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县重金属镉污染农田控制技术初探
2019-08-02吴唐福王相琴李昌文陈召宇
吴唐福,王相琴,李昌文,陈召宇
(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湖南江华425500)
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农田受到大量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重金属污染对农田危害性最为严重,土壤系统中的大量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达到有害水平最终危害人体健康[1]。2015年按照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统一部署,江华瑶族自治县相关部门在桥头铺镇下蒋村开展重金属镉污染稻田“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VIP)及“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土壤钝化剂/叶面阻隔剂”(VIP+n)控镉技术体系的试点工作,旨在探索江华瑶族自治县耕地土壤及稻米重金属污染规律,组装集成对应的修复治理技术模式,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VIP、VIP+n技术体系,探索符合江华当地实际的技术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江华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潇水源头,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年平均日照时数1758 h,无霜期308 d,年平均气温18.0~18.5℃,年降水量1510 mm,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烟草、红薯等。
1.2 试验地点与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江华县桥头铺镇下蒋村17组(25.2877°N,111.5172°E)。试验田面积 1500 m2,肥力水平、污染程度一致,距主要交通干道在150 m以上,灌溉水源为涔天河水库渠道水。试验田土壤为第四纪红土、板页岩发育的潴育性水稻土,pH 5.0,全镉含量0.615 mg/kg,高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0.30 mg/kg),属重度污染农田。
供试早稻品种:低镉品种株两优819、株两优189,当地主栽品种株两优08;供试晚稻品种:低镉品种金优59、湘晚籼12号,当地主栽品种五优103。
供试化肥为尿素(含N 46%)和45%复合肥(15-15-15)。基肥在抛秧前施下,追肥在移栽返青后施用。
供试原料:本地产生石灰、湖南永州种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土壤钝化剂和叶面阻控剂。
1.3 试验设计
共设10个处理,具体方案如表1。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30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各小区间作埂,留走道和灌排水沟。田埂高度30 cm,用农膜覆盖,确保每个小区单排单灌。
表1 试验设计
1.4 试验方法
早稻于4月3~4日播种,4月17日整地前采集土壤样品,5月1日耕田,5月5日耙田后施基肥并移栽早稻,6月9日撒施石灰,6月15日防治病虫害,7月14~22日采集土壤样品和稻谷样品,并收割。
晚稻于6月22日播种,7月29~30日人工整理试验小区、施试验专用肥后移栽。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计算与分析用DPS统计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稻米铅和砷含量相差不大,本文主要分析降镉技术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表2、表3)。方差分析表明,桥头铺镇下蒋村小区试验土壤的有效态镉(早、晚稻)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田背景值符合试验要求。
表2 稻田重金属污染VIP技术修复治理试点稻米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
表3 稻田重金属污染VIP技术修复治理的土壤与稻米镉含量分析结果
早稻稻米镉含量 V、P、VP、IP、VIP、V+n1、VIP+n1、VIP+n2等8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V、V+n1、VIP+n1等3个处理与对照和I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晚稻稻米镉含量 V、I、P、VP、VIP、V+n1、VIP+n1、VIP+n2等8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V、VP、VIP、V+n1、VIP+n1、VIP+n2等 7个处理与对照和IP处理之间存在差异显著。
2.1 V处理
早、晚稻该处理与对照降低稻米镉含量均在80%以上,参考土壤背景值低于20%,加权计算仍可达60%。
2.2 I处理
早稻稻米镉含量与对照的差别不大,但晚稻比对照稻米镉含量降低37.1%。这可能与早稻期间当地降雨量、降雨日多有关,即田块大部分时间处于湿润状态,优化灌溉水管理措施的效果体现不出来;而晚稻期间降水较少,通过优化灌溉水管理,有一定效果,但效果还不太明显。
2.3 P处理
早稻的稻米镉含量比对照降低50%,晚稻稻米镉含量降低70%,说明施生石灰对降低稻米镉含量有一定效果。
2.4 VP处理
与对照相比,早稻稻米镉含量降低30%,晚稻稻米镉含量降低60%,说明施生石灰对降低稻米镉含量也有一定效果,但并没形成V+P的叠加效应。
2.5 IP处理
早、晚稻与对照比降低稻米镉含量都在20%以内,这与该处理背景值可能有一定关系(比对照高11.8%)。
2.6 VIP处理
与对照比,早稻稻米镉含量降低近60%,晚稻稻米镉含量降低80%以上,说明采用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这个技术组合降镉效果好,且晚稻比早稻的效果更好,表明灌溉水处理的叠加效应体现出来了。
2.7 V+n1处理
早稻和晚稻稻米镉含量分别较对照降低87.7%、69.7%,参考土壤背景值低近20%,加权计算仍可达50%左右。
2.8 VIP+n1处理
早稻和晚稻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82.4%、78.7%,说明采用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土壤钝化剂技术组合能明显降低稻米镉含量。土壤钝化剂价格较昂贵,且其叠加效应并不十分明显,致使这一技术组合在推广上有一定难度。
2.9 VIP+n2处理
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39.2%、64.7%,效果不及VIP处理,表明施用叶面阻控剂效果不如施用土壤钝化剂。尽管叶面阻控剂成本比土壤钝化剂低,但其对降低稻米镉含量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采用10种镉控制技术来探讨江华县耕地重金属镉污染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低镉品种可以降低稻米镉含量,成本较低,但适合本地种植的低镉水稻品种产量不高,米质也不太好;采用VIP(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技术、VIP+n(低镉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施用生石灰+土壤钝化剂/叶面阻隔剂)技术可以明显降低稻米镉含量50%~80%,达到国家稻米食用标准,表明VIP技术及VIP+n技术可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土壤镉含量0.3 mg/kg以上,pH值6.5以下的镉污染农田上推广应用。
湖南是水稻种植大省,但越来越多的耕地受到重金属镉的污染,因此,降低镉在水稻中的含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唐金花等研究出的“种植低镉水稻品种+优化水分管理+撒施石灰修复技术”组合能够降低重金属污染农田稻米镉含量,并在湘潭县进行推广[1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解困难,且随着食物链逐渐富集到生物体内[13]。目前,应用成熟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式主要有钝化剂原位修复、原位淋洗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10]。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因此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技术的优点就逐渐显现出来,利用生物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筛选出优良品种也不失为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