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
2019-08-01冯善娜
冯善娜
摘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要利用自身的职业优势,将传统文化通过教学活动一代代传承下去[1]。在这方面,具有人文性特点的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体系,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前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人类文明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可以反映出民族的特征、文化以及思想观念[2]。然而,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者,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清自己承担的重任并主动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优化。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有利于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可以帮助教师构建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教学体系。②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强,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优良的道德思想,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流传,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一)基于识字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以此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基础上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贝”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我国的钱币文化:在很早的时候,人们之间的买卖和交易使用的是以物换物的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以物换物的方式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不能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人们就想寻找便于携带、坚固耐用的物质作为交换物。在寻找交换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非常适合,它便于计数、方便携带、大小适中、色彩鲜艳、小巧玲珑,逐渐成为了人们交易买卖中的中介物。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出现和演变的很多与钱有关的汉字都带有“贝”字旁,如贬、赚、购、赔、赎等。这样的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汉字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书籍作为识字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后的时候进行抄写,一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一边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基于阅读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是优质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广度[3]。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这篇文章为载体,给学生讲解“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助人为乐应当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质。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学生讲几个历史上有关于“助人为乐”的典故,如“雪中送炭”的典故,“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严植之救人急难”的典故等[4]。这些历史小典故不仅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还能深化学生对“助人为乐”这一传统文化美德的理解。而且这样的文化渗透可以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三)基于习作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写作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一点。例如,在学习完《传统节日》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以及人们是如何庆祝这一节日的等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课外书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查询节日的来源等,再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成文。这样具有开放性且贴近实际生活的写作任务,可以将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立足实际生活,尽可能多地以设置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写作任务。例如,很多小学生性格叛逆,在生活中喜欢顶撞父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于孝道的历史小典故,如“卧冰求鲤”“弃官寻母”“百里负米”等,然后让学生写一写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以及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孝道文化”,培养学生的孝顺之情。
结论:
作为国家之宝、民族之魂,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通过识字、阅读和习作教学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郑文静,吴亚林.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诉求——基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6(12):92-97.
[2]刘月香.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语文建设,2018(05):74-76.
[3]傅成霞.小学语文吹满传统风——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64-65.
[4]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