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的发展方向及现状

2019-08-01魏守禹

戏剧之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方向

魏守禹

【摘 要】美声唱法艺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想真正认识它,不能用静止不变的观点来看待,应该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式看待其现状与未来,以超前的意识、积极的态度推动美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美声唱法艺术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美声;唱法;发展;方向;现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69-02

如果我们把美声唱法艺术当作一个局部或者一个部分的时候,那么它与全局和整体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如果我们把人类社会当作一个整体,那么美声唱法艺术就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美声唱法艺术的发展是受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制约的。

一、美声唱法发展研究的方向

(一)美声唱法艺术的内部关系

美声唱法艺术和社会的各类因素、文艺领域的诸多因素以及它自身内部的许多因素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元明时期,由于戏曲、曲艺文化的繁荣,戏曲、曲艺的声腔研究十分活跃,产生了许多美声论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美声界出现了“土洋”唱派之争。改革开放后,新民族唱法迅速形成。同时,反映开放心态的通俗唱法也迅速崛起,形成了燎原之势。如新民族唱法的产生就是美声唱法与传统民族唱法相结合的产物。就美声技巧体系而言,其内部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特征就更加明显。美声技巧体系是由各种具体的技巧组合而成的,如气息、发声、共鸣、声区、咬字、情感、表现、姿态、生理器官状态、心理活动等等。美声唱法的各种技巧在歌唱中是综合运动的形式。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每一项技巧的发挥都对其他技巧的发挥起制约作用,忽视任何一项技巧的发挥都会影响整体的演唱效果。

(二)美声唱法发展研究的启示

美声唱法发展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重视学科间的交叉研究。美声艺术与学科的密切联系,如美声与社会学、美声与生理学、美声与人体解剖学、美声与美学、美声与音响学等,必^会促进美声唱法艺术的发展,有志于美声研究的工作者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注意吸收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便在美声唱法艺术的交叉研究上有所作为。

第二,要加大国内外美声艺术的交流。我们既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美声技法,如邀请西方美声大师来华讲学,翻译出版西方先进美声理论书籍,派人到欧洲进修学习等,还应加大向世界宣传中国美声的力度。中国的美声艺术虽已达到较髙水平,但还没在世界上建立起中国的美声学派,还没有在世界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向世界介绍中国美声艺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举办国际美声比赛、派团出国演出、派知名美声教育家出国讲学、派选手参加国际美声比赛等。加强我国美声艺术同世界美声艺术的交流,是促进中外美声艺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美声唱法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

我国民族众多且分布广泛,不同的人文特征、文化传统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歌曲。因此,在演唱民族民间歌曲时,不能用某一种或几种唱法去囊括、规范,更不能限制不同民族的演唱方法。否则,民族神韵就不复存在。

我國南北方歌曲在演唱风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北曲字多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声情少;南曲字少调缓,缓处见眼,故词情少而声情多。不同民族也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如藏族歌手在不少装饰音上使用一些喉头力量,声音带有大幅度的摆动,以真声为基础,用比较自然的混声唱法;蒙古族歌手在演唱长调拖腔时,喉头状态一般采取偏高一些的位置,运用特殊的颤音技巧造成马头琴的音色效果。从各个民族民歌实际情况出发,应尽可能保留各民族语言、歌唱的技巧和风格,使民族特色与科学发声有机结合起来。

追溯专业美声唱法的历史渊源,它是建立在我国各民族民歌、戏曲、曲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因此,美声唱法的发展必然体现百花齐放、多种艺术风格、流派并存的特点。如郭兰英、郭颂、何继光、彭丽媛、宋祖英等优秀的美声唱法艺术家们分别展示了个性色彩鲜明的演唱风格,赢得群众广泛的欢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以其成功的演唱实践证明,不同演唱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为美声唱法艺术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下面从气息的应用、行腔与咬字、声音的色彩与风格、声与情四个方面对我国当代美声唱法发声特点进行剖析。

1.气息运用方面。在我国的第一部戏曲演唱论著《唱论》中,就有运腔变化的论述:“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爱者有一口气。”当代美声唱法继承传统唱法精华,非常重视气与声、气与字、气与情、气与风格的协调统一。面对音域大大扩展、歌唱技巧难度大幅度提高的美声作品,以阎维文等为代表的一批演员凭借扎实的呼吸功夫,驾驭作品举重若轻,声音通畅,表现作品有声有色。充分体现当代美声唱法艺术对呼吸运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2.行腔与咬字。我国民族演唱艺术总结了一整套阴阳四声、五音、四呼、出字、收声、归韵的咬字方法。歌唱中要求根据不同的字、不同的字音,应用不同的着力点和口形。对歌唱行腔、咬字的研究是我国民族演唱艺术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内容。传统戏曲注重“依字行腔”的规律,“字正腔圆”和“字清腔纯”是唱曲咬字行腔的完美境界。

歌唱中字正与腔圆既有协调的统一性,同时又有共鸣腔运用的差别。歌唱咬字的着力点在唇、齿、舌、牙、喉,母音要“装”到共鸣腔里,通过共鸣腔的合理调节,以美化声音和提髙声音的艺术表现力。戏曲声腔的形成,美声唱法旋律的创作,与地域、民族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尤其是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演唱中既要注重风格韵味,同时又要把握汉语的声律之美。

3.声音的独特个性。民族唱法的风格韵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音色彩的运用。当代美声唱法对声音要求“甜、脆、圆、润、水”。当代美声唱法在立足于本民族生活语言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如共鸣原理、高位置唱法等。所不同的是,美声唱法髙音的演唱共鸣焦点位置较美声唱法靠前,形成美声唱法通畅、明亮、亲切、甜美的演唱风格。

4.声情并茂。歌唱艺术至高的审美境界,即“声情并茂”的审美原则。传统戏曲论著中有所谓“有情之曲”与“无情之曲”之分,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指出:“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心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之曲,与蒙童背书,同一勉强而非自然也。虽腔板极正,喉舌齿牙极清,终是第二、第三等词曲,非登峰造极之技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唱“有情之曲”,才能把死曲变为活曲。这是检验真正艺术家的重要标准。美声唱法作品演唱中的轻重缓急的对立统一。轻重缓急体现了感情的层次变化。声音的轻重是从感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出发的,长腔要唱得婉转;短腔要唱得灵动。在转腔和字的衔接上,要非常小心快慢转折。板式的衔接变化也可能会导致音乐形象的转变,演唱的自由节奏和伴奏的固定节奏要能够很好地吻合。演唱者要能够在演唱的时候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人物内心节奏出发,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三、结语

在戏曲艺术中,音乐与戏曲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附。因此,戏曲演员的演唱特别讲究从剧情出发、从人物出发用噪行腔。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塑造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当代美声唱法要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探索独具民族特点的声音审美规律,创作和演唱更新、更美的作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强对古代美声和戏曲唱论审美思想的研究,对当代美声唱法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试论美声唱法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引导意义[J]. 胡建军.音乐创作. 2017(07).

[2]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困境及对策[J]. 刘强. 当代音乐. 2017(06).

[3]我国美声歌唱艺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翟诺. 当代音乐. 2015(03).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方向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