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社群生活中鲜活起来的个体

2019-08-01魏明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福社群理念

文_魏明宇

2008年5月12日,一个令四川人、乃至全国人都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因我的工作外派,从北京来到了成都。其间的各种曲折按下不表,恰逢当时二岁多的VIVI要上幼儿园,原来在北京时,妻子津津就一直在物色新教育体系,刚好在成都遇到了华德福。还记得第一次参观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情景,一个破院子里有几间破破烂烂的房子,但是华德福从孩子本性出发的教育理念和自然淳朴的环境,还是让我们做出把孩子送进来的决定,而且津津也同时进入了小学做志愿者。自此便拉开与华德福相遇、相识、相知、相信、相伴的惟幕……

施泰纳博士有一首在华德福圈子里广为流传的颂词“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我也曾经写过一篇同名的文章。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是因孩子而相遇,但是让自己成为最好的环境,就需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随着孩子一天天快乐健康地成长,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接触和连接也越来越多,我深深被社群中大家奉献、信任、支持、欢乐和爱的气氛影响和感动,开始对这种教育背后的理念和理论体系产生兴趣。从对华德福和人智学懵懵懂懂,到管中窥豹,再到海边拾贝,最后发现,这不但是个庞大全面的体系,涵括了教育、艺术、体育、医疗、建筑、农耕等诸多领域,而且都提供了由浅及深的践行方法,并且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甚至有很多共同之处。难怪有人说,施泰纳博士的开示是源于东方的神秘导师。

和大多数朋友一样,这条学习之路始于读书,最初可供选择的书目有限,又基本上都看不懂。刚好在2014年的时候,我开始参加了徐添老师组织的成华家长读书会,才开始对华德福理念和人智学体系有了些基本认识。到现在为止,参加这个读书会已经有五年半的时间,其间快乐多多、收获满满。后来陆续参加了管培二届的三期课程、歌德观察、空间体育、组织发展等多个培训,逐渐开始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兴趣。与此同时,也对孩子发展规律、老师教学原则、学校和家庭节奏等方面有了些许了解,能够更好地以家庭生活配合学校教育,支持到孩子的成长。

学的越来施多,发现懂的越来越少,需要学的更多了。慢慢地,能够理解到施泰纳所提到的终身学习意味着什么。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到死亡那一刻,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成长,向大自然学习、向他人和团队学习、向周围的环境学习,也向自己学习。但学习不是目的,所有的学习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践行、去实践,然后将实际中的体验再总结提炼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周而复始,形成一个不断学习、计划、实践、回顾的循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有种信念,对于孩子健康有益的东西,对成人也应该是健康有益并且有效的,由此也开启了我自己的践行之路……

很多朋友都知道,没有行的知,不是真正的知,所有学习到的理念和知识,只有真正做出来、活出来,才是真实的。

从小学开始,在班级里开始慢慢参与班级工作。后来又参与了一些学校家委会的核心小组工作。2014年,成都华德福学校筹备首届理事会时,也自告奋勇报名参与,有赖于大家的信任,被选为首届成华理事。虽然家长工作繁项又耗时,但是能够为社群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自我成长,而且还能够为孩子建立一种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榜样。

除了在班级和学校,我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也尝试践行一些人智学理念和华德福方法。由于之前就在公司里做过很多培训工作,于是便试着在培训中加入一些节奏、律动、练习,甚至内在成长等环节,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反馈。后来开始逐渐摸索出一套培训设计和实施方法,并称之为“有机培训”。同时在外国老师的支持下,和几个家长朋友一道创办了有机组织发展项目部,不仅在自己供职的企业,也为一些外部企业、学校、家长等机构做了很多培训和团队建设,组织发展咨询相关的工作坊等活动。

在组织工作坊时,我们在外国老师的推荐下,组织翻译了施泰纳的《世界经济》(GA341),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三元翻译研习社,组织翻译了一大批人智学和华德福相关的书箱,既包括施泰纳的部分原著,也涵盖了一些著名的人智学者,如卡尔·柯尼希、乔治·库列文、鲁道夫·郝思嘉、尤金·寇立思可等人的作品。使社群的朋友们有机会了解到,除了华德福教育之外,人智学在经济理念、组织发展、社群建设、康复治疗、内在成长、营养健康、特殊教育等诸多领域有独特的视角、洞见和解读。也吸引了很多家长朋友,尤其是爸爸们,产生认识人智学、理解华德福的兴趣……

随着点点滴滴的践行,聚集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无论是对于孩子的教育、社群的建设,还是个人内在的成长,感觉到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去践行……

我们生活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行为数据的收集、机器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向人工通用智能(AG1)和人工超级智能(AS1)的发展,都以超乎所有人类能够想象的速度在发展。我们即将迈出的“致命一步”(同名三元译品,从人智学视角解读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的回应),可能让人类成为技术的主人,也可能沦落为技术的奴隶。从创世之初就是在群体中才有机会生长的个体,与相互依存的其他人一道走向万丈深渊,还是步入周道如砥,取决于我们每个个体在鲜活社群中的成长……

猜你喜欢

德福社群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社群短命七宗罪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百元大钞砸到你
背着铁锅长征的女红军贾德福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