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募新思路在重庆市高校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2019-08-02段恒英钟吉元杨冬燕曾北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献血者态度问卷

程 颖,何 涛,段恒英,钟吉元,杨冬燕,曾北南,王 芳

(重庆市血液中心,重庆 400015)

安全血液对于医疗救治至关重要。获得安全血液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医院必须随时获得一定数量的血液及其相关产品,这就强调了招募安全献血者的重要性[1-2]。尽管临床科学领域有重大进展,招募安全献血者和维护足够的安全血液供应仍然是一个挑战。然而,根据不同的研究,不同的人群和不同年龄组的人对献血的认识和态度各不相同[3]。因此,提高人们的献血意识,提高人们对献血的积极态度,是采供血机构的首要任务之一。实现这些目标的第一步是全面研究人们对献血的认识和态度。正确选择献血者是提高血液供应总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4]。尽管捐献的血液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进行广泛的检测,但输血传播感染的残余风险始终存在。大学生的教育背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容易接受正能量的事物,被认为是更安全的献血者,因为在这一人群中,他们的背景知识和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不容易传播传染病,输血传播感染的剩余风险被认为是较低的[5]。重庆主城区2016年,高校团队献血占全年全血总献血量的22%。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无偿献血的发展,本研究对重庆市在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各高校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医学、艺术等各专业1 000名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1 000人份,其中有效问卷共989人份,有效率98.9%。

1.2 方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重庆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健康体检表》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现场调查材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数据、知识、态度和动机。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和献血史。以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由工作人员讲解填写规则,学生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

1.3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研究者向完全熟悉本研究主题的专家提交了问卷。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并作出了必要的修订。在专家对问卷进行最终验证后,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测试和认可。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单独发放、当场回收,以确保填写问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采用一般性描述、χ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数据 共调查1 000名高校在校大学生,其中有效问卷共989人份,有效率98.9%,其中男580人,女409人,参加过无偿献血的171人,未参加过无偿献血的818人;无偿献血者以男性居多,占20.5%(119/580);参加过无偿献血的大学生以18~21岁年龄段为主,占18%(103/573);文化程度以专科学历献血者为主,占16.4%(98/598)。见表1。

2.2 献血者与未献血者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 有过献血史的大学生对献血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明显大于未献过血的大学生,其中有献血史的大学生对献全血间隔时间为半年这一知识点的知晓情况较好占62.6%,献血优惠政策这一知识点知晓情况较差占90.6%,无献血史的大学生对献血者的体质量要求知晓率较高占40.7%,献血优惠政策知晓率较低占95.2%。见表2。

2.3 调查对象的无偿献血态度 对无偿献血大学生的态度上,怀疑献血医用耗材是否安全、影响身体健康等是影响大学生献血的主要消极因素。见表3。

2.4 献血动机 帮助病患(80.1%)、无私奉献(71.3%)是主要的两大献血原因;损害健康(52.1%)、怕感染疾病(48.7%)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见表4。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统计学数据[n(%)]

表2 献血者与未献血者献血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n(%)]

表3 调查对象的无偿献血态度[n(%)]

表4 调查对象献血原因与未献血原因分析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1 000名调查者中只有171名大学生(17.1%)有献血史,低于宋春明等报道的35.85%[6],因此,应该根据高校大学生的人群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加强高校无偿献血的宣传动员,使更多的大学生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此外,有献血史的大学生中,52人是女性,119人的献血者是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一些国家,如意大利、希腊和葡萄牙,男性和女性献血者的数量也是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结果也相符[7-8],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周期、心理上惧怕献血等因素有关[9]。从不同年龄看,18~21岁低年级的新生无偿献血率相对较高(18.0%),低年级大学生才进入学校,对外界的事物比较好奇,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无偿献血活动也不例外;高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少。所以相较之下,18~21岁这个年龄段献血的大学生人数较多一些。

献血者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献血者的献血行为。表2中,选取无偿献血中基础的献血基本常识,调查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存在显著性差异,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非献血者。本地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综合知晓率较低,应该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及内容丰富的献血活动,激发同学们的献血热情。以上研究结果与有的国家进行的其他研究的结果一致。有研究报道指出只有11.4%的参与者对献血有良好的认识[9]。相反,在有些国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对献血的认识程度较高,例如在2001年对泰国大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中,80%的参与者有良好的意识[10-11]。NIGATU等[12]研究也显示40.4%的埃塞俄比亚学生对献血有较好的认识。一些研究表明,缺乏认识是献血最重要的障碍[13]。

献血者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缺乏献血态度可能会降低人们对献血的兴趣。表3研究结果显示,171名参与者有12%持消极态度,20.6%持积极支持态度。这一发现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的其他研究结果一致,比如一项针对智利一所大学学生的调查显示27%的献血者对献血持积极态度[14]。研究揭示了献血史与大学生献血意识和态度之间具有一定关系。MISHRA等[15]研究结果显示,积极态度与献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KIM等[16]认为缺乏献血知识、服务态度不佳及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是献血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促进献血,有必要提高人们对献血的认识和积极态度。

动机被认为是被调查者参与献血的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表4显示出帮助病患和无私奉献是重庆大学生最主要的无偿献血动机,这与大学生的所接受的教育和正能量的影响有关;损害健康(52.1%)、怕感染疾病(48.7%)是主要的未献血原因,是因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献血意识较低,对献血态度消极;因此,这两个因素可以被认为是该人群缺乏自愿献血动机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由于年轻人没有获得关于献血益处的正确信息,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还没有努力培养对献血的良好态度,所以他们对献血的兴趣一直不大。因此对培训和文化建设活动项目的迫切需要,以提高人们的意识,改善他们对献血的态度。

为了改变现状,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应联合高校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1)中心员工组织成高校讲师团,去各个高校开展宣讲;(2)中心专门录制了献血宣传微电影小课堂,把视频影像拷贝到U盘中,方便给大学生朋友们,让他们更加便捷地了解无偿献血知识;(3)结合献血行为折合成了学生志愿活动的时长,并给予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同学一定的学分奖励;(4)大型的高校献血启动仪式,让大学生朋友们更多的关注并参与到无偿献血的活动中来;(5)高校“扫楼”活动,每次献血活动亲前,会去学生宿舍楼下,去派发宣传资料,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知道献血相关知识,了解高校献血时间和地点;(6)各种形式的献血小礼品,在高校做献血小礼品活动调查,筛选出同学们最喜欢的小礼品,鼓励同学们献血热情。

人性化的招募措施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得高校的采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在渝高校共采集 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0% 以上;献血量达 5万多单位,同比增长40% 以上,采集量显著增长,为缓解和持续保障重庆临床用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献血者态度问卷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问卷网
态度决定一切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