受历代王权的不断征战、欺压、驱逐等,苗族原来据有的地肥水美江河平原,大多不再是苗族悠然自得的生存空间。沉积为当今苗族与其他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生存空间状态。作为苗族原始宗教的主要载体傩戏,也体现出地域化的差异特点,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本文试图从非遗角度对堂朗傩戏进行解读。

二、堂朗苗族傩戏流派

堂朗苗族傩戏,历经“改土归流”为代表的外族文化的强势介入,分化成汉语(西南官话)和蛮夷语(苗语、土家族语)两个流派,汉语流派傩戏主要存留于所谓的熟苗(汉化)诸如集镇、关隘、司城等地;苗语傩戏主要留存于苗族聚居区,完全使用苗语演绎傩戏,或者苗汉语相杂(俗称半苗半客);堂朗傩戏的主要剧目有:(1)《开坛请神》;(2)《发功曹》;(3)《结界》;(4)《造桥迎神》;(5)《抛傩安神》等。吕洞山苗族区域的保靖县的葫芦、夯沙以及水田河等地的苗族歌谣,主要腔调为傩言腔、平腔唱法为主。其中的傩言腔唱法又分为长腔和短腔。长腔者,自由舒缓,长调尾部拖腔,音域飘逸,悠扬。在傩戏唱腔上还包括平腔,所谓平腔,曲调平缓,音域精致,歌腔变化灵活性大,以短小的曲调为引子起始,使用下滑音的逶迤结尾。或者是山歌调,也有融入了地方性的花灯戏曲调、民间小调等。

三、堂朗苗傩戏崇拜对象

傩戏的《傩愿根》(双愿和单愿)是傩愿起源的仪式戏,说的是洪荒蒙昧年代的传说,因为“教化”的缘故,把傩母傩公赋予姓氏,把伏羲兄妹成婚的前奏戏说简化:“昔日有个张太狼,娶妻罗氏女钗裙,夫妇二人无儿女,又娶丘氏共两人,一日三来三日九,丘氏有孕在其身,丘氏生下肉球子,生个肉球不是人……”。把伏羲兄妹生下的肉球异化到张氏夫妻,具有所谓“文明教化”,而失去傩愿神祗是伏羲女娲的原本。而苗语版傩戏的是以伏羲女娲兄妹婚配为主线,比汉语版傩更具有人文始祖的历史价值。

四、堂朗苗傩戏的非遗属性

它的历史价值是非遗的最大价值。据堂朗傩戏坛班敬祀师传的(七晓祖师包》记载,口传的历代“祖师”有47、8代之多。依此推断其传承历史,至少有千年之久,它的历史价值,是指在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价值。以吕洞山苗族的歌谣艺术特色,传承和展现了堂朗苗傩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堂朗苗傩戏的社会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动苗族区域社会发展、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族群社区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社会价值导向,是当代苗族非遗文化的源泉。

傩愿词文是以花灯调杂糅苗歌演唱曲调演唱;乐器有苗族民间的打击乐如锣、钹、鼓和吹奏牛角号等,这为苗傩戏增加了地方色彩和强化了戏曲氛围;苗傩戏的服装也分为生旦净丑几类,有的直接借用地方戏曲服装作为傩戏服饰。扩大了唱腔音乐的曲式结构,间奏音乐空白得到了填补;形成了歌、舞、乐为一体的苗傩地方化音乐程式,其总体形态为“吹乐+唱腔+打击”;唱腔分为男女唱腔;男腔有分为男声独唱、伴唱、合唱;吕洞山苗傩演唱形式丰富多彩,有男声领唱、伴唱、对唱、合唱、齐唱,有女声独唱等等样式。最具有地方特点的艺术性就是,一是使伴唱放在第二句唱词最后的三个字嵌入,把伴唱放进唱腔曲尾进入高潮叠加进来,强化了唱腔增加厚度和增强音乐戏曲气氛强度,推进高潮氛围;二是完成唱腔从高潮向低潮的复回。造成音乐力度音阶上对比变化,使音乐不间断向前发展,这种伴唱艺术形式,具有优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其他各种戏曲唱腔的伴唱形式中独有艺术特色。再次,用打击乐作为过门或充当链接音乐,亦是伴唱形式的延续,特征很突出。音乐音阶为“23561”、“61235”、“61235”的宫、商、徵、羽四种调式,角调少见。色彩丰富而调式功能性退化,常以一种调式反复交替出现。进行调式对比,求取色彩變化,引发、促进乐思发展。

五、堂朗苗傩戏曲的艺术价值

堂朗苗傩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现于唱腔音乐中,旋律的发展方法多样,别具一格,苗傩文化传承艺人们在音乐唱腔创作中,积累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苗傩戏曲唱腔音乐作曲法则,把旋律线当作(形象比喻)一条草绳,若用它来捆绑物件,必须更具物价大小和形状进行一番加工,这种草绳加工法就是苗傩戏曲创作者积累总结出来的几种作曲样式,苗语、汉语对照(豆芘)接头、穷朵(加尾)、吉邦(融化)等。和现代作曲法则里的引子、加尾声、转调、紧缩、扩充、重复有着迂曲同工之妙。加手加脚就是多声部音乐,有一个人独唱加进去众多的男女声伴唱,本身就是一身红多声的和声复调范畴。

苗傩戏曲最独特的音乐旋法是同音反复出现,有时多达十几个音的重复效果,通过同音反复叠加,造就某个音的量的积聚,形成一种要求突破和发展强烈倾向,最后形成一种性格突出,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再者,叠加与反复也是前音与后音承前启后。而不是无谓的冗长。彰显苗族人民古朴、强悍、勇刚向上的精神文化气质。衬词应用也是苗傩戏曲主要的民族特色之一,口语衬词“唉”“哈”“奥”“嗨”“那”“啊”等民族特色衬词,反复应用作为唱词的前缀或后缀,增强了唱腔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在唱腔音乐各种拖腔中,几乎全部使用衬词来演唱的,尤其在主腔的头尾部分更是如此。通过巧妙的词曲结合,起到深化剧情、突出唱腔音乐的个性和色彩。还有下滑音、重音的润腔吟唱,是为了突出曲调的某些乐节或乐句的最后一个音采用下滑音。有的下滑一般力度较强,主要作用是保证曲调具有一定的苗歌风格。另外,牛角号在傩戏演唱中,贯穿整个一段剧情过程。牛角一般只能吹奏两个音,形成演奏风格的民族化、苗歌化、意境化。获得特殊效果,牛角号成为苗傩戏曲音乐中的独奏乐器。声音坚实、情绪悲壮,每当牛角号吹起,神堂戏台格外显得萧杀森严,配以八卦、罡部、柳旗舞蹈,傩歌、傩舞齐出,场式井然,观众随剧情达到高潮,情绪进入顶点。

苗傩在戏曲演绎中,娱神娱人同时进行,打情骂俏、浑话连篇,逗笑取乐,透露出人类在蒙昧原始时代,对种族繁衍(生殖崇拜)极端追崇。苗族的椎牛祭祀中花歌(男女性爱俚词)演唱、土家族的舍巴日祭祀中男性腰间用稻草绳系扎,叫做粗鲁棍物件就是男性阳具象形。

湘西吕洞山区域的苗族傩戏,具有其他傩戏共有的戏曲特色,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色彩。是苗族戏曲音乐集大成者。具有演绎苗族族群祖先、生殖崇拜和教化农耕文明、规范社会道德、地域习俗等功效,是苗族原始宗教的再现,是苗族原始非遗古典戏曲音乐的活化石。

猜你喜欢

傩戏唱腔苗族
补妆
傩戏:藏在大山深处的远古回音
杨云霞:傩戏面具雕刻师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