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19-08-01陈庆波

智慧健康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宫缩循证出血量

陈庆波

(叙永县妇幼保健院,四川 泸州 646400)

0 引言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产后并发症,其可能会诱发产妇的宫缩乏力。目前,产科中将产后24 h之内出血量>500 mL作为界限,如达到这种状况,则极易出现宫缩乏力。该症若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极易威胁其生命和身体健康。有文献报道,循证护理在对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具有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1]。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究循证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以求探索更为符合临床需求的护理方案,现对本次研究进行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就诊并且经过综合诊断后确诊为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产妇的100例诊断为纳入研究。按其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00名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组50例患者,患者年龄在24-38岁,平均28.4岁,产妇孕周为37至40周,平均(36.43±2.13)周。循证护理组50例,患者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在28.8岁,产妇孕周为37至40周,平均(36.45±2.23)周。各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纳入研究者均诊断为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纳入资料完整且产后出血量超过500 mL;对本研究中所用研究方法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有相关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各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3 护理方案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常规护理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在护理中,对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监控并进行详细记录。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恶化,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对于循证护理组的患者除常规护理组的常规护理外,增加循证护理,首先,明确患者的疾病信息和其相关病历资料。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对患者应注重心理和药物护理等全方位护理。其次,明确产妇在产后出血症状的发生原因,并详细记录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保证其病情在可控范围内。再次,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防止其出现焦急和紧张的情绪,对其进行适当的安抚,穴位按摩镇痛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调整脏腑的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疼痛,防止由于紧张造成血压升高,进而导致出血量增多。创造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对其安慰并鼓励,及时疏导产妇出现的负性心理。最后,护理人员在护理全程中,需严格按照医嘱,为产妇制定产后恢复计划,在对产妇的日常饮食护理方面,应当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确保其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并鼓励产妇尽早下床做适量的运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的产妇在24小时以后的出血量、心理状态和满意度这三个指标上加以比对。按照抑郁、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其心理状态,得分在53分及以上,即可表明该产妇已经出现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本院自行制定了一份针对性调查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的评分表,其内容包含了产妇对护理人员态度的评价以及对整体的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等,该评分表设置的总分值为100分,<85分即为对本院护理不满意,得分之85分到95分之间则表示对此次护理基本满意,得分≥95分则表示为满意,总体的满意度利用一下公式进行量化: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产后24小时后的出血量比较

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的出血量(261.35±24.40)mL,循证护理组的产妇产后24小时后的出血量(147.50±22.34) mL明显减少(P<0.01)。

2.2 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比较

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循证护理组产妇的抑郁、焦虑心理状态所获得的分值均更低(P<0.01),具体得分见表1。

表1 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比较(±s)

表1 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的心理状态比较(±s)

组别 例数 抑郁心理评分 焦虑心理评分循证护理组 50 34.25±1.18 33.58±2.10常规护理组 50 50.21±2.31 51.29±2.13 t--30.76 -20.60 P-<0.01 <0.01

2.3 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的满意度,循证护理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照组和循证护理组产妇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产科较为多见的一种产后病症,该病可直接导致产妇的死亡率上升,究其发生原因,主要在于产妇通常会出现宫缩无力的症状,产后的宫缩无力可导致产妇子宫的收缩功能出现问题,从而不能及时使子宫壁的血窦达到关闭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发生失血性休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本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组产妇产后24小时后的出血量(147.50±22.34) mL相比常规护理组产妇(261.35±24.40) mL明显减少,并且抑郁、焦虑心理状态的评分(34.25±1.18)分、(33.58±2.10)分,也分别低于常规护理组的产妇。以上结果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3]。

综上所述,对于宫缩乏力性的产妇,循证护理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应用循证护理可在减少产后24小时后的出血量的同时,缩短整个生产过程,并且在改善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宫缩循证出血量
《循证护理》稿约
综合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循证护理》稿约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利托君治疗胎膜早破型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