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脸识别进课堂, 忧?喜?

2019-07-31扶青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45期
关键词:试水人脸识别争议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国内已有很多学校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其引发争议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是否侵犯隐私?首先要承认,对于被监控的学生来讲,恐怕普遍会有种不适感,因为自己多低一会儿头,可能就会被“记录在案”,这无形中是一种压力。人脸识别的第二个问题是,是否对学习有帮助?根据学校方面的调研,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考勤,还可以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激励和鞭策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有人则认为这不是必然结果,如果课堂总是很“水”,即便能留住学生的人,也未必能留住学生的心,甚至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反感。

梳理这些争议,其实跟两种思维有关。一种是“管理思维”,一种是“教育思维”。持“管理思维”的人,对于人性缺乏信任,认为充分的自由未必能转化为学习的自律,因此对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的措施情有独钟。而持“教育思维”的人,总是相信人性的魅力,认为只要课程足够好,学生就自然喜爱,不必采取人为干预。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现在外界的诱惑太多了,有些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当然需要严管厚爱;但众多“逃课族”“低头族”的出现,也说明了教学乏善可陈,呼唤更多“金课”。

随着“严进宽出”饱受争议,现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而“增负”的路径,“管理思维”和“教育思维”缺一不可。既要善于向科技借力,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学生对学习重视起来;同时也不能过度依赖管理,要着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课堂人脸识别系统如何使用是值得商榷的,学校应该慎重。

(作者扶青,选自《南方日报》2019年9月4日,有删改)

简评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人脸识别只是“试水”,不管能不能落地实施,它都警醒着我们:对校方而言,应检讨和反思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缺位,提高教学质量;而进入大学的青年学子,肩负著国家和民族希望,应该认真学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试水人脸识别争议
人脸识别 等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国产航母试水
特许经营 缓步试水
争议一路相伴
基于类独立核稀疏表示的鲁棒人脸识别
嘉和一品试水O2O
“去行政化”破冰试水
20
基于K-L变换和平均近邻法的人脸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