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落落话“三星”
2019-08-05林蔚仁
林蔚仁
今天的三星,已经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品牌企业。三星集团的成功靠的是什么?一是重品质,二是重高科,三是重收购。三星在这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足以成为有追求的中国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上佳借鉴。
2019年初,以5G智能技术为主导的制造厂商之间的竞逐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眼球。先是OPPO在高通展台(MWCS)亮相了十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与首款5G手机,紧接着小米厂商也亮相了它的首款5G手机。就在人们开始谈论选择谁作为4G到5G的代际交替性价比更高时,更刺激人们消费味口的折叠屏手机出现了:几乎在同一时段,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华为控股(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先后在美国、西班牙两个国家发布了自家的新生代产品——Galaxy Fold(三星)和Mate X(华为)。
已经80岁高龄的三星毕竟是跨国型行业“老江湖”,近几年在中国市场虽然渐显疲态,但其“行业老大”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2018年是中国国产手机销量达到史上最高光的年度,但华为、OPPO和小米三家叠加起来,总营收也没超过1500亿美元,而三星智能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五年前20%骤降到如今不到1%的前提下,集团年度总营收依然达到2191亿美元(比2017年度的2119亿微升)。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即便是中国的手机“一哥”华为,也只排在第46位,三星则排在第12位,而OPPO和小米迄今连《财富》榜单的尾巴都还没蹭着。
很多人感到困惑,三星的手机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已接近断崖,为什么它的整体业绩还如此强势?如果想知道其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星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历程。
三星发家史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会长李秉喆以30000韩元在韩国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会”。商会的主要业务是将韩国的干鱼、蔬菜、水果等土产品运到中国的北平及满洲里等地贩卖。由于这项业务开展得较顺利,效益颇丰,为日后的李秉喆家族企业奠定了基础。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商会的触角逐渐伸到韩国国内的制糖、制药、纺织等制造业。从1951年到1958年,先后成立了三星物产(Moolsan)、第一制糖株式会社(现已独立分离三星集团)、第一毛织厂,而这些企业全部在李秉喆家族成员的引领下,干得风生水起。
踌躇满志的李秉喆从欧美大财团扩张之道中得到启发,于是开始调整战略,锐意走“买来主义”路线,即通过不间断的收购来扩大三星的“版图”。李秉喆的收购“套路”十分特别。他就像超市进货,根本不惧专业门槛,只要认为有利可图就出手。一边收购,一边也没忘了创办自己新的机构。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8年2月开始,至1973年,三星陆续收购了安国火灾与海上保险、东方生命保险、世韩造纸(现已独立分离,并更名为全州造纸)、高丽总医院(后更名为三星江北医院)、Daesung重工株式会社、韩国半导体公司、日本三洋电器部分股份等多家企业。
在自创方面,三星先后成立了文化基金会、中央爱宝乐园(Everland)、中央日报(现已不再隶属于三星集团)、三星电子(主营冰箱等电器产品)。
1971年,在韩国政府扶持下,三星电子大举进攻电子家电生产销售领域。1972年,三星电子开始生产并出口黑白电视;1974年,三星电子进入洗衣机和冰箱市场;1977年,三星电子从日本引进彩电生产线;1979 年,三星电子进入微波炉市场;1980 年,三星开始在韩国国内销售彩电,同年三星电子进入空调市场。
除此,三星还诞生了其他新的子公司,包括1974年成立的三星重工、三星造船厂和1977年成立的三星精密机械株式会社(在1987更名为三星Techwin)、三星物产。1982年2月,三星Lions(职业棒球队)成立;同年6月,成立三星综合进修学院(人力资源中心)。
1983年,三星成功开发出64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VLSI芯片,公司凭此成绩跻身世界半导体产品领导者行列;两年后,三星成立了数据系统(即三星SDS),并成为了系统集成与管理、咨询、网络的信息技术服务的领导者。1986年成立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1987年成立三星综合技术研究院(SAIT)。此后三星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更是四面开花。
1987年11月,李秉喆的兒子李健熙继任成为三星新的会长,次年,李健熙即宣布公司实行“二次创业”,提出了将带领三星向21世纪顶尖企业进军的战略目标。
1989年至1991年,三星先后成立了福利基金会、三星BP化学、三星综合化学;创办了济洲新罗酒店、新世界百货;成立了三星集团。此外,三星电子还兼并了KOCA信用卡公司(1995年9月改为三星卡),开发出世界第三款16M DRAM。
1994年开始,三星全线进入“新经营”时代,该时代的理念是制造世界产品、全体客户满意,以及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在此期间,三星对旗下所有产品品质实行“停摆”式把关,力争所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
1996年,三星动作频繁:三星电子在美国德克萨斯奥斯丁开设三家半导体生产厂,开发出世界第一个1-GB DRAM,开发出世界最快的CPU(中央处理器)和Alpha芯片,实现了64M DRAM的批量生产,投建了墨西哥提华纳电子综合工业区。三星康宁在墨西哥建立了显像管专用玻璃工厂。三星集团成立了JP Morgan 信托投资株式会社(后更名为三星信托投资管理),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了三星世界博览会,成立了三星管理技术学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三星受连累,造成严重亏损,三星高层决定战略性收缩,总员工数量从原来的20万裁减到14万,但其技术研究工作却照常进行。
2000年5月,三星Techwin开发出配有210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6月,三星SDI发明世界第一个超薄纯平阴极射线显像管;7月,三星SDS 在北京成立全球软件开发中心。
2006年,三星集团成为全球第35大经济体。
2010年,三星电子旗下的智能手机率先采用50%的Android操作体系。
2012年6月,三星电子成为微软公司Windows Phone 8的首拨合作OEM制造商。
2013年5月,三星电子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高下载速率达到1Gbps。
2014年2月,三星电子推出三部新款Gear系列智能手表Gear 2、Gear 2 Neo和Gear Fit。
2015年2月,三星宣布收购美国移动支付创业公司LoopPay,此举将使三星成为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其他科技巨头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Google、eBay和Apple。三星计划在Galaxy S6发布的同时推出移动支付服务,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注册自己的信用卡、借记卡、积分卡和礼品卡,利用手机支付购物款,无需再携带实体卡。
2016年3月,为了改善经营状况,三星电子预计将削减研发投资,同时伴随的还有大规模裁员。这是三星电子18年来首次做出上述决定。而三星此前在研发费用上一向慷慨。11月,三星电子斥资1.5亿美元,收购美国奢华厨房电器制造商Dacor Inc。
2017年2月,IDC公布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三星排名第一。这一年,三星手机产品在中国市场极度萎缩的前提下,依靠此消彼长的全球战略,年度总营收到了211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
2018年上半年,三星已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网络设备供应商,在全球4G LTE市场中取得了约11%的份额。在约半年的时间里,三星的全球市占率就从4.4%猛增到了11%。
2018年1月14日,三星集团收购了以色列相机制造商Corephotonics;4月,三星电子斥资80亿美元,对美国的全球顶尖的音响和耳机制造商——哈曼国际公司完成了惊天大收购;10月,三星收购西班牙人工智能技术公司Zhilabs,以增强该公司的5G技术能力。自此,三星进军5G市场的冲锋号已吹响。
运营路线SWOT分析
主项做精,副项多点开花
提到三星,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想到三星手机。其实,三星做的事情非常多。手机作为电子衍生产品,在韩国政府的扶持下,自然成为了他们的主项,但除电子产品外,三星还经营机械化工、金融服务、生活服务和其他福利性产品。三星放不下副产行业,毕竟,他们的教父李秉喆就是靠副产品起家的,上世纪50年代他们的第一轮收购,正是由经营副产品积累的资本来完成的。可见主副产品双轨经营,可以相互照应,此消彼长。三星早期最有远见的收购是买入韩国半导体公司。三星就是以这家公司为班底进入家电市场的,之后才有了电子产品。
在进入电子行业后,三星副产行业照样干得有声有色。如旗下的三星C&T公司(贸易)和 三星人寿保险,2003年和三星电子一并昂首跨入《财富》世界500强。三星电子很幸运,有副项产品的存在,三星电子遇事不慌。尽管十年前三星的手机产品和爱立信、诺基亚一样曾一度遭到市场的冷遇,但单项经营的诺基亚一拍就被拍死,而三星和爱立信却都活了下来,原因就是他俩都有个共同点:多项经营。
应该说,三星多项经营的路线没有问题,问题是过于庞杂,作为一家私有企业,经营多达50余种彼此不相靠的产品,难免会给有限的管理团队带来困扰。这个问题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暴露了出来。这就逼得三星高层不得不大刀阔斧,砍掉了一些不赚钱,并拖累其他兄弟的副产项目,同时还裁减了6万名员工。即便如此,三星还是亏损严重(集团亏损22亿美元,三星电子亏损6.6亿美元,负债高达160亿美元),公司濒临倒闭,三星电子还面临对冲基金的恶意股票收购,若不是尹钟龙及时走马上任三星电子CEO,并进行一连串事业缩编、出售、重组、裁员,三星集团恐怕真的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收购扩张,跻身世界顶尖行列
众所周知,收购是企业做大的最直接手段,但三星的收购有点与众不同:不论什么行业,见好就买。由于他们出手频繁,所以集团从经营的品种到产品的营收,年年都在攀升。自1994年进入“新经营”时代,到2003年,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三星分布在全球的员工就超过了20万,三星的年营业额增长了3.4倍,利润增长了28倍。1996年,三星集团跻身全球第五大集團。三星集团包括多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办事处,共有62个子公司,总资产高达2808亿美元(2007年)。而这一些亮眼的成绩单后面,既得益于三星自身过硬的产品,也得益于他们不停歇的收购。
但有人说,三星的收购既有“疯购”,也有“蠢购”。这话不假。疯购是不顾一切地出手,且快、猛、大方,但不一定都准。不准的就是蠢购。有些企业他们购进来了,没多久就成了负担,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于是又不得不贱卖掉,造成局部亏损。这样的案例在三星前期收购案中就出现过。例如第一制糖株式会社和世韩造纸,这些明显都是三星的弱项,他们却购进来了,结果由于技术和管理力量没能跟进,没多久就分离出去了。这就说明,企业收购,不是表象上有利可图就可以盲目出手,否则就会给自己增添负累。这样的教训不仅在三星身上出现过,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身上也出现过。好在三星的转身算快,在他们实行结构调整,步上“新经营”之道后,这类的蠢购就不再干了。
一边办校,一边创办研发中心
三星公司认为,要实现国际化,公司就必须具备技术竞争力。因此,三星在技术上大胆投资开发,并且不断进行经营革新,不惜财力培养优秀人才。三星在这方面的投入可谓不惜血本。在韩国,有三所院校属三星创办,分别是三星管理技术学院、三星综合进修学院和三星时尚学院。此外,三星还在全球拥有六家研发中心。办校,是为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作储备。研发中心就不用说了,三星的手机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那么坚挺,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高科技含量一直处在全球领先地位。毕竟,科研就是创造力,就是生产力。
除办校和研发中心,三星还制定了“区域专家制度”。该“制度”是从职员队伍中挑选出业绩优秀、思维敏捷的励志青年,定期派往海外进行为期一年的自由、放任型的考察、学习的海外研修制度。在这一年里,“区域专家”要去体验和感受那个国家的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区域特征,并在一年中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三星通过“区域专家制度”搜集了全世界的大量资料,这些资料成为了三星巨大的财富,都保存在三星庞大的数据库里随时供相关人员调用。
政府“助攻”,三星“吃饼”
三星和韩国政府的关系是公开的秘密。不管是传闻,还是真情,二者的关系不说亲如父子,至少也是密友。三星的每款产品问世,韩国政府都会尽其所能为他们作官方宣传。韩国外交部甚至常常把三星的新产品推上外事活动。可见韩国政府对三星的重视程度。用篮球来比喻,三星是投手,韩国政府是负责助攻,助攻也叫“喂饼”,把球投进篮筐的投手叫“吃饼”。
这也不奇怪,谁让三星的市值和年营收都占了韩国GDP的五分之一呢,对于这样的国宝企业,政府当然要格外友爱了。不过,这种微妙的关系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毕竟企业终究是企业,政府终究是政府。企业效益好,政府给你锦上添花,如果有朝一日,企业陷入万劫不复,政府会怎么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三星不就是靠自救,才得以翻身的吗?
为保产品品质,员工也有“停摆”权
在中国,我们一直在讲数量和质量,而在三星讲的却是品质。品是品相、外观,质是质量。这就是三星的独到之处。三星对产品的品质十分苛刻,任何员工只要在生产流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都可以立即关闭组装生产线,迫使整个生产线停止运转,直到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才可以复工。不过三星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虽然给员工的待遇不菲,但家族高层对工作过失员工严厉责罚,甚至打骂的事件时常发生。而且这种家风还极容易传染给非家族的高管,也就是说,三星的高管阶层缺乏亲和力,这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心理造成挫伤,不利团队的稳定。
对国企并购的启示
上世纪80年代末,三星和现在中国的不少企业十分相似:经营着低利润、低价格产品,出了韩国本土市场,除了价格就没有多少竞争力。然而,今天的三星,已经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品牌企业。三星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这在SWOT里讲过了,归纳一下有三点:一是重品质,二是重高科,三是重收购。中国企業要想学三星,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产品品质,这是中国企业的极大短板。重数量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追求,如果能像三星那样把品质搞上去,在受消费者称道的同时,还极大程度上节省了资源。其实道理明摆着,就看很多企业愿不愿意去调整。
而高科研发和企业生命一样,是长久之计,三星在全球拥有6家研发中心,而且还在增项。中国的企业高管是否能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如果没有,就会像“8848”那样被市场所淘汰。
至于并购,中国企业的难点是外向型并购。这一点上,三星重组后的并购战略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即多元化和单元化并购要根据企业具体经营的方向和阶段目标来制定,不可以听人怎么劝,你就怎么出手。中国企业应学学三星重组后的“新经营”并购战略。
责任编辑:张通
zhangtong@ccid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