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金龙彩画漆屏风
2019-08-05悠悠
悠悠
由南京博物院策展主办,山西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等协办的“琅琊王——从东晋到北魏”特展持续了五个月。展览以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的一生为引,通过对比东晋和北魏的文物,反映出了5-7世纪南北不同民族的交融与变革。其中,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画漆屏风堪称最惊艳的展品。
1965年,司马金龙与夫人钦文姬辰的合葬墓在大同被偶然发现。经调查证实该墓早年被盗,而彩画漆屏风被“不识货”的盗贼零散地抛于墓的后室甬道及后室南部。漆画木板为彩画漆屏风的构件,考古专家清理出了5块较为完整的漆画木板,还有边框5件,木档3件,以及部份画的残片。每块木板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2.5厘米,上下、两侧均有榫卯,可拆可合。
司马金龙彩画漆屏风尤其珍贵,因为东晋后瓷器业发展壮大,漆器制品逐渐变少。并且彩画漆屏风的制造工艺十分高超,至今无人能破解其中奥秘。只能推测这是以柏木做板材,以织物类贴敷做漆灰地,遍髹朱地,用黑漆勾勒线条轮廓,再以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矿物颜色用油调和填充。古人云“滴漆入土,千年不腐”,经历时光流转,漆画木板上亮丽的朱红色仍然震撼人心。
除了精妙的制作,技法纯熟的绘画、遒劲秀丽的书法也赋予了彩画漆屏风独特的艺术价值。画面结构主次分明,彩繪笔法细腻古朴。特别是鱼尾状的裙摆垂地,衬托以轻拂的裙带,一垂一拂陡增人物飘逸、灵动的神韵,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颇为接近。题记及榜题处涂黄色,书黑字。以一种与写经、简牍等墨迹不完全相同而接近碑版的形式,诠释了书法的笔锋运势,为探明魏碑书法的渊源提供了可能。
司马金龙是姻亲富贵的北魏权臣,他的显赫身世在彩画漆屏风的艺术价值上增加了历史价值。司马家族原本是东晋皇族,司马金龙之父司马楚之为避免灭族北奔附魏,屡立战功,积极与鲜卑贵族联姻。因此司马家族有“父子镇云中,三代尚公主”的美誉。司马金龙后官至侍中、镇西大将军、吏部尚书等,延续了家族的辉煌。北魏太和八年,司马金龙卒,其时正当文明太后执掌朝政。研究者扬之水指出,彩画漆屏风上的画多取材于《列女传》的母仪故事,可能暗含对文明太后的赞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太姒,衣着华丽、高大端庄。她们是周朝三位君王的夫人,贤惠聪明,辅佐君王开创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