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东支断裂主要控制点分析
2019-08-02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安宁河断裂在不同时期,其活动的区域也会随之变动,自第四纪以来,安宁河西支断裂的活动性较为微弱,其主要的活动转移到了东支断裂,尤其是东支断裂北部。本文主要研究了泸沽镇大春村、冕宁南帽合山、冕宁县城厢镇大海子村这3处断裂的性质及其与安宁河东支断裂的关系。
一、安宁河活动断裂带概述
(一)安宁河断裂空间展布。安宁河断裂北起于四川省石棉县田湾附近,向南先后经过麂子坪、野鸡洞、大桥、冕宁、沽沙尔、新华、西昌西宁,在德昌县附近渐行渐匿,遁于隐伏不见踪迹。四川境内断裂可见长度约400km,走向近南北,是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的主体断裂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区域的一条重要断裂。
在东西方向上,前人研究认为,安宁河断裂分为东支和西支,两者近于平行展布,两支之间的距离约为4~9km,东支最北部是石棉,然后往南经过麂子坪、紫马垮、野鸡洞、泸沽、西宁德昌至会理为止。在礼州北东被第四系掩盖,形迹渐匿。西宁-德昌段地表不出露,隐伏于安宁河谷的东岸;西支最北部是冕宁冶勒,往南部延伸经过大桥,在冕宁地区隐伏于安宁河谷的西岸,在德昌一带重新出露。该断裂总体走向南北,其倾向东或西,倾角为60°~80°,大部分为逆冲断裂,只有几段为正断裂。冕宁-西昌的东支发育在较高的河谷东坡上,主要断裂活动为左旋走滑,倾向分量为正断裂性质。
(二)安宁河断裂带的几何组合特征。安宁河断裂带在晚第四纪的活动形迹表明,断裂带整体上表现为不连续,尤其是在纵向上的分段,例如,安宁河断裂带的冕宁以北,小盐井段、野鸡洞段和紫马垮段三个地方的断层之间间距为4~7km。且在断层内部,断层陡坎也是左阶羽列和右阶羽列交错出现,结合断层陡坎的组合方式以及形成断层陡坎的断层力学性质,它们应当是由于安宁河断裂做左旋运动从而在地表形成脆性剪切破裂带。
(三)安宁河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安宁河断裂,成生于晋宁期,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中更新世以来,西支断裂失去了早先的强烈活动,晚更新世以来,安宁河断裂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东支断裂。
晚更新世初期,安宁河活动断裂中的西支断裂和东支断裂在西昌以南段,活动性减弱并接近停止状态;而东支断裂中的西昌以北段(北起石棉的田湾,南止于西昌市的西宁)活动性逐渐增强并延续至全新世期间的断裂段。
安宁河断裂带东、西两支断裂活动时间上的迁移来看,西支断裂中更新世以后活动微弱,东支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具强烈活动。
二、安宁河东支断裂主要控制点分析
(一)泸沽镇大春村。在大春村,有一条走向为190°的大沟,可确定为一断裂带发育而成,破裂带宽度约80米,沟内有大量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破碎带由一系列小断裂平行密集组成,破裂面已将岩体切割成平板片状,长石已发生动力变质为高岭石。由此可知该断裂具有张性特征。断裂面产状清晰,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80°。断层主破裂面呈弧形,上部凸向西,中部近于直立,下部凸向东,整体呈舒缓波状。断裂左旋走滑,见挤压透镜体,挤压面产状272°∠80°,见断层泥。
与安宁河东支断裂相对比,其产状、性质相一致,且大春村断裂所在地理位置与安宁河东支断裂延伸方向相符合。
(二)林里乡高窑村帽盒山。在高窑村帽盒山,存在由断裂破碎带形成的槽谷地貌,破碎带宽度约30米。且在其附近,可以清楚的看到断层形迹,可以看到存在断层陡坎、断塞塘等断层微地貌。这些地貌清晰的指示此地存在着断裂。
通过与前人研究的安宁河东支断裂特征相比较,两者性质相合,帽盒山断裂处于安宁河东支断裂延伸方向上,由此可将帽盒山断裂归于安宁河东支断裂。
(三)冕宁县以北大海子村附近。在冕宁县城厢镇大海子村附近,存在着断裂活动形成的串珠状的湖(当地人叫海子)、断层槽谷和断层挤压形成的透镜状隆起、洪积扇被断层位错等地貌显示了断裂的存在,可以看到,断层切割了晚更新世地层,形成了断塞塘,在晚更新世洪积层的基础上发育的串珠状海子,同时由于构造挤压,在断层附近形成了透镜状的隆起,最新断层活动错断了全新世以来形成的小冲锥体,并形成了断层槽谷地貌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泸沽镇大春村、冕宁南帽合山、冕宁县城厢镇大海子村这三处断裂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安宁河东支断裂的延伸方向上,且各个地方的断裂性质与前人研究所得的安宁河东支断裂的主要性质相一致,由此可得,以上三处断裂为安宁河东支断裂。
表1 断裂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