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材”到“人才”需要一个孵化器
——探访成都青羊总部基地职教中心“产教融合定制化服务”新模式

2019-08-02周春伦供图青羊总部基地职教中心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文汇总部职教

本刊记者_周春伦 供图_青羊总部基地职教中心

中美贸易冲突进入白热化时刻,美国利用一系列技术限制狙击华为,华为沉着应战,依次推出了“备胎”计划。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任正非先生却谈起了教育。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讲台上完成的。”“中美贸易根本的问题是科技教育水平。”“职业教育应更受关注。”“希望优秀的人都愿意去当老师。”这一连串“危言”一时刷屏网络。

人才、科技、基础教育,这个三位一体的问题,在任正非看来,是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正是目前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危机。

人们津津乐道“备胎计划”,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华为背后隐藏的教育暗线。一个耗时十年之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可能并不会投入使用的项目,为什么华为还愿意去做?

除了“深谋远虑”和企业文化,其背后核心支撑还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机制。

据华为培训总监王枫介绍,为解决目前教育体制下人才供给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等脱节的问题,华为早在2013年即开始了ICT(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学院建设计划。并于2018年10月,正式发布了自己的专业建设服务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华为已与全球400多家院校展开ICT学院合作,每年培养15000多名学生。

不得不说,这个庞大的数字,才是华为“备胎”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的原因。

事实上,类似华为这样的“产教融合”探索在企业界和职业教育领域已非常普遍,这是面对产业升级、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必然趋势。

但是,没有华为一样庞大的财力和资源的中小企业呢?更多的传统企业呢?产教融合有可能探索出更加优化的市场配置方案吗?

本期,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了成都市青羊总部基地职业教育与人才发展中心,去探究他们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青羊总部基地:始建于2004年6月,总占地1089亩,建筑面积为110万平方米,投资规模为52.3亿元,整体项目在2017年已全部建成。以独栋办公楼为主,具备办公、研发、商务等多种功能,主要引入研发、设计、营销、结算和管理等总部型企业,是成都青羊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享誉全国的大型总部办公集群,已引进企业近500家,其中世界500强、国家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将近150家;为地方解决就业人数4万余人。

青羊总部基地先后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青羊区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孵化中心”,并荣获“联合国‘杰出绿色环保建筑奖’”“中国最佳总部基地”“中国总部经济领军企业”“中国最具潜力产业项目营运方”等百项大奖。

职业教育与人才发展中心:系拥有17年办校办学经验的弘文汇志(系职业培训学校,前身为置信大学)与青羊总部基地开发建设单位和运营服务单位联手打造的,以服务青羊总部经济集聚区为主的,集“产业发展研究+企业培训咨询+职业教育培训+人才供应链服务+终身技能培训服务”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专业咨询及人才发展系统化运营服务平台。

一、应需而生:职业教育与人才发展中心

2019年3月,职业教育与人才发展中心(简称“职教中心”)在成都市青羊总部基地正式落定。刚落定不久,大诚建筑便向职教中心明确了定制培训服务的意向。

大诚建筑是青羊总部基地上百家建筑工程类企业中的一家,成立于2011年,短短几年时间一跃成为四川省建筑领域的佼佼者。

经过两个月的深入互动,针对大诚的培训服务项目确定下来,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管理体系优化升级,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能力提升。方案目前已进入最终核定阶段,根据计划,该项目将在今年7月中旬正式启动。

职教中心曾对园区企业做过深入调查。大诚遭遇的难题,恰恰是众多处于飞速发展、转型升级阶段的企业的共同困境:一是专业技术技能创新水平无法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二是组织核心能力的发展无法与企业的变革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企业文化对于人才的引用留,助力甚微,甚至掣肘企业发展。

以建筑行业为例。我国建筑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位列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对建筑业的贡献率不到15%,远低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42%,也远低于科技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40%。”2005年,建设部科技司司长赖明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技术中心成立大会上大声疾呼,“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亟待提高”,呼吁各建筑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努力提高科技成果在建筑工程上的转化。

近年来,不少龙头企业开始广泛普及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建造技术方法、数字化加工与拼装技术、数字化虚拟建造与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及控制技术、大型机械设备数字化技术、智能化人员安全控制技术等等。建筑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关键期。

正是对高新科技大量倾注力量,让大诚从成立至今发展迅速,尤其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应用方面,大诚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人才”问题对大诚来说就更显紧迫。

以BIM技术为例,大诚建筑人力资源负责人马先生说,“很多学校表示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内容,但真正有实力的不多,更没有实践,学科所学的东西和实际操作应用完全是两码事。”

弘文汇志培训学校校长程敬

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多年,马先生感触很深。“好比5G,我们之前可能想也没想过,却马上要应用到我们生活中了。而我们的课本,从大一进入学校到大三,三年时间不变,相当于学生和当下行业的发展脱离了三年。所以近几年职业培训行业发展非常迅速,这就反映了产业和教育之间的一个脱节。”

这种脱节还体现在“新生代的主观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上,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薪酬的期待。常有初出茅庐的学生在招聘时问他:工资能上万吗?我两年后能升为项目负责人吗?

这样的问题常让马先生啼笑皆非。

事实上,新入大诚的职员,通常需要依靠企业内部的系列培训、以及传统的“师徒制”帮带,才能正式走上岗位。

加强与学校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大诚的方式是让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提前进入企业,进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让他们实际去实践,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看看什么是建筑行业,感受一下整个市场环境。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没有人再想象说,我的工作就是西装革履坐在办公室吹空调。”

国家也试图从政策层面引导改变学校教育与实际产业需求脱节的状况,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正是基于“产教融合”大背景,以及诸如大诚建筑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组织能力提升、人才引入与培养的需求,以服务园区企业人才发展需求为核心目标的“青羊总部基地 职业教育与人才发展中心”得以应运而生。

二、定制化培训服务:企业文化才是根和魂

青羊总部基地从一期工程初步落成至今已有15年之久,但整个园区依然面貌如新,整洁有序,随处可见“被管理”的痕迹。

负责园区运营管理的是成都嘉善商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一次,硕润(集团)董事长携管理团队一行参观完园区之后,感到很奇怪:你们的园区服务为什么做得这么好?

这个问题不只硕润问了,几乎来这里的同行都会问,“为什么你们的员工面对客户时,不管什么情况都能忍耐、细心地讲解?为什么你们的员工能够一直坚持固化的高标准,而我们的员工做不到?”

为什么?嘉善副总经理蒋汉文哈哈一笑:因为你们的员工没有参加过弘文汇志的培训。

蒋汉文所说的弘文汇志,正是推动职教中心成立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四川的培训和职教领域素有“黄埔军校”之称。 “军事化”是其典型的特征,这种严苛的风格,被很多参加过弘文汇志培训的人称为“魔鬼训练营”。

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被子叠豆腐块,水杯角度一致,晨跑,军事训练,中午短暂休息,然后又是训练,晚上按时熄灯……

“站在空旷的操场上,烈日暴晒汗如雨下,身体笔直,两手并拢,头上顶着纸杯,纸杯里放了水。”一位学员回忆,如果水杯掉了,全员延时1分钟。就这样笔直地站上1个半小时。“训练时见过晕倒的人,团队里有人犯错,全体都要受罚。”

入职嘉善的新员工,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弘文汇志开办的新职员培训班。效果也立竿见影。

“标准非常高。一个月时间,每人只有7分操行分,扣完就要离开。不被扣分是很难的,所以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在提醒自己不要犯错。一旦犯错,你的团队就会被扣分,就可能有一个人要离开,很残酷。新人到弘文汇志参加培训,哪怕只有一个星期,再回到岗位上的时候,工作状态就完全不一样。”蒋汉文说,工作多年后,同事们之间还会聊起当年一起参加培训、共同完成任务的情形。这些记忆也反过来加深了团队之间的凝合力。

其实,弘文汇志的培训项目之所以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军事化”不过是冰山一隅。

新职员入职培训,在高强度的军事化训练背后,是占比最重的企业文化课程,即首先解决职员的企业文化认同问题。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学校教育很难实现的。弘文汇志培训学校校长程敬将其称之为“Y”字型培训的“根系”部分。(“Y”字型培训结构,是弘文汇志提出的培训体系模型。其根系是企业文化的培训,再往下发展,则是基于职业发展的两个方向:管理岗与专业岗,即“Y”字母的两个分叉,一个分叉指向管理者综合能力素养的培训,另一个分叉指向专业技术技能提升与创新的培训。)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企业最大的资产在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怎样用好人、管好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在弘文汇志看来,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魂和根,于是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文化管理模式”,即以文化育人、文化化人、文化管人。

弘文汇志的培训以高标准严要求著称

正如程敬所言:“企业文化和员工好比土壤与种子的关系,在土壤上播撒、培育最合适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片森林。”

参观完青羊总部基地,硕润很快向弘文汇志定制了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文化整训”项目。整个项目历时6个月。前期,用3个月,老师带领学员共同输出了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课程等,并围绕硕润的经营性、管理性企业文化对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了系统性的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后期,再用3个月时间完成稽核、督导、复盘等,促使培训成果转化落地。

“不同行业的文化风格有区别,不同企业的文化特征不一样,我们的服务模式、方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异,比如大诚是建筑行业,安全和质量是根本,这会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而硕润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会更多强调‘服务意识、服务能力’。”青羊总部基地职教中心副总经理陈崇品说。

6个月下来,项目成果和效果让硕润集团彭董事长十分满意,当即表示:“硕润集团以后做培训,弘文汇志必然是首选!”

三、面向终身教育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弘文汇志的前身是置信集团的企业大学,于2002年成立。

当时,企业大学这个舶来品更多在欧美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盛行,而中国企业对此兴趣寥寥。到2010年,其他企业才开始打造培训学习中心、企业学校时,弘文汇志已逐渐跳出企业内部,开始独立对外输出培训。

从事职业教育、企业教育三十多年,程敬深知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矛盾和痛点:“大部分企业的有两个核心痛点:一是人才建设发展不够系统、缺少人才,二是有限的资源无法支撑持续研发创新,所以企业逐步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脱节,加上人才供给又跟不上,整个企业的发展受阻。而很多学校,虽然在研发创新方面有很多的资源、极强的实力,却无法系统了解、深入理解企业发展的真正需求,造成研发创新的成果很难真正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在促进企业、行业和产业发展上收效甚微”

国家提倡、以及华为等众多企业探索的“产教融合”,正是要解决这些痛点。

办法之一是借鉴国外的双元制,提倡“校企双元育人”,这是2019年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强调的育人模式。

实际上,“校企双元育人”并不是新理念和新事物,为什么它始终没能真正落地?在程敬看来,还需要一个融合媒介,或者说一个融合平台。

“把教师带到企业去,培养‘双师型’教师,把学生也带到企业,去体验和实训,这也是一种融合,是当下最常见的做法,但这种融合是浅的、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没有真正去研究企业、研究整个行业。”

研究企业与行业,恰恰是以弘文汇志专业团队为班底的职教中心最擅长做的事情。

前不久,嘉善团队再次定制了“中高层整训项目”,硕润集团的“回炉计划”预计在今年八九月份展开,诸如此类的“回头客”在弘文汇志的定制案例里占比很大。

为什么?谈及核心优势,职教中心副总经理陈崇品提出两个方面:其一,能为企业“准确号脉”,其二,培训内容落地转化率远超客户预期。

“准确号脉”是关键性的第一步。第二步,如何落地转化?同样是场景式教学、同样有追踪及复盘,正如不少同行问嘉善的问题:为什么经过弘文汇志培训的职员能够将这一套标准化入内心、变为习惯,长久地坚持下去?这两者,都离不开弘文汇志近二十年的经验和实力累积。

青羊总部职教中心着力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样将校企之间浅层次合作往深层次融合推进?如程敬所讲:“面向企业,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并结合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定制短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面向学校,我们可以定制课程(教材)研发与教学计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定制,是双向互动的融合,核心是建立一个高效、完整、流动的人才培养与供应链。”在职教中心的规划中,这种“校企合作”新路径、“产教融合”新模式,未来将造就一种新生态:个人、企业、学校、园区、社区之间共生、共赢、共发展的“融合新生态”。

目前,除了企业定制化培训与咨询服务,职教中心还面向园区企业和个人开放了人力资源管理等应用型、专业技能课程,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服务。

在程敬的设想中,未来的职教中心拥有白天与夜晚两副模样:白天,咨询、交流、分享、共创的交互平台;到夜晚,它又将变身为一所开设了各种学习班、培训班、研修班的夜校。只需稍作想象,那灯火通明的景象似乎已跃然眼前。

产业的两个关键要素是企业和人才,而经营企业的核心是经营人才。青羊总部基地职教中心,着眼于企业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和人才系统化培育,将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构建共享、共生、共赢的新生态,必然为助力人才、企业再到产业发展,翻开新篇章,攀登新高峰。

根据客户反馈,弘文汇志有两大核心优势:其一,能为企业“准确号脉”,其二,培训内容落地转化率远超客户预期

猜你喜欢

文汇总部职教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Dave&Bella办公总部
上海文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