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历史回顾

2019-08-03姬文波

国防科技工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建设项目苏联

姬文波 / 文

旧中国贫穷落后,现代国防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夺取全国政权后,当我们着手进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建立和发展现代国防工业即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949 年9 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国防建设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当时人民解放军的装备主要是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武器,品种十分繁杂。这些武器装备与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很难有效地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任务。尽快建设国防工业,生产出精良的武器来装备人民解放军,是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和党中央、中央军委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在思考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及时提出了以自力更生为主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思想。

1951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国防工业和其他相应的基础工业。政府和人民解放军领导部门相应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加以落实。为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将国防工业列为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之一,决定集中力量,加快建设步伐。1952 年7 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了中央军委报送的国防建设五年(1953 年至1957 年)计划,要求五年内初步建设起国防工业,以保证部队平时武器装备的需要和保持必要的武器、弹药储备。1953 年1 月22 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会议,审议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这是中共中央在国防工业初创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决策会议。毛泽东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无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军工生产。朝鲜战争证明,已不能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了。”同年八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专门听取了二机部的详细汇报,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明确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和进度,在苏联援助下完成国防工业企业的新建和改建任务,完成制式武器的试制和生产任务,完成飞机、坦克、舰艇的修理及部分制造任务,初步改变国防工业的落后面貌,增强国防力量。

为积极争取苏联援助,1951 年5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向前率中国兵工代表团赴苏。行前,毛泽东主席在同徐向前的谈话中指出,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没有自己的兵器工业,不解决部队的武器装备问题是不行的。要学习苏联,把先进技术拿到手,自力更生,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中国兵工代表团与苏联政府进行了谈判。1951 年上半年,中国政府先后派出由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率领的航空代表团和由总参谋长徐向前率领的兵工代表团去莫斯科与苏联政府谈判,并签订了航空技术协定和有偿转让8 种轻武器制造技术的协议。1952 年和1956 年,周恩来、李富春先后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苏与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包括国防工业建设的协议。到1959 年,为援助中国国防工业建设,中苏两国政府共签订了7 个协议。其中属于“一五”计划时期的4 个协议中,规定苏联向中国建设的45 个大型军工企业提供援助,后经双方同意撤销和停建4 个,实际为41 个。其中包括兵器工业15 个,航空工业13 个,无线电电子工业8 个,船舶工业5 个。苏联为这些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成套设备,派遣专家,从设计、施工、技术培训到仿制生产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技术援助。苏联还帮助中国原有的几十个军工企业进行改、扩建和技术改造。苏联的援助对加快中国国防工业初创时期的建设进程,保证国防建设和战备对武器装备的急需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9 年,国家对兵器、航空、舰艇、无线电工业及原子能、导弹工业共投入基本建设资金数十亿元,基本保证了初创时期的经费需要。1953 年至1959 年批准开工建设的大中型国防工业项目共100 多个。在苏联援建的156 个国家大型骨干建设项目中,有航空、兵器、无线电、造船等国防工业建设项目41 个;与国防工业有密切关系的能源、交通、钢铁、有色金属、重型机械、化工等基础工业建设项目50 个。“二五”计划又继续安排了大型国防工业建设项目44 个。这批重点建设项目规模大、设备比较先进、技术水平较高,对改变中国国防工业落后面貌,保证国防工业建设与配套基础工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五”计划期间,国务院、中央军委随即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把国防工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尖端技术和无线电、光学仪器的科技发展上,有重点地建设科研及设计机构,提高了科研、生产水平,使武器装备从仿制、改进,逐步走向自行研制。从1953 年到1959 年末,兵器工业已有专业科研机构和设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机构30 个,从事科研设计的人员达4000 人。兵器工业仿制定型生产的武器、弹药共80 多种。自行研制的新122 毫米榴弹炮、自动步枪、120 毫米迫击炮、130 毫米火箭炮、轻型坦克、水陆两用坦克、装甲输送车、牵引车等,均陆续取得了成果。陆军武器装备初步实现了国产化和制式化。这是中国近代武器装备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国防工业系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建设方针。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服从,一条总方针、总任务,三个步骤,十大原则。四个服从是:服从党的总路线和国家经济建设;服从军委战略方针;服从军委建军方针;服从全民战争和现代战争的要求。一条总方针、总任务是: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突破尖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积极发展喷气技术与无线电电子科学,建立现代化的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三个步骤是:三年开始突破尖端,五年大体形成体系,八年基本独立完整。十大原则:一是抓两头,带中间,即抓尖端武器和民兵武器,带动常规;二是少买、少产、多建、多试;三是合理布局,以中、小为主,靠山、隐蔽、分散;四是分清轻重缓急,集中力量,突破重点;五是质量第一,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六是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七是勤俭办国防事业;八是全党全军办国防工业;九是大搞群众运动,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十是坚持政治挂帅,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这一套方针原则的提出,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建设项目苏联
普京:俄罗斯国防工业必须实现100%进口替代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