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企事故调查
2019-08-04
2月23日上午,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的银漫矿业公司(下称银漫矿业)运送车辆,在往井下运送工人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22死28伤。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初步查明,事故系车辆刹车出现问题,失去控制,撞在辅助斜坡道四车场巷道帮。
事发后,当地成立调查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伤者左强(化名)回忆,事发时,车辆开出不到半小时,在听见车“挂不上挡的声音”后,车速开始越来越快。最后,车辆撞上前方隧道,事故发生。
“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
银漫矿业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旗307省道附近。公司附近几乎均为草场,人迹罕至。事发隧道口由彩钢板搭建,高约三米,宽约四米。进隧道口后,拱顶倾斜,向下通入山里。附近牧民说,每天早上可以看到,大巴车将工人从厂房区拉到隧道入口处。天黑后,再将人拉回厂房区。“我看见过好几次,里边挤满人,车也没有牌照。”一名牧民称。
这是左强每天都在重复的生活:坐着大巴车来,再坐通勤车下到隧道工作。在煤矿工作两年多,左强负责在井下拉矿。2月23日上午,左强像往常一样,坐上了通勤车。这是一辆经过简单改装的车辆。车上左侧、右侧两条钢铁焊成的长凳和残留的后座,左强坐在后方靠左位置。
因为担心司机在驾驶中后视镜视线受影响,在车辆行驶时,所有人都没有打开矿灯。左强扫视了一眼车内,有人坐着、有人蹲着,还有人站着,但是车上并没有扶手。车开出不到半个小时,左强突然听到车辆发出“挂不上挡的声音”。
很快,左强感觉到,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他意识到“车辆可能出了状况”。向驾驶座看去,司机身边有的部位已经开始冒烟。随后,巨大的惯性使得左强被后边的人向前撞,尽管用力拽了一下后边的钢凳,他还是被撞到了车厢前边。在撞上前方的隧道前,司机曾试图将车辆贴近左侧隧道壁,增大摩擦降速,不料车辆却直接撞上前方隧道。事发后,车内一片漆黑,所有人被挤在一起。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从车辆大小来看,核定满载人员不会超过20人,而事故发生时,车上人员50人。
“都是改装了的报废车”
这一事故实际早有端倪。矿工张某的家属称,张某所乘的车辆载有50人左右。“车是一辆大巴车改装的,车内两边焊了几条钢凳。”最多时,车内可挤70多人。
在左强印象中,两年以来也一直都是“这个(通勤车)司机开这一辆车,买的应该是报废车辆”。
记者在银漫矿业公司外的东侧山坡下发现一辆绿色大巴车。经目击者指认,确认该车与事故车辆结构相似。
这辆大巴车外观老旧,且并未悬挂牌照,生产厂家为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车辆宽约三米,长约十米,有六个轮胎。车身整体为绿色迷彩样式,车顶上有置物铁架,车门处显示编号“160”。
大巴车内,除了后排的五个座位外,其余座位均被拆除。车内左右两侧,各固定一条金属框架长凳,从车头延伸到车尾。车内没有扶手,这一细节与多名伤者对事发车辆的描述相吻合。车玻璃上,并无任何关于年检的标识,车辆原本的尾灯、转向灯全部坏掉,被电线绑上的两个小灯,悬挂在外侧。
附近牧民证实,这辆车同样为银漫矿业所属。一名仍在住院的伤者在看到照片后表示,公司有两辆几乎一样的通勤车,其中一辆即为事发车辆,另一辆就是这辆车,“都是改装了的报废车”。
按照当事人的描述,事发下井路没有设置减速带,也是导致车辆失控后,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左强介绍,下井路是一条坡度约8度、长约几百米的下坡路。每隔150米,就有一个车辆错车场,空间可供对向行驶的车辆错开。每隔20米,也有一个较小空间可供人躲避过往车辆,但“并无减速带”。
涉事矿企号称“国内最大单体银矿”
事发企业银漫矿业,一度风头无两。据银漫矿业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矿区为我国有史以来地质探矿投入最多、勘查成果最高、储量最大的银多金属矿。
金属矿的坑下斜巷道是一种特殊的机动车道,由于空间狭小、路面坡度大、环境视线极差、安全隐患众多,我国对这样的道路通行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学者郭向东曾根据该院与金属矿区共同完成的相关实验,得出井下斜坡道无轨车辆人员运输安全技术条件的大量数据。
郭向东的论文中写道,在载重质量相当于40人的条件下,汽车初速度20公里/小时下,15%下坡空载制动的平均距离6.98米,平坡空载制动的距离3.88米;15%下坡重载制动的平均距离9.63米,平坡重載制动的平均距离5.05米;而在汽车初速度1公里/小时下,15%下坡重载制动的平均距离5.28米。
根据郭向东的测试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人员的严重超载,大大增加了车辆的制动距离。
有知情人士介绍,银漫矿业年前曾想更换通勤车,事故车辆系大巴车改装,使用的是干式制动器,不符合安监部门要求,但截至事故发生前,仍未进行更换。
事发后,公司已停产。2月27日,根据通报,5名公职人员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新京报》2019.2.2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