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的末日魅力
2019-08-05然潘
然潘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众多被称为“现代城市”的聚居点。在这些城市之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每天穿行在其中的人和交通工具不计其数。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充斥于饭店、电影院、商店、体育馆等各种建筑中,这些建筑大多看上去光鲜整洁,突显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在这些大都市背后,往往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城市B面,废弃的建筑物林立其中,就像是一个可怜的弃婴。而美国北部的克利夫兰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大部分人造建筑已经废弃,屋内爬满青苔和草丛。由于常年疏于管理,建筑大多早已被灌木树林掩埋,风吹日晒雨淋,木头腐朽墙面剥落,铁皮一层层锈蚀、烂掉。这就像一个人类已经消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曾经生活过的痕迹逐渐被抹去,只有植物和动物占山为王。
衰败的见证者克利夫兰的城市废墟
在提到克利夫兰时,知乎上有一个回答,说到了当地人常讲的一句话:We are not Detroit(我们不是底特律)!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克利夫兰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见一斑。
克利夫兰建市于1836年,坐落在伊利湖南岸,夏季有着充沛的降水。整个城市占地面积约214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却不到40万。由于邻水的便利,克利夫兰很早就成为了北美制造业的中心。当年美国的五大财团都曾在此扎根,包括国人耳熟能详的洛克菲勒和摩根财团。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在克利夫兰的创立,使其人口迅速飙升,并在1940年达到它的人口顶峰:100万人。但在那之后,这个繁荣的城市便开始走下坡路。
随着全国经济一路下滑,加上1960年常常出现的种族骚乱,克利夫兰的财政在1980年前后出现严重赤字,失业率高达13.8%,成为美联邦历史上第一个需要向政府贷款的大城市,被戏称为“五大湖上的一个错误”。
克利夫兰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空荡荡的大街。在阴暗的天空下,非常像历史中正在经历萧条的大都会。在一些街区,公众场合禁酒的规定显然没有发挥作用,常常有衣着简陋、不知是否是流浪汉的行人揣着一瓶伏特加走在街上,每隔几步就掏出来灌一口。而在不那么安全的街区里,街边的店铺不是终日大门紧闭,就是加装了多层铁栅栏。街角的便利店门口,张贴着各种广告和告示,其中最醒目的便是:蒙面及戴面具者禁止入内。
这些街区之外,充斥着众多高耸的烟囱,占地不小的校园和设计精妙的教堂,它们有着异于寻常的寂静。教堂大门紧闭,锈蚀的铁栅栏歪七扭八,校园里不再有学生的欢声笑语,巨大的厂房空空如也。建筑上层层叠叠的涂鸦给这份冷寂的暗调带来了些许彩色,但始终掩盖不了其中的颓败感。这里,便是克利夫兰城市废墟的入口。
进入这种“异世界”,安全往往是第一要素。废墟有着天然的危险性,比如年久失修腐坏的木制结构、暴露在外的金属结构、泄露的石棉保温层等等。而另一些危险则来自人为因素,很多废弃建筑所在的街区都是不那么安全的街区,底特律、克利夫兰、芝加哥、巴尔的摩市中心的美国非裔种族集聚区就更不用提了。一些在荒郊野外的工厂、教堂和度假村,可能会成为流浪汉的常住地,但更危险的是,这些地方还可能是大麻或毒品的交易点。总体来说,这种异世界的观光游有着不少的挑战,适合那些精力充沛又爱冒险的年轻男女。
废墟的末日魅力影视拍摄的常顾之地
克利夫兰最著名的废墟,大概是曾用于拍摄《复仇者联盟》黑寡婦被审问的“俄罗斯”仓库。这个仓库位于东区,废弃前属于克利夫兰西屋冰柜厂,工厂因破产而废弃。后来,除了拆除的厂房,三栋巨大的仓库都被遗留下来,但内部早已清空,除了偶尔长进屋内的植物,就是摄影师和各种剧组的不断造访。在2012年拍摄《复仇者联盟》的过程中,剧组在仓库二楼的地板上打了个方方正正的洞。电影中,这个洞似乎一个套一个,深不可测,摔下去必然粉身碎骨。然而现实中,这个洞只延伸了一层。总之,在这里,无论是夏日时墙壁上爬满植物的仓库,还是冬日被大雪覆盖的断壁残垣,都非常具有末日感。这种末日感不断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摄影师前来,不仅如此,你甚至还可能遇上“组团”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和各种拍摄视频的网络博主。
除了最出名的西屋冰柜厂,克利夫兰的教堂也备受各种影视剧青睐。克利夫兰废弃的教堂众多,大部分破坏严重,保护最好的可能是位于克利夫兰苏必利尔大道附近的,曾用于拍摄由Netflix投资的《小恶魔(Little Devil)》的教堂。正因如此,它也被称为“小恶魔”教堂。拍摄《小恶魔》时,为了让这座教堂看起来更加破败、更像废墟,剧组在木质地板上砸了几个洞,拆下了十字架,涂花了玻璃。剧组离开后,这些地板上的大洞又纷纷被填上,等待下一部电影投资人的出现。
这座教堂从门外看非常不起眼,但内部却比想象中大许多。除了教堂正堂,还有一个附属的学校,学校废弃后,一个手工作坊用来充当仓库。内部值得拍摄的细节非常丰富,除了几间充满各式各样手工用具的房间,还有保存较为完整的钢琴和堆满圣经的地下室。但由于保存完好,周边居民区也比较安全,邻居的警惕性也相对较高,所以想进教堂参观的难度并不低。如果想找一处简单的废弃建筑物“观光”,建议选择耶稣诞生天主教堂。
这座由波兰移民建造的天主教堂,位于克利夫兰东区,建成于1926年,废弃于1992年。教堂左侧的教会附属学校关闭于1972年。不同于其它废弃建筑物,这座天主教堂不仅没有“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反而铁门大敞,似乎在欢迎着每一个付不起教会费用的教徒入内祷告。废弃20多年来,这座教堂破坏严重。它的正厅非常空旷,所有长椅已被拆除,神坛也不知所踪。二楼剩下一台无法发声的键盘乐器,往里面走一点,可以看到墙边扔着一个缠满绢纱的拱门,看样子不久前才有人在这里举行过婚礼。而教会学校通往二楼的楼梯早已被砸坏,一楼室内篮球场的木质地板也因受潮而变形。虽然进入这间教堂及其附属学校不用费什么功夫,甚至可以说比较容易,但这周边居民区的安全系数并不高,所以常常有当地青少年在这里打架斗殴,甚至抽大麻。
废墟爱好者的天堂地标学校与天文台中的“克利夫兰”
如果你热爱层层剥落的墙皮、凌乱的座位、空无一人的教室,威尔森中学将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初级到中级废墟爱好者的天堂。同时,这个学校也是探访克利夫兰废墟时,绝对不能错过的“地标性建筑物”。
建于1905年的威尔森中学,在鼎盛时期曾容纳过超千名学生。但由于经费、生源、种族等等问题,学校于2005年被迫关闭,之后再也没有开放。学校内的大部分门窗已被砸烂,一些钢筋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地面上散乱地扔着受潮的纸张、脱落的墙皮和被破坏狂砸烂的玻璃。学校周围被简单的栅栏围起来,留下一个框子空空如也。除了这些,里面还有一个布满涂鸦的小剧场很值得探访。小剧场通体本是白色,四面窗明几净,光线分外良好,但因为废弃时间过于久远,所有能砸坏的桌椅板凳全部被人砸得粉碎,能搬走变卖的金属也早已被盗贼洗劫一空,而其余无法砸毁或变卖的部分均被喷上了涂鸦。与之前的教堂、仓库相比,这间学校的建筑细节会更加丰富,值得拍摄和探访的内容也不在少数。而且由于安保力量较弱,进入难度也不算高。
废弃的教堂里,到处都是烂木块、垃圾和积满灰尘的座椅,唯有一块彩绘玻璃十分吸人眼球,可能正是因为它少有的完整,才会在这片废墟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如果威尔森中学给你带来的是刺激的探险,那么接下来的这座废弃建筑物将会让你體验到废墟艺术的美。在克利夫兰东区,顺着欧几里得大道往东走,在距离克利夫兰大学区六公里左右处,矗立着一座废弃了35年左右的天文台:华纳·斯瓦西天文观测站。
修建于20世纪初,由华纳·斯瓦西资助,这座天文台曾在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两则发现几乎人尽皆知:一则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该天文台发现并证明银河系是一个螺旋星系,另一则是发现大部分红巨星的位置非常靠近银河系的中心。1983年,由于市区光污染,导致天文台无法继续观测而彻底关闭。曾是克利夫兰甚至全美科研里程碑的华纳·斯瓦西天文台,也如同其它许多的历史遗迹一样,最终败在了无休止的城市扩张之下。自1983年正式关闭以后,这三十多年来,天文台始终静悄悄地立在东克利夫兰的高地之上,爬藤植物肆无忌惮地缠绕着门窗外墙,两个巨大穹顶也早已破烂不堪,顺着破洞进入建筑物的雨雪更是对内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侵蚀。
天文台的内部由于缺乏维护,木质结构大多已经腐烂。疏于看管导致的破坏也是惊人的严重:涂鸦盖着涂鸦,原本干净的墙壁早已消失不见,所有可以变卖的金属物品也被掳掠一空。同时,内部的一些地方又被热爱纵火的“纵火犯”反复焚烧,以至某些内墙上留下了灰黑色的烟熏痕迹。
其实,废弃的天文观测站并不常见,加上废弃多年,脱离人类活动之后,更是给天文台增添了几分破败的美感。两个球状观测台一大一小矗立在天文台的东西两侧,曾经刷成天蓝色和深蓝色,分别象征着湛蓝天空和暗夜星空的两只半球体,先是褪成深浅不一的蓝绿色,接着又褪色到浅灰蓝色。左侧观星台的门口立着两个古罗马风格的石柱,石柱和其上的拱门结构虽然没有什么显著变化,但石柱下面的台阶由于积年累月遭受灌木草丛侵袭,早已歪七扭八,一些顽强的植物从阶梯之间挤了出来。主厅内水蓝底色的大理石地面上,画有金色图纹的黄道十二宫运行图,虽然被掩埋在了尘土之内,但仍然美轮美奂,值得一观。另有一块蓝灰色的圆盘镶嵌在正厅地面上,作为入口处那个覆盖了整个屋子地面的黄道十二宫装饰画的缩略版,直径约一米,中间刻着玛雅风格的太阳浮雕,太阳外侧是代表黄道十二宫的浮雕,更外侧则用万字纹装饰。无论是从美学角度还是从历史价值上来说,这座天文台都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