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密度对漯花40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19-08-02李斯佳姬小玲韩昕君周彦忠赵月强
李 飞,李斯佳,姬小玲,韩昕君,周彦忠,赵月强,高 杉,于 娜
(1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000;2漯河市空冢郭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河南漯河4620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1,2]。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3]。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的开展,花生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花生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随着我国花生育种水平不断提高,花生的单产水平也逐年攀升。育种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仍是未来花生产量提高的必然趋势。
目前,在花生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一直是实现高产的重要栽培技术之一[4,5]。种植密度的变化对花生的生长发育影响十分显著,密度过低易造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但种植密度大,植株间遮阴现象严重,透光条件变差[6],群体的光合能力不断降低[7],造成花生的抗病及抗逆能力下降,导致花生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严重,且密度过大时易在后期发生倒伏现象等。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8]。生产上要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需要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鉴此,本试验以漯花4087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探明最适合漯河地区种植的漯花4087密度,为进一步加速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在生产上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品种漯花4087,由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年5~10月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五里岗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无前茬作物。试验共设置7个播种密度:13.5万、15.0万、16.5万、18.0万、19.5万、21.0万、22.5万穴/公顷。小区长 6.67 m,宽2 m,每小区播种5行,行距40 cm,穴距16.67 cm,每穴两粒。随机排列,每处理3次重复。田间管理按高产田进行,收获时不同处理按成熟情况进行。
1.3 调查方法
调查不同播种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收获时对不同小区的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考查。每小区选代表性区域,取连续5穴,调查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秕果数、饱果数、烂果数、芽果数。分小区实收测产。收获的鲜果去杂后及时晒干,去除芽果、烂果、幼果、泥土杂质,称取小区干果重,计算产量。调查百果重、仁重、出仁率。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SPSS17.0及LSD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密度对株高和侧枝长的影响
漯花4087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着密度的加大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茎高最大值为61.6 cm,最小为54.4 cm,侧枝长最大值为61.5 cm,最小值为56.1 cm,且均在密度为18万穴/公顷时达到最大值,在22.5万穴/公顷时出现最小值(表1)。
表1 不同种植密度下漯花4087的农艺性状
2.2 不同播种密度对总分枝数和果枝数的影响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漯花4087的总分枝数和果枝数均表现出先降再升最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9.5万穴/公顷时单株的总分枝和果枝数达到最大(表1)。
2.3 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花生单位面积荚果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结果数和果重3个指标构成。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密度的增加,漯花4087的主要产量指标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不断降低,单株秕果数则增加。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漯花4087的产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密度在19.5万穴/公顷时产量最高,达到5766.75 kg/hm2,与其他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较13.5万穴/公顷和15万穴/公顷处理分别高19.6%和11.5%。
在本研究条件下,漯花4087高密度种植与低密度种植相比,高密度种植降低了花生单株生产力,但群体生产力明显提高,但达到一定密度后再增加密度反而会减产[9]。
表2 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漯花4087产量及产量构成比较
续表2
3 小结与讨论
种植密度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10,11],同时也是提高作物产量重要的栽培技术手段[12]。合理的农艺指标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基础[13]。本试验结果也表明,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株高、总分枝数和果枝数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产量是花生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指标的最终反映,因此,在研究花生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时,要重点关注花生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变化趋势。陈剑洪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的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出仁率均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呈现下降趋势,而出仁率则表现为增加趋势[14]。也有研究表明,当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后,作物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之呈负相关趋势[15]。而在适宜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16]。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漯花4087的单株果数和饱果数不断减少,单株秕果数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百果重、百仁重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密度为18万穴/公顷时,植株的株高最高,但果枝数和产量均不是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该密度下营养生长过旺抑制了产量的形成;而在密度为22.5万穴/公顷条件下,漯花4087株高最低,这主要是由于过大的密度影响了植株的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又进一步影响了荚果的发育,致使实际产量不高。
本试验条件下,在密度为19.5万穴/公顷时,漯花4087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较为均衡,此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