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怎么调教
2019-08-06牛锐胡桂勤
牛锐 胡桂勤
有人说,现在养一个孩子比以前养几个孩子都难。是啊,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长辈们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从小时候起,起床有人帮忙穿衣穿鞋叠被子。吃饭有人喂,玩具有人买。总之,事事顺着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成为很多父母的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容易養成任性的性格。
案例一
著名儿童教育家关鸿羽先生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事例。小明上三年级了,周末妈妈郑女士带他到商场给奶奶选生日礼物,谁知路过玩具柜台时小明就不挪步了,指着一款价值几百块钱的机器狗,非让妈妈买给他。郑女士说家里已经有两个小型号的,这回就不买了,要抓紧时间赶快去给奶奶买东西。小明不肯,郑女士又许诺说,下回小明过生日把这款机器狗送给他。谁知小明还是不为所动,干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郑女士一生气,拉着小明的胳膊想把他拉起来,而小明使劲挣脱,开始躺在地上打滚。许多逛商场的人围过来看,郑女士尴尬极了,只好赶快掏钱买下机器狗,带着小明“逃离”众人的视线。
案例二
不久前,一位妈妈在网上发求助贴,说她3岁多的儿子非常任性和执拗,每天都要哭闹好几次,把妈妈折磨得近乎崩溃了。有一天妈妈带他去超市买东西,回来的时候乘公交车,到站下车的时候人比较多而且公交车也比较高,妈妈就把他抱下了车。结果下车后,孩子就开始哭,说要自己下车,可是下车前他也没说要这样啊。孩子一直哭闹,非要再坐车回到超市,然后再坐车回来,下车时他自己下才行。妈妈没答应,不理他就往家走,他就一路上哭哭啼啼,到家了还是哭闹,甚至要自己开门出去。还有一次也是去超市,回来的路上,他慢吞吞走在前面,爸爸一开始走在后面,走着走着,爸爸就超过他了。结果他就哭着去追爸爸,非要重新回到超过他的地方,再走一遍。
谁都不是天生就任性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很多家长无计可施,甚至面临崩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呢?从家庭环境方面,可以有以下反思。
一是与家长对孩子过分的爱护有关。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般是好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马上满足孩子,孩子就是家里的小太阳。时间长了,孩子觉得家长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考虑到别人的需求,遇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甚至以不上学、不吃饭、不睡觉来威胁父母。有时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已经长得很壮的小朋友还让老人背着,如果不背,就坐在路边大哭。老人看到孩子哭就心软,赶紧背起来,孩子则在老人的背上破涕为笑。
二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尤其是家里三代人同住的主干家庭,往往容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甚至是一个管,另一个就护。经常听说有的家庭妈妈在管教孩子时,老人马上出来反驳,甚至跟孩子妈妈发生冲突:“我不许你说我孙子,再说我就翻脸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有了保护伞,更加不听从管教,一味任性到底了。
三是一些家长确实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也有家长使用棍棒政策,对孩子非打即骂,不顾孩子的自尊。孩子无论说得对错,只要不合家长的意,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乱批乱打一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么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要么就是骨子里极其叛逆。家长们总是头痛:“为什么我这么严格,孩子还这么不听话呢?”其实,就是家长粗暴的做法,让孩子在任性的路上越走越远。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多是在后天环境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影响下,通过孩子的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
换一种思路管孩子
既然任性多是后天形成的,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来纠正。
一是事先“约法三章”,与孩子定好规则。很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大部分家长怕路上丢人就妥协了。很多时候,孩子的任性也跟家中没有规则有关系,如果事先跟孩子约定好,孩子有规则可依,也不会总是讨价还价。有些家长会跟孩子事先约好,需要什么东西每周去一次超市,但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能买路边的东西。有了这样的规则,孩子知道家里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在路上缠着大人。而且孩子小,容易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孩子走在路上就没心事了,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赶快回家。
二是采用不理睬的方法。家庭教育中,当我们遇到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家长可以酌情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
三是要想法转移注意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但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就会愉快地答应了。
四是家长事中要态度坚决,事后要多与孩子沟通。当孩子任性劲上来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在行为上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当孩子静下来后,家长可先让孩子独自冷静地想想,再跟他讲道理。
五是大人平时要注意言行,身教重于言教。自己做不到的不要乱许诺,也不要用欺骗的语言哄孩子,以免使孩子误以为大人心虚、没理,从而更放纵自己任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