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大吊车来了》为例
2019-08-02吴兴莉
文 吴兴莉
一、案例背景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形成生活中的习惯、规则,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我们注重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挖掘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教育发展价值。下面以《大吊车来了》为例,谈谈我们是如何梳理课程资源大吊车的发展价值,如何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
二、案例描述
(一)大吊车力量大
杨杨:“快看!幼儿园来了辆很大的车。”
乐乐:“那是大吊车,我以前看到过它。”
佳佳:“这个大吊车是来干吗的呢?”
乐乐:“那辆大卡车上有一块大石头,它是来搬大石头的吗?”
佳佳:“这块石头好大啊!大吊车能吊起来吗?”
杨杨:“肯定能吊起来,告诉你,大吊车可厉害了。”
教师:“这块石头这么大,它到底有多重啊?”
乐乐、杨杨纷纷摇头说不知道。
吊车叔叔:“小朋友们,石头有两吨重。”
佳佳、乐乐、杨杨一起看着吊车叔叔,嘴里嘀咕着:“两吨重是多重啊?”
佳佳:“有可能跟一头大象一样重。”
在幼儿的启发下,老师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2吨=2000千克=4000斤 ,一个小朋友按50斤来算,2吨= 80个小朋友的重量。
杨杨:“80个小朋友啊,那是好几个班小朋友的重量呢!看,大吊车真的把石头吊起来了,大吊车真了不起。”
看到大石头被吊起来了,幼儿们欢呼鼓掌,称赞道:“大吊车力量好大啊!”
(二)大吊车有四条腿
幼儿看到大吊车把石头吊起来了,发现它的手臂在慢慢变长,另外一头的吊篮也翘起来了。朵朵说:“好高好高,都可以带我们去摘云朵了。”
此时,司机在操控台上进行操作,几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协助帮忙调整石头的方向。大石头穿过树枝,越过雨露池,安全抵达了目的地。瞧,幼儿们在自发地鼓掌,向工作人员致敬。在大吊车完后任务后,幼儿们围在吊车叔叔身边,七嘴八舌地问着自己好奇的问题。佳佳问:“叔叔,我看到吊车有四条腿,它又不走路,要腿干吗啊?”吊车叔叔说:“你观察得很仔细,这四条腿可以保持大吊车的稳定。没有这四条腿,吊车会翻车的。”得到答复后,佳佳“哦”了一声,随后他看到吊车四条腿下还垫上了木头。他又问道:“那四条腿下面为什么还垫有木头?”吊车叔叔说:“底下压木头,是为了缓冲承受的重量。如果没有木头,地面很容易坏掉。”
幼儿的问题五花八门,吊车叔叔耐心地一一讲解。通过咨询吊车叔叔,幼儿了解了吊车的秘密。
大吊车走了,但大家对大吊车的兴趣还没“走”。
(三)大吊车秘密多
回到教室后,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活动继续探寻大吊车的秘密。知识查找组的幼儿与老师一起查询了大吊车的相关知识。
多多:“大吊车是不是都长这样啊?有没有其他种类的大吊车?”
老师:“多多,老师也不了解大吊车的知识,我们一起上网查查吧。”
通过上网搜索,大家了解到吊车分为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吊车是叫汽车吊起重机。
设计表现组的幼儿用乐高玩具设计了多重功能的大吊车。
佳佳:“长大后,我也想开很炫酷的吊车,看看我搭建的吊车酷不酷?”
杨杨:“今天我看到的吊车有一个大钩子。”
乐乐:“大吊车可以跟挖土机进行组合吗?”
杨杨:“我们可以试一试,还可以像今天的汽车吊那样能够直接开走。”
佳佳:“我们一起来搭一下。”
多多:“我设计的这个大吊车可以吊大石头搭建房子。”
果果:“我的大吊车可以把工作人员送到很高的地方去修理路灯。”
三、案例分析
(一)咨询专家资源,第一时间答疑解惑
专家资源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操作大吊车的吊车叔叔熟知吊车工作原理,可谓大吊车专家。通过咨询吊车叔叔,幼儿不仅了解到大吊车四条腿的作用,而且知道了大吊车两个驾驶室的作用。一个驾驶室控制大吊车工作,一个驾驶室控制大汽车工作。大吊车与大汽车是一对工作好搭档,大吊车必须通过大汽车才能到达各个目的地。
(二)直击现场资源,亲身体验实现成长
现场资源指的是真实的、有效的场景,而非模拟的、虚幻的场景。大吊车吊起标记石,并在众人的帮助下,将石头安置于雨露莲池。幼儿观察了这个完整的过程,并发出大吊车力量真大的惊叹,崇拜大吊车司机这个职业,知道这个职业是辛苦的、有本事的。幼儿观察了多位工作人员齐力调整石头方向,并积极与吊车叔叔合作,将标记石放在指定的位置。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也知道合作是在一定目的下的合作,在合作中要注重沟通交流。
(三)搜索网络资源,自主获得完整经验
网络资源是指借助于网络环境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吊车叔叔走了,吊车被开走了,但幼儿对吊车依旧兴趣浓厚。为支持幼儿持续探究,获得关于大吊车的完整经验,此时可更多地借助网络资源。教师与幼儿通过在网上搜索,知道了大吊车有汽车吊、履带吊和轮胎吊三大品种,幼儿在幼儿园内看到的吊车是汽车吊。大吊车的作用广泛,除了可以吊起大石头,还可以用来吊装设备,进行安装和支持高空作业。借助于网络,幼儿关于大吊车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整,并能自己设计大吊车,将已有经验拓展迁移。
四、案例反思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促进课程实施与评价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教师研究文本教材的视角转向研究幼儿的生活、幼儿的经验、幼儿的兴趣及幼儿的需要,为走向经验的生成活动做好准备。
(一)源于幼儿兴趣,生成幼儿喜欢的课程
美国心理学家伯克曼说:“兴趣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有了某种兴趣,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充满热情地去发展这种行为。教师应该通过分析、判断,选择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且为多数幼儿认同的兴趣点生成课程,并跟随幼儿的兴趣和行为作动态调整,深入挖掘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以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二)源于生活环境,生成幼儿熟悉的课程
陈鹤琴提倡“活教育”,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活教材”。“活教材”是指知识和经验取自大自然、大社会,让幼儿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蕴含无数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做到的是抓住教育契机,开展生成活动。
(三)源于偶发事件,生成幼儿惊奇的课程
《纲要》提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极大的教育智慧。如果能因势利导,则可转变为极好的教育契机,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