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课程建设研究

2019-07-31赵景伟王立华秦哲代朋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专业学位课程建设

赵景伟 王立华 秦哲 代朋

摘要: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文章针对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的培养方案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各高校在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课程建设体系。

关键词:专业学位;课程建设;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202-03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重点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所设置的研究领域基本上包含上述内容,学生分布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城乡规划系及建筑系,学生的报考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考生的生源基本上是来自省属或各地市市属的二本和三本院校,学生的学术研究背景差异大,研究基础薄弱,在读研阶段并不能完全适应高强度和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

一、存在的问题

山东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已经有多年的历程,在山东省内同等院校中,无论是在招生规模,还是在培养水平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为山东省及外省培养了众多的建设人才。

目前,学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尚需解决以下问题。

1.研究领域划分不清,考生专业背景单一。建筑与土木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非常多,许多高校基本上都是依据各自学校所具有的学科优势及特色设置研究领域,突出了专业学位培养的优势。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在入学前所获得的本科阶段培养过程应与研究生研究领域相一致,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在入学后的学习困难,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不过,由于我校的专业学位招生考试方案设置过于狭窄,考试科目局限性太大,报考的学生大多在本科阶段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考上后研究领域如果选择建筑与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是非常困难的,有时仅凭学生的兴趣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2.建筑方向课程设置混乱,学生学习无头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往往沿袭本科教育模式,更多地是以大的专业方向为主,而缺乏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细化教育学习[1]。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每年都有一部分学生(专业背景为土木工程)选择城乡规划或建筑学方向,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受到大专业领域课程体系的影响,很难针对这些学生设置这些建筑类的课程,导致教学培养质量较低,学生根本无法独立从事建筑类课题和项目的研究,论文写作也非常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导师的培养兴趣。

3.专业性实践环节偏弱,优秀实践成果难出现。在专业性实践环节的设置上,该领域培养计划没有确定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在第二年的实践环节中学生无法到各类规划与建筑设计院进行实践训练,大多数学生一直在学校中无所事事,空度时光,没有成果可出。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我校招收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生中有两位报了城乡规划方向,但是由于这两位学生的本科专业为土木工程,没有城乡规划专业基础,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現了非常困难的情况,研究做不成,论文写不出,三年下来反而还不如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强。这足以反映出学校在该领域方向设置和实践性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4.招生考试科目偏窄,建筑类学生门槛增高。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建筑方向主要是针对本科阶段是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考生,这些考生在本科阶段基本上没有高强度学习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等结构类的课程。学校在招生考试科目中设置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等土木类课程,显然让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学生极其不适应,难以考上,因此我校每年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中很难见到这些专业的学生报考。

二、国内高校课程建设情况

国内已开设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的高校,在建筑与土木工程招生领域分为结构工程、暖通空调、市政工程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并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分别授予专业学位。学生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不会存在方向的交叉,在课程设置上紧扣各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独立的课程体系(表1)。

三、课程建设研究

结合山东科技大学目前的建筑与土木工程招生与教学特点,通过深入考察我国其他高校在该领域的培养计划及课程体系,并对比具有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培养经验,提出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课程建设体系。

1.突出建筑类课程教学,强化理论基础。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基于问题、案例或项目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训练学生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2]。在课程设置上,需分别针对本科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设置两类方案,明确不同类别考生的培养目标(表2)。

2.强化实践类课程训练,注重能力培养。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严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弱[3]。如果不经过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经历,很难达到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应用性强的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4]。因此,强化实践类课程训练,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通过采用双导师制,以共同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校内导师通过结合自己所研究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对研究课题进行广泛调研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研究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五年来的实践教学改革,我校有多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的成果,如2013级研究生的成果“青岛西海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题研究”、2015级研究生成果“青岛中德生态园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级研究生成果“安徽鹏翔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总体规划”、“平度市田庄镇绿色铸造小镇规划设计”等均获得了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

此外,学院通过与规划院、建筑设计院等合作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二年级的实习实践中能够进入这些单位,并组建副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并协助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加全面地认识建筑类各专业的工作核心。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后,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研究生所在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通过严格考核确保研究生的实践过程能够达到较好的专业实践效果,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杰,毛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升培养质量研究[J].科技风,2018,(21):26.

[2]赵根田,万馨,陈明,等.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衔接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3):17-20.

[3]杨骁,黄炜炜,余亚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专业实践环节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8):258-259.

[4]朱云辰,黄杉,华晨.基于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浙江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1):73-77.

致谢:本论文受到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710)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专业学位课程建设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