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2019-08-05周立娜
周立娜
摘 要 小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高、耐存储,深受人们的青睐。其种植质量、产量关系着民计民生的问题,如何提高小麦产量是人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辽宁沈阳地区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如今,国家对“三农”问题非常重视,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需要依赖于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沈阳地区气温不稳定,降水少,抑制了小麦生长,加之,管理比较粗放,小麦品质不好,小麦单产很难提高。要想提高小麦质量产量就需要采用高产栽培技术,下面从选用良种、精细整理、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 选用良种,适时播种
要实现小麦高产,良种选择十分重要。而目前沈阳地区所栽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辽春10号、9号,品种退化严重,无法达到小麦高的目标产。因此,该地区必须要结合自身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选择生产力高、抗病害强、不早衰的品种。完成选种后,要先处理好种子才能播种。播种时要将种子的播种量控制好,种植的横、竖行要端直、整齐,不重播和漏播。小麦播种任务完成后,要依据种植面积完成毛渠的开挖,保证麦田供水的方便、及时性[1]。
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也是实现小麦高产要重视的关 键一步。在正式栽种时,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整地,将前茬作物留下的杂草等清理干净。栽种小麦时,要确保土壤的湿润性,要将土体整平。为了使土壤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要进行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5-25cm,同时,还可以用秸秆来还田。该种方法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让土壤变得更细、更透、更平整。此外,因为小麦在生长期间,不方便施肥,因此,在实际整地时,要一次性施入足够的底肥。施肥要结合土壤综合肥料而定,将有机肥、无机肥综合起来施用,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2]。
3 田间管理
一是苗期管理。要使小麦匀苗、全苗,就要找扎根、分蘖,冬季前就需要达到壮苗标准,在越冬时主茎叶要达到六叶一心,单株分蘖要有3-4个,次生根要8根左右。小麦在三叶期时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还要根据小麦生长情况来施肥、浇水,中耕松土,加快分蘖、根系生长,让苗生长健壮。同时,还要对麦苗进行旺苗管理,旺苗一般都会因播种过早、播种期延误加之雨水太多、气温过暖、施肥不合理等原因使麦苗旺长,对旺长麦苗,需要种植人员喷洒一定量的抑制剂或深耕等方式让主茎、分蘖能够有序生长,控旺转壮[3]。当然,对那些施足了底肥、适时补种的壮苗,一般不需要再施肥,只需要适当的松土就行。
二是中期管理。中期管理也就是对小麦汗青到抽穗阶段的管理,该阶段是小麦生长最为旺盛,需水量最大的阶段,在该阶段的管理中需要浇足拔节水、返青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后浇足返青水,拔节水要早浇。除此之外,还要追足孕穗肥、拔节肥,提高苗叶的光合强度,让其积累更多的光合物质,提高成穗率。
4 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广大农户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在连阴雨天气,病虫害发生的频率最高,选择合适的农药及早预防能够抑制病虫害的生长。
在小麦栽种过程中多发的病害有锈病、蚜虫等几种。其中,小麦锈病可以分成秆、叶锈病几种。在麦田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种植太密及氮肥太多的情况极易引发锈病,在发病前期阶段植株会长黄斑,慢慢的会出现粉堆,最后出现黑色粉堆。要预防该种病害,在正 式播种前要对种子加以处理,用15%粉锈宁剂来拌种,也可以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施粉锈宁乳液,抑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在栽培时要科学轮种,搭配品种,翻茬,对氮肥的施用量进行合理控制。施肥要适当合理,不能太多货太少,适当施肥可能够让小麦的营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增强小麦的抗虫害能力。施肥要合理,各類肥料要配合使用,以使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另外,小麦播种不能太密,要适当地稀播,这样利于利于小麦的快发生长,同时,还要适时进行中耕,在此期间应该将麦田中的杂草清理干净,并做好定苗、壮苗等各项工作,破坏小麦稻害虫的生存繁殖环境,促进小麦的健康生长[4]。
小麦蚜虫也可以称作腻虫,该种病虫一般在小麦抽穗后,侵蚀穗部,被侵蚀后,麦粒会不饱满,枯白穗,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要防治该种病虫害,可以利用蚜虫天敌瓢虫、草蛉来防治,也可以用吡从啉等药剂来喷施。当然,在农药的选择上需要使用灭虫性能高、对环境污染小的农药。
5 适时收获
小苗的收获要以其成熟期为标准,收获太早、太晚都会对小麦的产量、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收获太早,可能会存在籽粒不饱满、品质差等问题。收获太晚,会使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减少,品质变差、产量变低,在经过风吹日晒后,籽粒也会大量脱落,甚至雨水会发芽。收割时要结合天气情况、小麦成熟度及时收割,可以是人工收割也可以是机械收割,不管是使用哪种收割方式,都必须要保证小麦的清洁、干燥,将籽粒含水量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存储[5]。
总而言之,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和栽培技术和方式有直接的联系,栽培技术和方式不同,其对产量的影响也不一样,因此,需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科学的栽培方式,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的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龙,丁字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2015(15):125-128.
[2]周德新,刘瑞忠.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之友,2017,12(18):325-329.
[3]张春明,许成羽.浅谈植保技术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应用[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5(22):101-105.
[4]郭翔宇,张俊凡.无公害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浅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6,8(12):126-129.
[5]张春丽,谢海申.浅谈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的高产栽培技术[J].家之友(理论版),2016,12(06):3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