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堤防护坡形式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势研究

2019-08-04赖焕文

珠江水运 2019年13期
关键词:护坡堤防发展趋势

赖焕文

摘 要:河道堤防护坡工程的有效应用,实践了生态护坡的实践意义,还彰显出该工程的重要性。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践中,务必探索新时期的生态护坡方案,充分认知护坡形式的应用原则,围绕景观设计、视觉感知等方案进行实践,从而提升护坡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探索了堤防护坡的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必要性,针对护坡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堤防 护坡 应现现状 发展趋势

堤防护坡的主要功效是为了保护岸坡的稳定性结构,防止河床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实践生态应用的中心价值。由此可见,堤防护坡形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实践“生态、环保”的应用价值,促使河岸的稳定性得到巩固。同时,该技术还需要不断切合于多样性护坡功能形式的发展,融入新型护坡形式,凸显出园林景观和生态发展的目标价值。

1.堤防边坡形式应用必要性分析

广东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为丰富,统计值显示该地区的降水量平均在1450~2100mm之间,而过高的降水量可能会促使岸坡周围的土壤的稳定性不足,会引发洪涝灾害等情况。因此,将堤防边坡技术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重视该技术的开发与完善,有利于提高河床的稳定性功能。同时,该技术能够提高该地区土壤的稳定性程度,为当地绿色植被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的环境。例如该技术能够将过量雨水予以拦截、储存,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促使范围内雨水得到蒸发,有利于当地绿色植被生长和环境功能调控。再者,该技术也能降低自然作用的溅蚀情况,通过改善植被生存环境,利用锚杆支护技术进行加固,提高软土层的稳定性功能,降低水土流失的发生几率。

2.常规堤防护坡形式应用现状

2.1 传统护坡应用形式

传统河道堤防护坡形式主要应用了“硬质护坡”的模式。此类模式主体操控形式就是构建混凝土工程形式的堤防护坡方案,采用有效的现浇技术、铰接技术、块石技术、浆砌技术构造出一般形式的护坡空间,起到提高土质稳定性功能的作用。同时,该形式的所需时间较短,能够提高边坡的稳定性,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护坡方案与当地的地形密切相关,因此需拓展有效护坡方案维护护坡的稳定性功能,降低滑坡因素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工程形式的成本存在一定差异,且需利用草籽进行辅助优化,实现土质固化的作用。

2.2 不利影响分析

传统护坡形式可能会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是建筑垃圾因素及开发过程中的项目规划因素,破坏了生物的栖息环境,不利于生态功能修复。同时,混凝土材料受到长期浸泡的影响,生成了过量硅酸钙物质,可能会危害当地的水质因素,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例如游离态的钙离子、硅酸盐离子为水体中的病毒、细菌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使水体中微生物、生物的平衡遭到破坏,无法在护坡内合理生长,难免会引发生态功能持续恶化现象。

3.创新型护坡形式的应用境况分析

3.1 植被种植护坡方法

生态护坡方法主要将植被种植的方法与护坡形式相结合,构建出一个“天人合一”的发展、建设理念。而这一建设理念务必围绕自然的发展观进行探索,将绿色的、发展的种植技术与护坡进行联合规划。例如可选择固水性(需水性)较强的植物,围绕岸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形势进行拓展,选取生存性较好、抗热、防护功能、自适应功能较强的植被种类,促使绿色无污染材料的有效使用能实现坡面构建和坡型优化作用,提高护坡建设的社会效益。同时,可根据水利工程的初、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深度探究。如构造初期时,可协调陆地、水域生物之间的功能,拓展如边坡裸露的方法,围绕不同坡面、坡度的坡比参数进行调研,根据当地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索,降低种植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该技术实践中主要选择芦苇、长青灌木、水草等形式,但这一技术可能会导致岸坡的抗滑功能降低,存在汛期水土调节失效问题。

3.2 硬质护坡方法

硬态护坡方法主要使用较为坚硬的块石、碎料搭指定建岸坡结构,而具体搭建中需确立出适合于该地生长的植物,科学调节出合适的生态护坡方案,提升护坡的有效性。同时,该技术实践中需切合硬质护坡的原则,针对河流的稳定功能进行探索,建立起稳定性较强的规划模式,确保搭建方案的平衡性。所以,该技术常联用复合型石笼搭建技术进行生态构建,改善当地的土质结构,并借助短工期的优势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景观的效用。但是,该技术的缺陷主要在于其应用成本较大,通常需求草地面积较广,导致该技术支出成本较高。

3.3 柔性护坡方法

柔性护坡主要利用了可降解的柔性材料,促使土地的植基表层土壤得到巩固,提升种植的效用。首先,需利用土工网垫对护坡进行形式加固,结合“植生”的操作方法进行拓展,以提高该技术的经济效益为根本,提升灌注技术的有效性。其次,需结合景观学理论进行开发,采用透气、吸水性较好的化学肥料,例如选择复合型生态肥,巩固植物的生长。特别需注意将有机型化肥与植物的生长相调研,采用对应的绿化方式进行形式,降低不可降解型材料的使用,起到巩固岸坡功能、调节水域、土域功能的作用。

3.4 生物护坡方法

生物护坡形式主要充分联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素,将不同的生物群体进行探索,借助植物的固水能力和保水能力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景观规划和景观建设的有效性。同时,技术人员可针对性选取适合播种的草坪或其他种类的植物,将底层区域构建成网格状,促使雨水直接流入河流当中。特别需要注意对各类植物的茎系的需水功能进行探索,借助土壤保护方案、生物工程方案进行实践。此外,需选取根系功能较为发达的植物,确保植物本身具有地表的加固意义,有利于实践低成本、高收益的生态护坡技术理念。如图1所示,为生态护坡面部分情况。

通过使用该方法对坡面功能进行巩固,能够提高植物的功能性,改善土壤的稳定功能,提高河流的抗剪能力。由此可见,该技术帮用户具备调节生态的功能,为植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该技术的实践成本较低,能实践成本控制的理念,有利于改善小坡面河道的蓄水和储水功能。

4.基于堤防护坡形式的应用趋势探究

4.1 完善护坡植物的选择

护坡植物的选择中,需选取防护性较好的匍匐植物,一方面这部分植物的培育周期较短,能够改善汛期河流的水域功能,具备有效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植物选取中需切合生态的发展意义和发展模式,重视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围绕信息化、功能化的护坡技术进行开发,提高坡面植物的功能性。同时,工作人员还需不断认知护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对坡面的形式管理,确保材料开采、巩固环节均具有生态、环保的价值。此外,还需对各类植物之间的作用能力、繁殖能力进行探索,选择合理的、污染性较小的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案,提高护坡的使用功能。

4.2 降低护坡支出成本

技术人员应设计出成本较低、功能性较好的混凝土材料或新型建筑材料,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要则进行探索,减小河流硬化的负面影响。同时,需科学计划出不同坡面的实际用料,根据河床、河岸的地形进行整合探索,选择利于植物生长的部分地形进行规划,实践“胶结材料”的应用价值,提高护坡工作的经济效益。此外,还需将生态园林建设的理念与护坡发展形式进行综合,优化护坡技术和操作工艺,促使该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护坡技术与堤防护坡的实践要求相结合,不仅能提高护坡工作的实践效益,还能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促使生态发展更为平衡。

参考文献:

[1]赵巍巍.小凌河羊山段河道堤防及护坡稳定分析[J].黑龙江水利,2017,3(1):83-87.

[2]罗祥彬.现浇混凝土护坡式堤防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低碳世界,2017(19):118-119.

[3]尹海涛.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No.23(07):222-223.

[4]張同鑫,潘毅,张壮,等.加筋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7 (6): 110-117.

猜你喜欢

护坡堤防发展趋势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