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9-08-01张青霞
张青霞
(山东省莘县妇幼保健院 山东 聊城 252400)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逐渐改善[1],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罹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2]。糖尿病是由患者胰岛素分泌失常引起,给患者的身体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社区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分布为45~6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5.35±4.32)岁,患者病程为4~10个月,平均(7.80±1.03)月;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患者男51例,女49例,患者年龄分布为46~64岁,平均年龄分布为(56.32±3.98)岁,患者病程为5~11个月,平均(8.53±1.23)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选择合适降糖药的同时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宣传途径为知识手册、知识讲座的方式,医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并合理调配,对患者的血糖状况进行定期检测,检查周期以月计量,每个月对患者的血液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连续定时服药及健康宣教3个月。
对照组患者只是自行服用与观察组相同降糖药通过医院检查的方式监测血糖值,连续3个月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BC)、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体质量(BMI)总胆固醇(TC)、等为观察指标,同时对患者的蛋白质、糖类、能量等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分别为(6.64±1.26)、(8.61±2.14)、(7.42±1.64),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8.54±1.25)、(11.62±2.04)、(9.03±1.35),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比较(,mmol)
表1 两组治疗后血糖各指标比较(,mmol)
组别 FPG 2hPBC HbAlc对照组 8.54±1.25 11.62±2.04 9.03±1.35观察组 6.64±1.26 8.61±2.14 7.42±1.64 t 6.56 6.46 6.74 P<0.05<0.05<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
经治疗后观察组血液TC(mmol)、TG(mmol)、BMI(mmol)分 别 为(4.12±0.89)、(1.45±0.35)、(21.32±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2±1.25)、(2.45±0.56)、(28.12±2.32),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状况对比 (,mmol)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状况对比 (,mmol)
组别 n TC TG BMI观察组 36 4.12±0.89 1.45±0.35 21.32±2.12对照组 36 5.12±1.25 2.45±0.56 28.12±2.32 t - 6.12 5.56 5.48 P -<0.05<0.05<0.05
2.3 患者摄入营养物质对照
观察组患者蛋白质、糖类、脂肪、能量等各项营养物质摄入量分别为(87.45±8.21)、(305.12±31.12)、(65.35±12.11)、(9.10±0.21),与对照组的(72.34±10.12)、(284.56±43.32)、(78.45±12.34)、(9.54±0.62)相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患者营养物质摄入情况对比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成人中多发疾病的一种,通常因为多种因素导致,与家族遗传、环境、种族及患者个人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4],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5],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的胰岛素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缓解[6],患者早期无显著临床特征反应,随着时间的增加,病情逐渐恶劣,严重甚至会出现血管并发症等状况,常规治疗方法为食物及药物治疗[7],本次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后,患者各项指标状况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及时的饮食调理可以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