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的财务影响研究
2019-08-01曹梦迪
摘 要:海外并购作为企业海外投资、延伸发展的重要方式,被越来越多企业青睐,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相当活跃。家电行业中,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公司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许多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但海外并购成功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并购是否真正为企业带来发展引起热议。本文以海尔收购斐雪派克为研究对象,从协同效应出发,探究海外并购是否为企业带来积极财务影响。
关键词:海外并购;财务影响;协同效应
我国海外并购起步晚,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提升企业海外并购后的成功整合至关重要。并购的一个主要动机是协同效应,而财务影响因素如财务能力、经营结果、资本结构等又体现在协同效应三方面,所以本文主要从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分析海外并购财务影响。
一、收购概况
2009年5月,海尔集团表示将以8200万新西兰元(约4亿人民币)收购斐雪派克20%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的新股东。2012年9月11日,海尔发出以每股1.2新西兰元增持斐雪派克股份的要约,9月13日,海尔希望持有对方100%股份;但10月8日斐雪派克股东拒绝要约,认为收购价太低,其董事会主席Keith Turner表示,“斐雪派克的合理股价应该在1.28~1.57新西兰元之间”。10月18日,海尔声称收购价抬高6.7%,斐雪派克大部分股东不再有异议,持股17.46%的Allan Gray Australia Pty Ltd也接受要约并签署协议。随后一些大股东相继接受。在得到两国当局准许后,11月6日,海尔宣布已持有斐雪派克超90%股份,按新西兰并购法,将强制购买剩余股份。自此,海尔完成了对斐雪派克的完全收购,取得全部控制权。
二、海外并购的财务影响分析
本文选取海尔2011~2015年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指标分析,经营协同效应主要通过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来体现,管理协同效应选取衡量成本、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些重要指标,财务协同效应主要从偿债能力入手。将并购前后财务指标对比,再结合家电行业特点,衡量此次收购是否成功。
(一)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2011~2014年海尔销售净利率增长,2015年由于消费者市场乏力,需求减少,销售净利率稍有下降,但收购后整体销售净利率较2011年平均提升31.4%。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净资产逐年增加,平均增幅为30.05%,且在2012 年公司增发2600万股股票。不过近些年,家电行业经济形势严峻,大家电需求大幅减少,利润增速缓慢,海尔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也是符合行情的,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在2014前变化不明显,在2014年后下降明显,主要是因为收购后资产由2014年的750亿增加为2015年的759.6 亿,净利润由2014年的66.92亿元减少为2015年的59.22亿元。
2011年到2015年海尔净资产和营业收入都在增加,且2015年净资产较 2011年增长接近3倍,净利润也整体增加,仅有2015年净利润较前一年减少了 7.7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斐雪派克的加入使海尔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经济利益增加。
海尔的成长能力还存在欠缺,尤其是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为-11.51%,主要原因是2015年净利润较前一年减少7.7亿元,海尔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同期削减180.3%,由远期外汇等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导致。2015年总资产增长率下降明显,较2014年减少了21.66%,仅增长9.54亿元,主要原因是2015年,海尔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降低了股权溢价。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由2012年的61.94亿元下降为2015年的9.73亿元,年均增幅为5.1%。
(二)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2011年收购前,海尔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80%,自2012年收购后,逐年增长为7.01%、7.62%、9.40%,2015年又下降为7.63%,考虑到外部市场环境严峻,下降幅度并不大,且较收购前已平均增長36.47%,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3.30%,比成本费用总额增长率高出4.86%,成功地减少费用的消耗,降低成本。收购后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后下降速度减慢,表明其销售能力及产品的投入产出协调能力不如以前。由于市场下行,国内大家电需求减少,海尔从2012年开始出现产品滞销的状况,较2011年期末存货增加了11.18亿元。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收购后资产总额大幅增加,流动资产由2011年的313.94亿增长为2015年的548.67亿,总资产由2011年的397.83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759.61亿元,资产管理水平在下降,但总资产周转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0.37次。
(三)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海尔在收购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都有提升,虽然2015年有所下降,但资产总体变现能力要强于收购前,有一定改善。流动比率距离合理比率 2:1还是有差距的,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较为合理,说明海尔短期偿债能力较好,要继续保持稳定。2011年,海尔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但在收购后下降到 60%左右,处于一个合理水平,长期偿债能力渐趋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利润的增幅大于资产负债率的增幅,现金流量更加充足,由2011年123.60亿增加到2015年246.83亿元,随着所有者权益增加,资产负债率得以降低。这对债权人来说是好消息,他们的投资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三、总结:
海外并购取得了良好的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但是管理协同效应表现的一般。通过分析,2012年收购完成后到2014年,海尔某些指标没有改善,但大部分指标得到改善,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在2015年主要受到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一些指标下降幅度较大,但并购后的协同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仅以一年的下降不足以说明并购不成功,所以目前来看此次收购还是成功的,为企业带来了积极财务影响。
参考文献:
[1] 朱莎莎.海尔收购新西兰斐雪派克的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2] 李昕.海尔集团跨国并购后整合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作者简介:
曹梦迪(1996.3-),女,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