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访谈 突破难题
——以“新教师教学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教研为例

2019-08-02沈敏

好家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师幼研讨教研

文 沈敏

教师的初始阶段是其职业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影响其教学效能水平、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对幼儿园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新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园本研修活动成为我园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使本次教研活动更适合新教师的需求,教研组请新教师填写了一份《教育初体验之烦恼》调查问卷,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新教师集体活动中如何提问和回应?因此,我们确定了新教师分层培训的教研活动:提高新教师集体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提升新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的专业能力。

一、“观察访谈”实录基本过程

首先,本次活动结合“新教师亮相活动”,观察人员为24名教师,分为两组分别观察教师和幼儿。我们以“语言活动中的互动情况”为主题进行观察,根据课程组设计的《语言活动中教师行为观察记录表》将师幼互动分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活动进行之前,观察人员充分熟悉了量表中的各项内容,观察组每位成员除了记录量表以外,还记录了活动流程,以便在汇总时进行分析和诊断。

在活动结束后,观察组人员与新教师进行无结构访谈,了解新教师在活动中进行互动的原因。访谈问题如下:在组织活动时,你提问背后的思考是什么?在活动中,你反馈背后的思考是什么?最后,观察组人员围绕预设问题进行了解析和研讨。有了量表的引导,教师的讨论情况比预想的还要活跃。

二、分析梳理主要观点

活动中,用量表的形式详细记录本次活动中发生互动的次数,并根据访谈式内容,进行汇总、诊断和研讨。

幼儿原因1.幼儿不活跃,教师想通过提问来活跃气氛。2.幼儿回答跑题,教师无法接应,被带着偏离主题。新教师原因1.以活动内容来准备教学提问,不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2.根据教学目标,试图了解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活动的内容。3.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当教案与幼儿实际表现不符时,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导致提问的随意性增大。4.不知道该怎样提炼提问语言,无法提升幼儿经验。3.幼儿对非教学主题非常感兴趣,但教师只能延伸回答。4.幼儿异常活跃、兴奋,老师运用话语权来控制场面。

(一)新教师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1.提问目标不明确,比较随意

新教师往往希望教学活动气氛活跃,他们最直接的是利用提问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这就容易造成新教师不断地向幼儿抛出问题,与幼儿交流的状况。但是由于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往往提出的问题比较散乱随意,使幼儿的表现与自己的预想有偏差。

2.多为封闭式提问,缺少引导思维

封闭式的提问比较简单,通常问题的答案只有个别字词,如:“对”“是”“好”等,这对于幼儿而言缺乏思维启发性。例如,本次语言教学活动“噼里啪啦砰”中,教师多次进行了封闭式提问:小鼹鼠是不是地下的动物?小鼹鼠肚子饿了,它想在地下挖东西吃,对不对?它是不是挖到了一个大红薯?这些带有较强暗示性的提问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回答。

3.回应重复幼儿,缺乏价值判断

观察中我们发现,面对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回答,新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回应,往往用重复幼儿语言或者延伸的方式。例如,本次语言教学活动“噼里啪啦砰”中,幼儿回答:“萝卜长在地下。”教师则回应:“是啊,萝卜长在地下。”缺乏灵活、有效地进行接应。

4.语言行为运用多于非语言行为运用

量表表明,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教师都能做到“蹲下来和幼儿交流”,但多是用语言和幼儿交流互动,非语言行为的肢体语言表现不多。在用语言讲述绘本时能注意语气词等的运用,但在交流互动时比较平和,较少运用。

(二)新教师师幼互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综合观察与访谈得出的结论,新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如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也有幼儿的因素。

(三)给新教师关于师幼互动的几点建议

1.明确提问目标,提问在精不在多

教师不要为了活跃气氛而生硬地与幼儿进行无效互动,教师应当在活动之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提问。当幼儿活动兴趣不大、注意力分散、师幼互动单调等情况出现时,教师要注重提问和应答的转变,可以激发幼儿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诠释,教师给予不同回应,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链。

2.开放式提问与封闭式提问相结合

开放式提问可以给幼儿更多自由,让幼儿的思维快速转动起来。基于此方式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式思维。当然,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有时回答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为了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封闭式提问给予暗示,幼儿收到暗示后,往往能达成共识。

3.追随顺应,分享发现,改变预设提问法

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的身心发展决定了他们在接受新事物后,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就要顺势而变,改变“备教案,预设问题”的方式,生成“当下情景”的回应方式。当“噼里啪啦砰”活动里的小鼹鼠在地下挖掘食物,头上撞了一个大包时,幼儿们哈哈大笑,尽情笑完之后当然要和伙伴分享发现,于是教师就生成新的提问:“有什么好笑的?说来听听!”将幼儿的发现和教师的预设内容“无痕”对接,体现无痕教育的价值。

4.在师幼互动中应多运用丰富的激趣行为

互动过程中,教师用富有情感、童趣和表现力的语言、动作,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并引导幼儿也运用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互动,使同样的语言因为情感、表情和动作等带动幼儿,产生不一样的互动效果。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主导的不是语言,但是教师的非语言互动都在向幼儿传递着信息,成为活动亮点。

三、反思研讨效益

(一)互动式研讨切合问题需要,体现教育价值

教师不是被动的专业发展者,其知识和信念不能仅仅通过传递来获得,而是更需要教师体验、发现、反思、感悟和内化。园本教研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多以教师教育实践为基础,教研组可以随着问题由“要我研”变为“我要研”。

(二)用量表的形式帮助教师,明确研讨点

围绕研讨内容和目标,课程组教师设计了具体的量表,并进行了汇总。活动中帮助每一位教师明确关注的内容,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进行讨论和分析。

(三)研讨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个性内向的教师也积累了一些师幼互动的方法,但是没有发言。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应多形式地开展研讨,真正做到切合教师的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师幼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