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渗透
2019-08-01黄建敏
黄建敏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能过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忽略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激人奋进、传承正义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本文根据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做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策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源远流长、历久弥新[1]。通过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是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知识内容巧妙的结合,引导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树立爱国之志。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学科及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要找对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的从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渗透的现状
1.1 爱国主义渗透不明显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讲授,比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重点知识内容,但是往往忽略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渗透,不是一笔带过就是不讲。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中心思想,在历史教学中失去对爱国主义的渗透,使初中历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将历史事件详细的对学生讲述,则对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愛国主义精神没有进行更好的渗透,长此以来,学生便不会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课本中设计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导致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引导。初中历史教学在教学质量上得到很大的进步,但是教学观念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针对历史课本内容教师会进行重点的讲解,但忽略了教学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在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全面落实素质教学观念,忽略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1.3 教学的综合评价缺乏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针对哪一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但是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没有做到合理性,导致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使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下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教学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正确的观念下进行学习与成长,提高历史教学综合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渗透的策略
2.1 在历史教材中深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蕴含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合理的运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古至今,我国爱国的事件不在少数,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发扬了优良的中华名族传统,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教材中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各国各族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斗争,从而才能使民主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为救国存亡而前仆后继的奋斗、探索的历史。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勤劳、自强、向往和平的民族精神,创造辉煌的中国文化和先进的科技成果。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这一课时,文中讲述了明朝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以及明朝的小说与戏剧。明朝中后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科技技术也有明显的突出,其中就有著名的科技代表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他通过自己的实践与研究,编写的一部著名的医药学作品,流传至今;《天工开物》的内容极为丰富,记载了农业、手工业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其中包括谷物、衣服、染色、舟车、造纸、兵器、朱玉等等,描绘当时各行各业人民劳动的形象;《农政全书》是明代著名农学家徐光启的作品,他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现今技术与经验以及作者关于农学创作的研究成果。著名建筑明长城与北京城,著名明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著名戏剧代表作牡丹亭[2]。从这些历史教材中我们可挖掘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引以为傲的财富,是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2.2 丰富教学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历史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太单一,方法比较老旧,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热情。因此,在初中历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在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课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及对历史的认知,采用多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使历史教学达到育人的目的。
2.2.1情境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将学生与历史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产生感情的共鸣,从而渗透爱国主义思想[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唐盛气象》着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将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几位历史皇帝的人物图像呈现出来,再现长安当时的繁荣景象,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以上三位皇帝在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接着,让学生模拟长安城繁华都市里的人物扮演,有的扮演车夫、有的扮演达官贵人、有的扮演店铺老板,有的扮演文人墨客等,并说出自己扮演角色的感想。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其与历史相融合,在开元盛世中体验民族自豪感,而且以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
2.2.2活动教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历史的电影,如《我的1919》《建党伟业》《火烧圆明园》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碑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烈士陵园进行扫墓,缅怀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在参加这些活动以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2.3 联系实际生活,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育的起源来源于生活,是以生活为中心而开展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枯燥的历史知识与身边的事物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生活与历史的距离,从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爱国主义情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将历史内容进行教授,学生会感觉课堂枯燥乏味,但是如果将历史内容生活化,联系现实生活反应出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爱国”,提升学生爱国主义观念。例如在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时,安史之乱讲的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从而荒废朝政,提拔杨贵妃的堂兄当宰相,从此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朝廷日渐腐败,社会上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形成外中内轻的局面,从而导致安史之乱。从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贪污案,以此来展开讨论,谈谈如何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以及国家做出了什么样的措施等。通过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4 利用乡土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加里宁曾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4]。故乡是学生开始生命的地方,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故事、人物、文物、遗址多多少少会有些了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从小就听见、看见的乡土教材,如介绍历史故事,参观文物故居,这样的教课方式,能够让学生有亲切感,对自己家乡产生敬佩感,从中感到自豪。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历史专题讲座、历史辩答赛、知识竞赛等,通過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历史教师的责任与教学目的。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从历史教材中深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利用一些乡土教材,综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炎苹.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32.
[2]张观娟.在历史教学中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与世界,2018(8):80-81.
[3]徐晓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4(34):26.
[4]金晶.浅析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2017(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