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2019-08-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储蓄城镇居民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65)

一、研究背景

统计表明,消费已经连续5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在于扩大内需①。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利用2001年到2017年间湖南省城镇居民的一系列数据,对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以及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效应进行探究。过去许多学者都是基于整个国家层面,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笔者在此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具体研究。

二、方法与数据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生命周期假说,本文建立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模型如下所示:

Ci=c+β1Yi+β2Wi-1+β3SSWi+μ

(2-1)

其中,Ci=第期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Yi=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Wi-1=第i-1期末城镇家庭的人均存量资产,SSWi为湖南省第年人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且β3>0。

考虑到湖南省居民的金融投资不是很高,为了简化模型,考虑用储蓄的方式处理存量资产,将城市居民年末的资产存量以年末人均储蓄代替。

三、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本文对四个变量的数据采用对数转换,转换后可以保障数据的协整关系不变。则模型而变为:

LnCi=c+β1LnYi+β2LnWi-1+β3LnSSWi+μ

(3-1)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数据平稳性,其中最优滞后期运用SIC原则进行选择,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LnCi、LnYi、LnWi-1、LnSSWi四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之后,采取ADF平稳性检验,ADF-Fisher Chi-square的P值都在1%的显著水平下。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四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其线性组合有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

(二)协整检验

对模型3-1进行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四个变量之间是存在协整方程的,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通过采用最大特征值统计量评判JJ检验结果可得:迹统计量79.9714>临界值15.892,认为在5%显著水平下拒接没有协整方程的原假设,说明至少有一个协整方程,四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协整检验。

通过OLS估计法得出标准化的协整向量对应的协整模型为:

LnCi、LnYi、LnWi-1、LnSSWi

(3-2)

(三)模型解释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消费的弹性为0.05,也就是说,在其他变量控制不变的情况下,人均社保与就业支出每增加1%,将会使得湖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加0.05%。这表明湖南省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城镇居民的储蓄有替代效应,能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也存在引致效应,居民会增加储蓄,降低消费;由于两种作用相互抵消,导致湖南省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不大。这与许多学者的实证结果相一致。

研究结论:湖南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并没有消除城镇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笔者认为:城镇居民不敢消费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支出的预期较大。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社会保障支出应有的功能,不仅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还要从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等方面下功夫。

【注释】

①中国金融网,http://www.financeun.com/newsDetail/23606.shtml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储蓄城镇居民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爱心储蓄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储蓄方法面面观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