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附子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临床研究
2019-08-06章林杜少辉杨珣杨嘉敏
章林, 杜少辉, 杨珣, 杨嘉敏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3;2.深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广东深圳 51803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以渐进性运动障碍和诸多非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order,PDSD)是PD的重要非运动障碍表现之一,约占60%~98%[1],其中以失眠最为常见[2],以及由此引发的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倦怠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的治疗目前以补充多巴胺为主,其剂量、使用时间与睡眠质量有明显关系,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诱发睡眠障碍或降低睡眠质量[3]。近年来,我们采用导师杜少辉教授经验方新加附子汤治疗PDSD,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在深圳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DSD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的随机分组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PD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2016年制定的《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4];睡眠障碍的诊断:存在睡眠障碍的主诉,具体可表现为患者入睡时间>1 h、或夜间睡眠时间<6 h、或每晚至少醒来1次。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PD的诊断标准;②存在睡眠障碍表现;③年龄在40~75岁之间;④知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②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服药的患者;③合并甲亢、脑部肿瘤、焦虑等其他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患者;④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无法完成量表的患者;⑤合并严重重要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⑥属于临终关怀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用法: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H3551,规格:0.25 g/片),口服,每次0.5片,每天2~4次,疗程12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加附子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附子15~30 g(剂量由少及多,先煎2 h,煎至不麻口),桂枝30 g,白术30 g,淫羊藿15 g,制巴戟天20 g,烫狗脊30 g,续断15 g,乌药15 g,炮姜30 g,葛根30 g,川芎15 g,羌活15 g,甘草5 g。随证加减:伴有四肢麻木者加鸡血藤、首乌藤;伴有四肢拘急者加木瓜、山茱萸、白芍;肌强直者重用葛根;便秘(大便干结)者加生地黄、桃仁、杏仁;大便不干结而排便无力者加黄芪;口苦口臭,右脉洪大而促者加石膏;左脉弦而有力者加黄芩;尺脉浮者加黄柏;脉细者加阿胶、枸杞子、菊花、桑叶;运动迟缓,右关脉弱者重用白术;尺脉弱者加鹿角霜。每日1剂,疗程12周。
1.4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12周后采用以下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①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患者睡眠障碍程度;②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估患者白天嗜睡程度[5];③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部分(UPDRS-Ⅲ):评估患者运动障碍的程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1例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74±9.21)岁;平均病程(5.58±2.20)年;H&Y分级:1.0级1例,1.5级7例,2.0级15例,2.5级6例,3.0级2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03±9.76)岁;平均病程(5.61±2.36)年;H&Y分级:1.0级2例,1.5级9例,2.0级8例,2.5级9例,3.0级3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H&Y分级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DSS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P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12周后,治疗组的P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组在提高PD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DS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DS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PDS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PDS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
治疗12周后133.61± 8.34①②113.81±9.08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1 31治疗前114.48±10.36 114.13±8.88治疗4周后124.87± 8.20①②113.29±8.91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12周后,治疗组的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同期比较,治疗组在降低E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S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ES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1,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
治疗12周后9.16± 1.57①②11.65±1.80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1 31治疗前11.84±1.86 11.87±1.67治疗4周后10.52± 1.61①②11.81±1.72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12周后,2组患者的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对UPDRS-Ⅲ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UPDRS-Ⅲ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UPDRS-Ⅲ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
治疗12周后19.90± 5.26①②25.97±5.46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1 31治疗前27.13±4.67 27.42±5.95治疗4周后23.06± 4.98①②26.23±5.30①
3 讨论
中医学将帕金森病(PD)归属于“颤证”、“震颤”等范畴,认为PD与营卫关系密切。《素问·逆调论》曰:“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指出营卫俱虚与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有密切的关系。而帕金森病睡眠障碍(PDSD)属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等范畴。《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指出营卫不和与睡眠障碍有重要关系。因此,针对PDSD患者,通过调和营卫,既可以改善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又可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新加汤源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营卫不和、气血两虚;附子汤源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少阴寒化及太阳阳虚。PD多以虚实夹杂为主,阴阳两虚贯穿始终。新加附子汤在原方基础上加减重在合阴阳、调和营卫,同时兼治三阴三阳并病。方以熟附片温太阳之标阳,助少阴之生阳,桂枝为先锋使者,秉木火之气沟通内外,桂附同用方能阳出阳回,阴阳相合。淫羊藿、巴戟天养先天精血,得桂附则阴能承阳、阳能化阴,白术、炮姜、甘草资中焦之血,生营卫之源。熟地黄补阴血以滋营分。葛根宣阖阳明,助桂枝使营卫周流。配以狗脊、续断、炮姜、川芎通气血、升降之阻,再得寒水之羌活、乌药,则气可行阴行阳、内外皆通。全方开阖能调,而以阖为主,以通为辅,当可邪去正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新加附子汤中多个药物有效成分对PDSD有治疗作用。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氧化应激反应引起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路易小体损害多巴胺神经元,导致多巴胺(DA)逐渐耗竭[6];而附子中含有DA成分,其水溶成分包含氯化甲基多巴胺,但在不同来源的生附子及饮片中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以黑顺片、白附片中最少[7]。动物实验表明,附子可使脑内DA缓慢增多,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8],此特点恰可弥补美多芭作用时间短的不足,进而改善美多芭等所致药物剂末效应。桂枝中桂皮醛具有神经保护[9]、镇静镇痛[10]等作用。神经炎性反应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7]。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以及抗DA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等多种神经保护作用[11],对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和12周后,治疗组PDSS、ESS、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其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新加附子汤可明显改善夜间失眠及白天嗜睡,具体表现在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夜间睡眠时间,进而减轻白天嗜睡乏力症状,同时,在改善运动障碍方面也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虽然在PD的中医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