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01方爱梅
方爱梅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立德树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的基本理念,确定了语文课程的根本转型:从知识传输型的语文课到技能训练型的语文课,再到现在素养养成型的语文课。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语文课程的深层次改革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立德树人”不是一句口号,要靠我们一线教师去全面落实,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具备健康的健全的人格。
在此背景下,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是:“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种提法虽然新颖,但实质上就是一种专题学习。《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指南》的主编陆志平老师认为任务群具有三个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钟启泉先生把单元设计看成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这里提倡的“单元设计”与以往教材的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核心素养,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更大的教学单位。
笔者认为任务群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思路,首先选择研究对象,确定研究主题,再制定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与我们以往的学习目标是有区别的,并不是只要掌握这个大单元里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而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联系起来,建立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接下来创设学习情境。新课标特别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文。其实所谓真实情境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真实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而且还能学以致用,便于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学习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要考虑这个任务是不是能够产生真实的情境,是不是能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深度参与。最后落实学习项目。新课标写明了,学习任务群要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学习项目。也就是说以总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上,也就是“怎么做”的问题。项目设计的顺序要考虑内在的逻辑关系,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一步步提高的安排设计。而且项目设计要强调参与性和挑战性。学生要参与,而不是旁观者。他们要不断地接受挑战和战胜挑战。就是在教师这样的总体设计下,学生参与到整个任务群的學习过程中,进入到一个个真实情境里,完成一个个真实任务。
下面列举一个“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的例子。首先选择当代电影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研究的主题是“热门电影的文化透视”。制定的学习目标是“能深刻认识和阐释热门电影背后的各种文化问题。用合适的语言文字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学会负责任地表达,增强关注当代文化热点的意识,养成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习惯。”接下来就是设计最重要的情境与任务。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近年来,电影市场有一些影片具有超高的票房和巨量的观众。这些热门电影常常带来年度热词,引领社会文化潮流,影响大众日常生活和审美趣味。让我们思考热门电影背后的文化问题,也来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看看谁是头号评论员。”这样的学习情境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会非常感兴趣。而学习任务也明确地指出,就是“参与社交媒体讨论热门电影”。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是因为学生只有在公共空间表达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碰撞思想,才能深度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再将总任务分解成“观摩热门电影”“热门电影冷思考”“头号评论员”三个学习项目。这三个项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每个项目下还可以分解成更加具体的小项目,更具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落实。整个任务群学习共9课时,学生要观摩电影,梳理资料,研究问题,撰写短文,参与社交媒体讨论。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都会得到提升,还能增强文化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改变传统观念。很多教师日常的教学还是拘泥于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纲,以行为训练为纲。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对知识至上、考试至上的追求,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是比较普遍的存在。而学习任务群则要求教师具有融通整合的思想,对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进行重组。不是不要语文单篇文本、知识和训练,而是改变其组织形式,力求把浅表的变成深层的,把零碎的变成结构化的,把冰冷的变成温暖的,把僵硬的变成鲜活的,还一个完整的丰富的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和学习兴趣,以达成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第二,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主体性的唤醒、塑造,是学生精神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本能的东西。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去阅读去感受去分享,没有主动的学习,就没有深度的学习。其实老师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早以达成共识。但是在当今社会,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目前全世界的教育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环境。在信息社会学生不愁找不到知识。如果我们面对这样一代学生,还天天像念经一样,把一些结论硬塞给他们,他们怎么会喜欢语文课呢?所以教师要从传授者变成组织者,学生从接受者变成参与者,让讲堂真正变成学堂,这才是我们要的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三,要用丰富的语文材料、教学资源和多种手段去调动学生积极的言语活动经验。丰富在于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文本:小说、散文、时评美文、诗词古文、科技小品、学术专著等等。新课标提供了三种情境阅读:文学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它强调学生阅读的情境,而不是简单的文本类型的表述,所以任何优秀的有价值的作品都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他们的阅读面。丰富在于不同阅读载体,可以是书、文集、报刊、杂志、网络等等。阅读方法也可以多样化,泛读、精读、圈点勾画批注、心得体会、交流讨论等等。丰富还在于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形式: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思维导图评比、编写小报、写书评影评、写读书笔记、写寄语、写活动报告,开记者招待会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加积极地参与任务群的学习。
第四,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在目前我省语文教材还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如何打破原有单元体例,如何取舍,如何重组,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虽然暂时用的还是老教材,但这不能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要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但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要有创造性地有选择性地引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自觉开发新课程,大胆开展专题教学。而且,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可以发挥所长,整合优势,分工协作,团队作战,共享成果。力争设计出的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是高水平高质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但目前社会上教育的功利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生包括家长并不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那么我们如何去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价值,如何让语文课程有不可替代性,如何让语文教学有足够的专业尊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深入并持久地开展下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为教育的深化改革,为科教兴国的战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