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 扩大开放
2019-08-04孟秋
孟秋
历史将会记住过去一个月里,美国对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所作的一切。
这是美国以国家力量对中国企业实施的一次降维打击。在这次打击中,美国动用其国内法作为武器,切断华为的产品零部件供应,中止了华为的技术授权,剥离了华为产品所依赖的商业生态,并尽一切可能将华为与全球市场和科研社区分割开来。
华为2018年营收的半数来自消费者业务。这其中又有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华为在海外的业务,不可能不受到强烈冲击。
然而,这并非是美国首次如此作为。在过去几年中,因各种原因名列榜单的就有包括核电、半导体、芯片制造、航空航天等多家中国企业。未来不排除有更多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美国发动制裁的原因并不难以理解:在中国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超越美国之前,尽力将它们扼杀在成长状态,以继续保持美国在相关领域的领先状态,并借以维持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这一降维打击,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持续。
无论这种蛮不讲理的霸凌行为怎样持续,它对于中国目前的科研力量、政府决策和国家战略而言,除了带来挑战外,更重要的是将会带来共识和行动,推动国家经济和科研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去。实际上,从2018年中兴事件开始至今,新的共识已经形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首先,继续维持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融入国际贸易体系的政策不变,而且开放的政策将会加大,以适应全球化的形势和中国国内的发展状态。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在汽车产业和金融行业迅速开放,自贸区新政策不断出台和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进和深化。这些都表明了擴大开放是当下的主题和共识。美国反全球化的贸易政策,不仅不会让中国重回闭关锁国的状态,反而倒逼更多改革,以前所未有之政策力度,推进开放的程度。
其次,中国将会在科研领域集中力量,寻求突破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全球领先优势。这一次,决策者在整体规划之外,将更加强调以市场配置资源,利用市场机制提供杠杆,鼓励企业与技术研发的深度结合,创造出可持续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科技产品,形成正循环的科研环境。在政策上,科创板在这方面是一个最新的尝试,以此为有潜力的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需要看到,上述的共识和行动并不能马上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期内,中国的企业和经济承受的压力将会很大,贸易增长可能受挫,一些行业的头部企业及其供应链体系甚至可能“无米下锅”,一些企业“出海”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但立足长远,目前为应对贸易摩擦而采取的种种措施,都将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更加富有活力的商业环境,以及更加可持续的科技力量支持。任何阻碍中国进步的挑战,都必然转化成为发展和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