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2019-08-02宋宪青
宋宪青
现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保障之一,土肥对农业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与作用,土肥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至农业生产领域,成为促使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成为关注焦点。因为我国栽培方式与管理技术还有待提升发展,导致农业生产发展受到相应限制约束。生产阶段,不但会受到土壤营养成分配别缺乏科学合理性以及土壤富营养化等因素造成的影响,还会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过度运用导致土壤盐类增加,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资源环境保护性农业需重视对土肥管理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土肥管理技术在资源环境保护型农业中的应用
(1)滴灌施肥土肥法
滴灌式施肥土肥法,通过滴灌设备,滴灌设备可以使用圆柱滴灌管或贴片式滴灌带,对植株进行营养液供给。滴灌设备设置锁母通阀,能够根据季节变化特点,使用相应的肥液。肥料稀释通过液态方法采取施用,用量占施肥整体使用量的一半,线采取滴灌施用,之后将剩余部分肥料采取多次施用。
此种方法的优势特点主要为,能够针对性的将肥料施用至农作物,养分主要为液体状态,避免造成养分损失,使养分能够充分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植株生长,降低所处成本。液体肥料的使用,应按照植株品类存在的区别,使用对应的肥液,作为通用茎叶的肥料,能够使用含有离子稳定剂与聚天门冬氨酸的元素水溶肥料,肥料应具备科学合理的氮磷钾比以及磷钙同补效果。
(2)控制盐类积累
土壤盐碱化是土壤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土壤层会造成破坏影响,特别是邻近河边区域位置的土壤,盐分作用会导致土壤产生硬化与板结问题,对植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植物特性造成抑制影响。因此,为提高农作物整体产量与品质,施肥方法应科学合理,增强对肥料养分的合理运用,防治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产生土壤退化问题。使用含有硫酸根与氯离子肥料阶段,能够增加土壤酸性,使盐化问题变得更严重,因此还需搭配含有硝酸根与碳酸根离子的肥料共同使用,弱化酸性的同时降低盐分造成的污染情况。
(3)科学养分管控,降低虫害问题
作物生产种植阶段,虫害时有发生。不过对养分采取科学管控,通常可以有效抑制虫害。不多数情况下,作物的养分分布不均匀,通常会引起局部产生虫害问题,大部分人员经常直接使用农药采取处理。尽管可以对虫害进行抑制,不过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为有效避免产生虫害问题,应在施肥阶段,添加地砍星元素,比如硅以及钙等元素均可以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基于土肥管理进行分析,需对肥料采取科学合理配比,降低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
(4)水培法增强循环系统运行效率
土肥技术管理阶段,水培法成为实用性较强的方法。同土培法进行分析比较,存在的主要区别为土培法通过植物根部进行养分的吸收获取,水培法通过植物全身进行新陈代谢。水培法作为不存在环境负荷的施肥方法,提供植物营养成本所需,确保提供健康可靠的生长环境,使植物呼吸与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得到增强。运用水培法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营养进行全面分析诊断,以此采取具体的培育与施肥管理。因为使全面性使用,水培法同样能够可以对土壤存在的并行进行有效清除,如此可以有效减小植物出现病变的几率,因此水培法能够对植物生长发育环境进行有效的彻底改善。
2、肥效调节性肥料与应用
为增强农作物整体产量与品质,则需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料配比,根据旱地与水田土壤进行科学合理施肥管理,有效增强肥料实际利用效率,防治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破坏。对于旱地土壤而言,处于冬季阶段,肥料养分的散发受到温度降低的影响逐渐变少,对施肥造成较大的影响。具体施肥阶段,需使用部分同农作物养分溶出特性匹配的肥料,确保肥料可以充分满足作业生长养分标准,增强作业整体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强实际品质。农业施肥工作,通常对于肥料调节型肥料的应用,主要位于作物根系邻近位置进行施用,防止肥料产生浓度障碍。农作物施肥阶段,采取局部施肥方法,减少肥料使用量,有效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并增强作物实际品质。
3、无环境负荷型施肥法
为有效防治土壤产生板结退化或是盐类积累现象,作物生长发育阶段,采用无环境负荷型施肥法,可以提供充足营养成分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土壤化学负荷。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节改善阶段,向土壤添加少量石灰量进行处理,能够减小石灰量对土壤造成的损害。除此之外,无环境负荷型施肥法还可以有效控制盐类积累量。基于此,该种方法成为环保型方法,对增强作物整体产量与品质起到促进作用。
4、选择绿肥种植
绿肥种植主要为可以为土壤提供肥料的各类作物,对绿色植物采取碾压破碎处理,并撒到田间充当肥料。当前,普遍使用的绿肥作物通常为豆科植物,绿色种植能够提供作物生长發育所需的有机物与矿植物,并使土壤养成能够重新实现平衡状态,因为豆科植物具备固氮作用,种植该类型绿肥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氮肥储备总量。如此能够减少农用化肥的过度使用,降低施用花费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影响。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