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02王万平
王万平
【内容摘要】对于刚入校园的小学生而言,各项事物都值得他们探索学习,但枯燥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优化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课本难点。本文将结合小学生自身特征将教具应用与数学课堂中来,进行简单的探索分析,具体如下。
【关键词】教具 小学数学 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教学属于学生启蒙阶段,在整个学生生涯中占据重要作用。尤其是数学课程的教学及学习,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有不同的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概念性强且带有抽象性的内容,在整个教学中将教具应用到课堂中来,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事物的观察演示使学生对抽象性的内容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一、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及价值
教具是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实物,可以是模型、图表也可以是标本、仪器等相关的教学辅助物件。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具可以将课本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及对知识的记忆提供了一定的辅助条件。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典型性及研究价值等特点。通过事物观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事物本身有了更深的认知了解。
二、活用教具,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
对于刚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语言理解能力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普遍较低,但是学习中对于新鲜事物的形成、作用等都会充满好奇心。实际教学中因为重点、难点及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将相关教具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图形拼组》这一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好这节课程,首先将三角板、直尺等教具进行展示,通过量具间的拼凑告知学生所展示量具的形状让学生对于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有充分的认知及了解。然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纸片发于学生手中,纸片的形状可设定为课程所学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教师引导学生用这些纸片拼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学生在好奇心及自我兴趣推动下开始采用折纸、剪纸等方法动手操作。后期教师将课本中的内容引入到操作中来,同时还了带动学生如何进行图新建的转换,如圆形如何正方形等,就这样在快乐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掌控,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
三、学生在教具的帮助下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
一般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对于数学这门课程大多停留在会写几个简单数字阶段,初学期间对于课本上内容比较陌生而且有些知识点在他们看来抽象感比较强烈。大多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本内容时会变得懵懂难理解,为了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因此将具有形象感的教具应用到抽象感较强的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实际教具中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节课程时,因为学生对数字的加减法认识度不够,对于数字比较大的算数算起来总会显得吃力难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代表的含义,如何更好的算好加减的计算,将小木棒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对小木棒数量来学习认识数字,使学生对数字本质含义有深层的认知与了解,也对数字大小、多少有着更深的学习。同时通过小木棒数量的减少及增加帮助学习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算数的本质。通过小木棒的学习将课本中抽象的内容变为简单易懂的形象化学习。
四、借助教具演示,培养学生创新及思维的发展
现期阶段随着教育部门的不断发展改革,为了使学生在后期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越来越被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国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普遍属于言传身教形式,学生在授课期间难以发挥自身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将数学教具应用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教师及教具的引导下有自我见解的去思考学习,将自身思维体现出来实现创新发展。
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在上节课尾端留有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行制作梯形及平行四边形,并准备直尺、三角板、角度尺等量具。二次上课时将准备好的所有材料拿出来,在教師的引导下让学生对这两种图形形态、尺寸、角度等进行测量观察,然后在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对者两种图形进行创新,可以是尺寸测量方法的探索研究也可以是图形间转换的探索研究等。通过动手操作实物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教具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在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将教具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结合小学生自身特征,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有着很好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后期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并使用教具。同时对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一步探讨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中来。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龙台学区杨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