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将加速产业转型

2019-08-06

农业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冷链屠宰猪瘟

文/ 本刊记者

近日,中山大学教授、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上分析说,生猪产能在2014年达历史最高,2015年、2016年猪肉产量和生猪出栏量连续下降,2017年、2018年猪肉产量和生猪出栏量有所回升。今年,由于外部需求、内部驱动以及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势不可逆。

“非洲猪瘟的出现,让产业缺陷凸显。”陈瑶生说,一是规模化养殖水平仍然较低,小散养户养殖技术亟待提高;二是标准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相对落后;三是生猪屠宰产能与养殖产能区域不配套,跨区域调运活猪数量庞大;四是冷链运输能力与屠宰产能不配套,冷链物流产业有待完善;五是部分区域执行国家政策不规范,“层层加码”现象突出;六是由“调猪”变为“调肉”是大势所趋,需有长期规划;七是基层防疫和兽医力量薄弱,急需加强。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生猪产业需要加速转型,包括生猪产销模式对接、冷链物流发展、分区疫病防控、生猪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等。陈瑶生以冷链物流转型为例,解释了转型对生猪的影响。生猪经过长途运输,受到饥渴、空间拥挤、风吹日晒雨淋恶劣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体内抗体水平下降,抗病力减弱,同时产生很大的应激,从而对肉质口感、营养成分产生较大的影响;到达目的地后生猪会极度疲惫不堪、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振,需要有恢复期来调整。而采用冷链运输后,可以减少运输途中对生猪造成致残致死的损失,减少生猪体重损耗,明显提高酮体品质。

陈瑶生认为,长远来看,疫情对产业的影响包括:散户加快退出,规模企业扩张速度放缓,南猪北养格局受影响;养殖和屠宰产能布局将更加协调;点对点调运规模继续扩大,变“调猪”为“调肉”;养殖、屠宰、加工环节将更加规范等。“猪肉(白条)冷链运输市场供给不足,发展空间比较大,以后将发展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模式。”

陈瑶生还表示,疫情之后,适度的规模加高度的企业化、组织化将是未来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生猪产业相关企业和养殖场要积极应对,要整合政、产、学、研资源,适时更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以及AI的优势;同时,建设生猪种业区域性繁育体系,促进生猪养殖向肉食品供应商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新跨越。

猜你喜欢

冷链屠宰猪瘟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浅谈猪瘟防治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四措并举 五相结合——湖北省推进畜禽屠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