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背景下开放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07-31秦品珠关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环境监测

秦品珠 关莹

摘要:近十年来,MOOCs及其衍生物eMOOCs、xMOOCs等网络学习新现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为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转型中的开放大学更是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建设和改革为例,结合课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的思考,提出适应当下的环境监测课程体系,期望建成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合全民终身学习及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教育课程。

关键词:开放教育;环境监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225-03

课程建设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在开放、共享理念成为教育资源发展的主要方向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2012年被称为“MOOC”之年[1-2],开放教育资源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也提供课程任务的布置、互动交流等在线支持服务,甚至有些平台可以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江苏开放大学在这些国际潮流的影响下,学科建设处也一直在深化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试点[3]。《环境监测》课程是江苏开放大学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实现从电大到开大转型发展和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思路中建设起来的,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也在积极进行MOOC的制作。显然,同样是开放在线教育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建设只能在课程本身所传达的开放、创新、优质的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但在课程内容、授课对象、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如何建设好该校《环境监测》课程,使其成为有用的课程值得深思。

一、《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单一检测体制,最优秀的环境监测人员大部分都在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的环保机构。在2015年,环保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的背景下,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很多机构都是由非环境监测相关专业的工作者组成,导致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对环境监测数据概念不强、分析水平偏低、人员流动大、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4-5]。据调查,学习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监测》课程的主要专业对象就是来自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从业人员,当然,也有来自非专业人士的学习需求。因此,在课程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专业和非专业学员的不同需求。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步晚、发展快,课程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又较强,涉及化学、生物、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同时,从事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岗位的人员也参差不齐。江苏开放大学的理念是建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多种模式办学和混合式学习,服务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型高等学校,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对象的复杂性和目标的特殊性,更是对《环境监测》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挑战。

二、《环境监测》课程的现状调查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监测》课程建设初期通过调查问卷、调研走访等方式,明确了当下环境监测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了解了大家对环境监测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参与调查的人员主要来自县级以上城市,年龄在19—55周岁之间,其中,有57%是从事环境相关专业的,96%的人员接受过专科以上高等教育。调查结果表明,所有人都认为环境监测是重要的,包括75%的人员认为环境监测很重要,23%认为重要及3%认为一般重要。同时,98%的人认为环境监测工作是有用的,但有2%的人认为环境监测工作没什么用,可能是由于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及处理能力现状导致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不信任造成的。问卷调查了大家对于学习环境监测方法的意愿,结果表明只有37%的人士表现出了很想学习的意愿,有18%的人兴趣不大,有可能是课程专业性太强引起的。在大家关心的环境问题中,雾霾是最引起大家关注的(图1),其次为地下水、工业废水、地表水污染的问题。可见,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还是目前人们最重视的污染问题。问卷还调查了人们对22个常见环境污染指标及代表环境质量的因素的了解程度。从表1可以看到,只有pH值、pM2.5、甲醛三个指标超过60%的人知道,且都少于63%,其余指标都在50%以下。这些结果也印证了《环境监测》课程专业性较强的事实,参与调查有57%为环境相关专业,说明连有专业背景的人员对很多指标也不是很清楚。还有一些答卷提出了电磁辐射、交通噪声、生态污染监测等方面的学习诉求。这些调查结果让我们深入细致地了解了目前人们对于环境监测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学习意愿等,也为更好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环境监测》课程建设过程中,課程团队也对从事环境监测相关工作岗位的学员及用人单位相关人士进行了调研,进而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修订:例如,某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提出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保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等。根据调研的结果,课程团队编制了操作性强、合理、多样化的讲义和作业。

三、《环境监测》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几点思考

目前,课程已经成功运行3年多,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积累了一些想法。

1.要让课程服务于终身、服务于全民,课程内容必须分类。环境监测专业性很强,但环境监测的基础知识应该纳入全民、终身教育的范畴。大家都知道室内环境中甲醛污染的可怕性,但是氡、苯、氨、TVOC等污染物的危害实际上不比甲醛小,因此这些污染物质也应该被大家所熟知。课程应该分为普及和专业两个部分。普及部分以大家关注热点问题展开,通过通俗易懂又有趣的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程序等基础知识。专业部分是最主要的,环境监测的实践性强,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复杂和专业性,最基础的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分为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两个部分,而工作中的质量保证是目前从业人员最需要加强的专业知识,如何正确地采样、正确地分析,得到准确度高、代表性好、可靠的数据是学习《环境监测》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开放共享的理念必须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呆板的教学视频已经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何况我们的授课对象是有繁忙工作的环境监测一线工作者。因此,课程平台多元化、线上线下结合十分重要。微课、微视频是不错的资源,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构思和制作,对老师来说不仅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更是要有表演的技能和相关的技术把知识点呈现出来。目前,《环境监测》课程已经制作了相对精致的导学视频,制作了微信公众号,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但资源制作需要投入的精力和金钱问题尤为突出。另外,可以考虑直播等新媒体与课程结合的方式,但无疑对课程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环境监测》课程比较小众,可以参考的开放资源相对不多,基于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去探索可用的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爱课程平台上已经有清华大学、东华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制作了共享课程,完全可以作为开放大学《环境监测》课程的补充。智能手机的利用,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碎片式的学习虽然不够系统,但是它的优点就是方便,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课程团队需要有目的地收集、开发系列碎片式学习资源。

4.注重课程考核。不管是全日制还是在线的学习,没有考核的压力,必然会导致大部分学员学习上的懈怠。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宗旨还是培养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工作岗位服务,花钱买文凭的思想应该摒弃。针对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理论考核,课程开设以来,一直采用过程作业和最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员也知道课程通过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掌握课程的知识才能通过,也慢慢地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考核评价方式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有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有从事相关工作岗位的,因此,可以采用以证代考等方式来考核。

5.实践教学网络的建立。环境监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目前,依托基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校内实体实验室及校外分布式实体实验室三位一体“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开发更多的线下资源,建立辐射全省的环境监测课程实践教学网络,将线上和线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不错的选择。

6.重视支持服务环节。课程的建设、运行、修订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支持服务是在线教育重要的环节。而学员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是教师休息的时间,调查发现,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学员回应和解答,可以大大地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对于学员的支持服务主要依赖于课程平台和QQ,往往无法及时地提供服务,因此多功能、多人及时参与的服务平台的应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7.具有发展的眼光。环境监测相关技术、环境标准、质量保证措施等都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所有的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讲义、作业、拓展资源等都需要及时地更新。课程建设团队引入了行业的参与,由行业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地修订和补充课程的内容,让课程真正地服务于地方人才需求,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课程建设运行以来,各种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每个学期都进行了总结、分析和优化。但明显感觉到,目前课程的资源、信息技术利用、课程的支持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真正地使开放教育的课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合全民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莹,杨敏.开放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以MOOC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为例[J].职教论坛,2015,(24).

[2]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许玲,金丽霞.江苏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创新举措与未来发展[J].终身教育研究,2017,(6).

[4]吴旻妍,姚坚,王亚超.苏州市社会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服务质量考评办法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7,(1).

[5]金鑫,李秋紅,谢馨,等.南京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措施与成效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1).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课程建设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