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投资策略分析△
2019-08-02兰青山付春梅
兰青山,付春梅
1.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5;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可知[1],我国中药资源种类有12 807种,其中植物来源11 146种,动物来源1581种,矿物来源80种。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已达万亿规模,中药资源用量急剧增加,以消耗中药和天然药物资源为特征的资源经济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增长势头强劲。随着中药资源性原料消耗量的激增,庞大的经济规模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人工替代与补偿资源的大量生产,产生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2]。如: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及生产过程缺乏标准,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使环境承载压力剧增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中药产业界对中药资源越来越重视,各种投入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近10年来在中药资源产业运营的体会,探讨投资中药资源产业的主要路径。
1 中药资源产业的内涵及其在中药产业中的位置
本文所指的中药资源产业位于中药全产业链的上游(见图1),从中药材种子种苗开始,涉及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传统贸易、电子商务等中药上游产业链的各环节。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是中药工业产品的原料。“中药工业产业”则是指以研发生产中药饮片(含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保健产品为主的产业。
图1 中药全产业链示意图
本文还涉及为中药全产业链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机构或产业),如中药追溯系统、中药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中药材仓储物流系统、中药材循环利用产业、中药材信息监测平台、中药代煎服务等非工业制造领域,也一并纳入中药资源产业的投资范围。
2 投资中药资源产业的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
没有质量好的中药材,也就没有质量好的中药饮片,也生产不出高品质的中成药、中药保健产品。“药材好,药才好”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2.1 新时代呼唤优质药材
只有优质的药材(尽量用道地的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限度以内的药材,才能制造出合格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健康产品。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美好中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2.2 国家大力扶持中药资源产业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对于中药资源的发展,特别强调了3个方面:1)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2)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3)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
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中药健康保健产业迅猛发展,人们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日益增强。“无公害”“有机”“道地药材”等概念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全社会和行业对优质中药材的强烈需求,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中药资源产业的投资前景一片广阔。
3 中药资源产业投资需求(重点)分析
究竟如何投资中药资源产业才是正确而有效的路径,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为此,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笔者对如何投资于中药资源产业进行了探索,反思具体投资项目的经验与教训,提出若干条路径的思考,以飨同道。
3.1 投资品牌中药材健康大品种
3.1.1 中药材健康大品种的定义 我们常常提到的“中药大品种”,是指中成药中销售金额大的品种,如六味地黄丸、健胃消食片等。“中药材大品种”,就是传统上所指产量大(或金额高)的单一药材品种,产量在6000 t以上的品种一般就是中药材大品种。近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的是“中药材健康大品种”,就是中药材大品种中属于药食同源或可用于健康保健的品种。这些品种至少应具备如下特性中的2项:1)单品种产量大或单价高。如前所述,一般指产量在6000 t以上的品种。2)该品种属于药食同源类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材。指在国家颁布的药食同源目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品种。3)消费者能主动消费的品种。指不需要经过医生处方,患者就能主动、自动消费的中药材品种,如枸杞子。4)不经配伍就能独立使用的品种。单味药就具备预防或治疗效果,不需要同其他中药进行配伍,如三七(粉)。
中药材健康大品种中的常用品种有三七、枸杞子、人参、石斛、燕窝、冬虫夏草、阿胶、黄精、罗汉果、山药、乌梅、薏苡仁、百合等,这些大品种的基地建设和品牌运作都已经有许多公司参与其中,他们为做强做大正在选择资本,那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合作公司呢?
3.1.2 选择投资品种时对所属公司的要求 除了对中药材健康大品种进行筛选外,对拥有该品种的公司也要进行认真考察,考察要点主要包括:1)目标公司必须有实际大面积种植(一般不少于200 hm2)的新品种;2)种植过程管理规范,符合GAP要求;3)通过了某种权威认证或主动采用全程追溯系统;4)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设计;5)编制并实施了种植和管理手册,注重全员培训。
3.2 投资有自主需求的品种或公司
这里的“自主需求”指的就是工业企业的投料使用需求。中药饮片企业每年药材需求量很大,一般都要采购500~700个品种。只要采购数量多、规模大,一般都符合20∶80原则,即20%的品种占据了80%的金额。采购需求排前20%的单品种,采购金额常常在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3.2.1 投资自身工业需求大的品种有较大投资优势 有些中成药公司长期使用几种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基本情况(如基原、种源、适宜土壤、适宜气候、采收时机、质量层次等)和产地变迁状况非常了解,这是投资的前提。同时对于该产品买卖规律(如大年小年的涨跌习性)有较好的了解,能有效掌握介入时机;公司自身的较大采购量也让风险可以调控,价格上涨时出售,价格不合适时可以留给自用,减少该品种采购数量。此外工业(下游)的需求有利于全产业链的构建,对中药材的品质有特定要求,就会倒逼对中药材种植的要求,进而对中药材种子种苗有要求,实施后形成完整产业链。
3.2.2 投资方向
3.2.2.1 专门经营道地中药材的公司 这类公司经营的品种少,仅限于地产道地药材,单品种金额大,他们都在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把单品种贸易额放大数倍,是经营公司中的“专业公司”。专业最易获得消费者信赖,值得投资。
3.2.2.2 产地初加工公司 产地初加工就是瞄准农业生产的最后一站、工业生产的第一站,将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移至种植第一线,致力于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把控。近两年,产地初加工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汉广集团就在全国布局了10余家公司。又如某医药央企旗下子公司对半夏有着强劲需求,合计需求近千吨。他们要考虑的是:需求数量上是否满足?质量上能否保证?价格上能否不大起大落?该公司拟在半夏的最大产区——甘肃西和县建立全国最大的半夏初加工公司。
3.2.2.3 单品种全产业链完整的公司 云南一家大型医药集团在“资源+技术+品牌+全新模式”经营方针的指引下,已建立起从三七种植、贸易、加工、提取到保健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开发体系,推出了“豹七”牌三七等系列新产品,也很有投资价值。
3.3 投资拥有技术、专利或标准优势的品种或公司
在中药全产业链中,越是处于下游的中成药往往拥有越多的“权利(如注册专利等)”或“保护(国家中药品种保护)”,上游的产品却很难被保护。即使是“被保护”,也是关联度比较弱的保护,如“地理标志”保护等。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问题入手,挖掘某个品种的专有技术,形成独特保护。比如进口血竭和半夏的案例就很能说明技术优势和投资的关系。
3.3.1 进口血竭(麒麟血竭)加工技术 麒麟血竭遭到境内外经销商联手哄抬价格,两年半的时间国内价格从750元/kg左右涨到4000元/kg左右。而麒麟血竭是“七厘胶囊”最主要的原料,占每粒胶囊质量的52%。显然,麒麟血竭价格猛涨不仅使七厘胶囊出现亏损,能否继续生产也成了问题。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对印度尼西亚原产地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原料价格并没有大幅上涨,确认是几家经销商联手哄抬价格。要保持“七厘胶囊”这个国家医保产品和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产品的持续生产和销售,就要控制住麒麟血竭的采购价格。经研究,开展“血竭加工技术研究”可能是最佳解决路径。经过2012—2014年近3年的原料来源和成分分析,以及密集的小试、中试后,收率达到了70%以上,形成了独有的多参数控制的高收率麒麟血竭。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槟城设立众花南药有限公司加工血竭,经过前后近6年的努力,现每年生产血竭近30 t,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3.3.2 半夏种子种苗繁育技术 种植半夏65%~70%的产量在甘肃西和县及附近地区,三大问题困扰着种植户:种子种苗问题、根腐病和连作障碍。国药种业有限公司拟从解决半夏的种子种苗问题入手,率先攻克半夏种茎繁育技术难题。
该公司除半夏脱毒组培苗培育技术外,还在探索其他技术实现的可能。目前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有望获得独家技术成果。
3.4 投资为中药资源产业提供第三方服务的技术类平台
3.4.1 中药追溯系统类公司(平台)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强调,要进行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常用大宗中药材从种子种苗、种植到使用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追溯系统的目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感和信任感;满足企业对合格或良好产品质量的表达,同时也是品牌信誉、企业形象的展示,更是对未来市场的期许;满足政府监管需要,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民生工程的需要。
通过建设全程追溯链条,让标准体系得到完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人们的追溯意识显著增强,认知度和接受度逐步提升,市场环境明显改善。“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过程可控、责任可究”是对中药追溯系统的高度概括[3]。
投资建议:不能仅停留在概念上,必须有成功实践案例,且越多越好;目标公司要拥有独立软件著作权,版本常更新,源代码权限掌握在目标公司。
3.4.2 中药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平台) 《规划》特别指出要加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中药材主要产区和集散地重点支持建设20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应提供的检测项目包括:1)微生物(microbe):细菌总数、真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2)重金属(heavy metal):铅、砷、汞、镉、铜、铬等;3)农药残留分析(pesticide):六六六、滴滴涕、五氯硝基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4)毒素分析(toxins):黄曲霉毒素(b1、b2、g1、g2)及黄曲霉毒素总量等;5)添加剂分析(food additive):甜味剂、二氧化硫等;6)其他分析(other items):含量测定、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需要关注的问题有:第一,全社会提供的检验能力不足,3个检验主体不协调。目前存在中药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等3种质量检验检测方式,但这3种方式存在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4]。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设立的检验机构相比,不受区域和行政层级的影响,实验室可以建在药材主产区、药材专业市场,能及时、便捷、有效地服务于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等各环节。第二,国家对企业设立检验检测机构尚缺乏审核、验收、认可程序。
投资建议: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可以预测,以市场化多元投资为主体的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或将成为中药材检验检测的主力军。
3.4.3 中药标准仓储与物流类公司(平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建设25个集初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发展目标。我国中药材流通目前基本处于“小、散、差”的状态,远远落后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仓储设施落后、集约化及规模化程度低等多个突出问题[5]。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虽然不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中药材制假售假行为,但收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没有改变。当前亟需从流通的组织方式、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养护技术、管理法规与相关标准等方面实行根本性的变革,加快建立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截至目前,中国仓储协会共组织推动40多家企业申报建设52个中药材物流基地。全国中药材的物流量主要分布在25个重点种植基地与17个专业市场,中药材专业仓库缺口200万平方米以上,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投资机会。《全国中药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指引》指出,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有四大服务功能,即仓储管理与专业养护核心功能、质量检验与流通追溯配套功能、初加工与包装服务延伸功能、销售与融资服务增值功能。
投资建议:一是为未来发展预留好足够的场地空间,选择能满足上述四大服务功能的仓储物流公司;二是选择信息化工作基础较好的仓储物流公司。
3.4.4 中药材信息监测站点 中药材信息监测站的建设,有利于广大种植户与全国大市场的链接,以及和全国药企的对接,有利于制药企业向高附加值的中草药产业方向调整发展。未来监测站还将陆续加强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监测,通过对周边区、县的种植户提供专业的GAP种植技术指导,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
除中药材种植数据外,布局中药材产新数据、中药材交易数据等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将为中药材的产业化规划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投资建议:和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事业单位共建信息监测点,是务实之举。
3.4.5 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建立第三方中药电子交易平台(B2B交易中心和交易所)。它的真正实施,标志着中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中药仓储标准、中药物流标准、中药检验方法和标准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并全面实施。中药全产业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反复试错,最终获得“交易标准”。“交易标准”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中药全产业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
投资建议:具有“交易所”平台而不只是拥有B2B交易中心的中药材电子商务公司;有大量自主需求以拉动交易实现的公司背景。
3.4.6 煎药中心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煎药过程中存在六大问题:称量不足;没有浸泡或浸泡时间不足;无先煎后下;无两煎,多为一锅完成;浪费(倒掉)药液;没有灭菌程序。许多大型医院开始将煎药中心外包给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煎药中心的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配送便利化是未来的趋势[6]。
投资建议:有志于解决煎药过程中六大问题的目标公司;投资连续升级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目标公司。
3.4.7 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平台 随着中药资源性原料消耗量的激增,庞大的经济规模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人工替代与补偿资源的大量生产,同时产生巨量的废弃物和环境承载压力。中药资源浪费情况严重,段金廒等[7]认为,在药材采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非药用部位”,散布于田间地头,数目远远超过“可药用部位”;同时,产地加工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根头、尾梢、木心、果核等“下脚料”,大多被作为废弃物而弃之。
实施“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利用及再生资源价值创新策略与发展模式,以逐步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生态经济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要逐步减少对自然资源或人工替代资源材料的使用,即“减量化”;将中药“废弃物”纳入循环利用体系中加以拓展延伸,直至吃干榨尽、物尽其用,即“再利用”;逐步实施精细化、高值化科技产业,有效提升中药资源利用率,即“资源化”。
投资建议:与技术成熟的公司合作;率先解决“药渣”循环利用问题。
4 中药资源产业投资现状与问题
一直以来,一说到投资中药资源产业,资本就扎堆进入“中药材种植”领域。几乎没有资本关注最前端的“种子种苗”,也少有资本涉及中药材品牌和技术。在中药资源产业投资方面,笔者归纳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4.1 不懂得或不重视中药材品牌培育
几年前,中药材的品牌概念还没有形成,很多业者认为“道地药材”就是品牌。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进行种植,就能生产出“道地药材”。比如,人参最适宜在东北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种植户的增加,如何从众多种植户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而树立独特的品牌,需要做大量扎实的基础工作。再如人参,如何塑造人参种植特色,如何种出有效成分含量高、低农残的有机人参?品牌就是摆在“参农”及投资者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
4.2 不重视技术或新品种的研发
中药材产业的问题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有种源混杂、缺乏优良新品种、加工技术落后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足够多的研发人才和技术储备,也需要较为充足的资金。从事药材种植的主体是农民,他们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科研团队,很难研发出新技术或新品种。
4.3 不注重平台的投资
从业者或投资者对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平台不熟悉,甚至感到陌生。其实,大量的服务平台随着产业的壮大正在蓬勃展开,如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中药追溯平台、中药材仓储物流平台、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等,都在整合产业链的纵向或横向资源,拓展自身的领域。
5 中药资源产业投资路径的思考
中药资源产业基础薄弱,各种业态、各个环节都有投资机会,我们应该注重品牌的塑造。种子种苗领域可以打造品牌;种植领域的各个品种都可塑造品牌;中药材经销商也可以有自己的交易特色,形成商业品牌;由中药材研发的保健产品更是以品牌开拓市场。
我们还应该努力构建技术优势。探索种子种苗中的新品种、组培技术或包衣加工技术;药品种的提取技术;药材种植中的专属肥料、修剪技术、采收加工技术;产地初加工的标准化加工技术、有关温湿度和时间控制的特殊参数;生产出高含量有效成分或有机产品的技术等。
我们更要关注相关平台的投资。平台的建成往往是综合实力的体现,没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或足够多的检验检测技术人才,就不可能建成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没有不断升级的软件系统,就不可能建成中药追溯平台;没有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制定,没有交易软件的研发,没有标准仓储的接入,就形不成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
当然,还要注重各类标准的制定,注重全产业链的构建。总之,只要我们深入产业第一线,持之以恒地研究消费者需求,研判行业趋势,分析品种特点,就能慧眼独具,找到、找准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