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哈泉凹陷致密储层特征分析

2019-08-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物性灰岩岩性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

引言

研究表明,扎哈泉凹陷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的重要生烃凹陷之一。根据目前的油气勘探开发情况,柴西地区聚集了柴达木盆地80%-90%以上的油气产量,所以该地区被称作柴达木盆地今后的重点油气勘探区。前人对扎哈泉凹陷已经有不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今在扎哈泉凹陷周缘发现了昆北、乌南等大量油气藏。前人对烃源岩、构造特征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储层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对具体的储层特征正在进一步的研究。

一、区域地质概况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面积12万km2。柴达木盆地牛鼻子梁-茫崖一线以西的地区,位置上处于柴达木盆地的西部,所以叫做柴西地区。柴西地区面积约20000km2,有利勘探面积17670km2。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简称柴西南),介于北部的阿尔金山和西南的昆仑山之间,东部以乌南斜坡为边界,整个柴西南地区近似为一个三角型区域。扎哈泉凹陷斜坡区,主要是尕斯库勒油田以南,昆北断阶带以东,狮子沟、油砂山断阶带以西的地区。包括的主要构造有:跃进II号、跃东、跃进IV号、乌南、绿草滩和昆北断阶带等。

二、储层沉积地层

路乐河组,该套地层主要是一套暗色的粗碎屑沉积,含有少量的砂岩和砂质泥岩。下干柴沟组,分为上段和下段,下干柴沟组下段的地层沉积分布范围较大,厚度大部分大于300m,主要发育的是泥岩,各个区域分布的泥岩特征也不一致;下干柴沟组上段在各个区域的沉积特征也有差别,但主要还是以灰色的泥岩为主,含有较粗的砂岩和少量的砾岩。上干柴沟组与下层地层连续沉积,该层地层也可以分成两段,下段主要是泥岩沉积,含有少量的砂岩;上段的岩性不一,主要为含砾砂岩,还含有少量的泥岩。下油砂山组的地层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还含有少量的泥岩。上油砂山组厚度变化范围较大,与下伏地层也是连续沉积,最厚的地区有2000多米,岩性以砂岩为主。狮子沟组岩性变化较复杂,含有灰色的砾岩、砂岩,还可以见到粉砂岩和泥岩互层。七个泉组,由于地层较新,出露地表后,遭遇风化剥蚀,岩性大部分都是砾岩、砂砾岩这类粗碎屑岩。

三、储层岩性特征

根据已有资料的岩芯和薄片分析得出,扎哈泉凹陷的储层的岩性大多是碎屑岩,岩石基本上是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只有少数的碳酸盐岩。碎屑岩颗粒主要是长石、石英,有较少的暗色矿物,而碳酸盐岩屑相对高,所以有混积的特点。填隙物是碳酸盐、黏土矿物等组成。岩石的粒度较细,大部分都是细砂岩、粉砂岩。

岩心观察发现,扎哈泉凹陷斜坡区N1中上部厚砂岩含油性较差,并且体现出N1含油层砂体厚度相对较小,含油性较差的砂体厚度较大的特征。

四、储层物性特征

(一)储集空间类型。碎屑岩储集空间特征。对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砂岩的进行薄片分析,可以分别为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其中研究区原生孔隙主要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可见到少量正常粒间孔,二者占总孔隙度的64%左右,次生孔隙主要是溶蚀孔、晶间溶蚀孔和裂缝等,溶蚀孔和晶间孔占总孔隙度的35%,偶尔可见到裂缝发育,占总孔隙度的1%左右。

研究区灰岩致密储层的储集空间三大类为包括次生孔隙、原生孔隙和裂缝。次生孔隙,由于晚期大气淡水溶解或成烃期有机酸溶蚀作用形成,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大,是灰岩成为致密储层的重要因素,可细分为粒内、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溶蚀扩大孔。主要发育藻叠层灰岩、藻泥晶灰岩、颗粒灰岩、颗粒灰岩、藻团块灰岩和泥晶灰岩。其他灰岩主要为后期方解石胶结、交代作用形成一些粒间溶孔和晶间孔。原生孔隙,受沉积环境控制,滨浅湖亚相原生孔隙比较发育,由枝管藻原地堆积和颗粒原地堆积而成,可分为生物体腔孔和粒间孔,生物体腔孔主要发育在枝管藻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中,粒间孔主要发育在颗粒灰岩和藻团块灰岩中。裂缝,裂缝对该区致密储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对致密性储层起到沟通疏导的作用。由于柴西南地区灰岩受机械沉积和化学沉积双重作用的影响,成岩收缩缝最为常见。

(二)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研究表明,扎哈泉凹陷斜坡区的产油层段是在N1底部,而中上层基本上都是出水。我们通过岩心观察、储层物性研究可以得出,研究区基本上都存在N1的下部储层物性差,而N1的中上部储层物性相对好的特点。

扎2井产油段(3292.53-3302.41m)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90~8.04%,大部分的样品的孔隙度小于8%,平均孔隙度在5.27%;渗透率小于1×10-3μm2,大部分小于0.5×10-3μm2,储层物性较差,属于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该区出水段的储层物性相对出油段较好,孔隙度分布在6.88~15.68%范围内,大部分都是在10~15%,其均值为10.77%;渗透率在0.09~15.75×10-3μm2,大部分分布在1~10×10-3μm2,均值为2.68×10-3μm。

扎3井的特征基本上与扎2井的特征一致,产油段储层物性明显比出水段储层物性差,出水段储层孔隙度为6.2~20%,均值为15.51%,渗透率为0.13~457.3×10-3μm2,均值为200.31×10-3μm2;而出油段孔隙度为5.8~8.3%,渗透率小于0.66×10-3μm2。

综上所述,扎哈泉凹陷斜坡区N1主要产油层段在N1的下部,物性相对差,属于超低孔-特低渗储层,而上部物性相对较好。根据(李俊武,2016)研究表明,结合柴西南地区的储层岩石特征、储层特征、孔隙特征,对该区的储层进行评价,认为渗透率小于1mD,孔隙度小于10%的储层为致密储层。从而可以判断扎哈泉地区N1下部的砂岩为典型致密储层,为所研究的N1致密油藏形成提供了条件。

五、结论

综合该区储层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扎哈泉凹陷斜坡区的致密储层岩性大多是碎屑岩,岩石基本上是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只有少数的碳酸盐岩。从扎2、扎3井的钻井数据分析,N1储层的特点是:在物性较差、砂层较薄的砂岩储层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然而在物性较好、砂层较厚的砂岩储层中很少发现油气的反常情况。

猜你喜欢

物性灰岩岩性
灰岩矿矿石分级利用的应用实践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煤矿地面水害区域治理工程钻进层位控制
相关矩阵和熵值算法在松辽盆地元素录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运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