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未来的思维实验

2019-08-04吴晨

中国对外贸易 2019年6期
关键词:剖析分配全民

吴晨

未来的生活和职场会是什么样子?凯恩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给出了预言,他认为到二十一世纪上半叶,每个人只需要每周工作15个小时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打发那一下子多出来的时间。

只是,从目前看来,凯恩斯预言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无论是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还是中国这样快速崛起的国家,普罗大众花在职场上的时间反而更多了,工作和生活的天平更偏向工作,而不是生活。但这并不妨碍研究者和公共政策问题专家去开启面向未来的新的思维实践,恰如安妮·罗瑞在新书《贫穷的终结》中所详细剖析的那样,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就是这样一个被各方热衷挖掘的概念。

全民基本收入之所以被提出,大背景是最近5年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技术替代工作的预言不绝于耳,虽然在人类历史上技术替代既有的工作频频发生,但是这次可能不一样:一方面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能替代的工作十分广泛,甚至有人预言在10年后有接近40%的工作会被替代,如果在这么短时间内无法创造出同样多的新工作,或者无法对职场中被颠覆的人群进行很好的转岗培训,那么人们将面临巨大的社会问题,大规模的失业、大规模的返贫。

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7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并兼具公平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欧美还是亚太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都伴随着几乎所有阶层生活水平的提升,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坚,对劳动者的保护确保了经济发展的蛋糕相对公平地在资本和劳动力两者之间分配。

上世纪8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和以跨国公司为引导的全球化打破了这样的平衡,财富的分配更是差异巨大,而蓝领工人阶层也因为全球化的产业转移而失业率激增。位于财富顶端的1%人群,资产迅速增长,劳工阶层的不满而引发的民粹主义泛滥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是推动特朗普上台和英国脱欧背后的推手。这也是全民基本收入希望去解决的问题。

但是,恰如罗瑞在书中剖析的那样,要想全面推行全民基本收入,面临巨大的挑战。

放在中国语境,罗瑞的这本书仍然能给出不少启示:

首先是如何帮助所有人脱贫和如何抑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这两个议题在中国都是重大议题,需要深入去讨论,也需要引入新思维。全民基本收入就是这样一种新思维,强调一种由政府强力推进的二次分配,强调公平和给每个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在实操层面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衍生问题和挑战,则是罗瑞这本书集合各国实验和跨越学界、企业界和慈善多方面深入剖析的有益之处。

其次,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探讨,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这样的理想社会的基石是平等和尊严,希望给予每个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就能确保每个人有基本的平等,也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在这样的理想社会,每个人都不应该被落下。这种探讨同样也是在追问一系列问题:比如财富应该如何分配?企业的责任除了追求股东利益之外还应该涵盖哪些?慈善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再次,人们不能忽略的是,这本书是写在美国语境的一本书。美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中国如果以人均GDP来计算,仍然停步在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不同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是否应该和能否提供全民基本收入到底会有什么樣的影响,这是值得思考的议题。此外,如果说全民基本收入是对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的预先准备,而中国恰恰是全世界人工智能最大的试验场,人们也值得去追问,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效率的提升,到底应该如何分配,应该如何让更多普通中国人去分享。

猜你喜欢

剖析分配全民
3月历史大事记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创作剖析
“角”的常见错解剖析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把医疗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