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涂铬防锈可能是个“意外”
2019-07-3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5期
近日,一项研究指出,秦始皇兵马俑青铜兵器上的铬,可能是生漆污染的结果,这些生漆曾被用来处理兵器的木制部分。这一结论挑战了一种长期存在的假说,即秦代匠人在2000多年前就掌握了涂铬防锈技术。
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安发掘,迄今已出土了约2000件保护完好的陶俑、陶马,所配兵器功能完好。此前有研究認为,这些兵器之所以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是因为秦代工匠在防锈处理中使用了铬,让兵器入土后能免于腐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464件从遗址出土的兵器,只在37件中发现了铬。他们认为这些兵器上的铬是由秦代工匠使用的生漆污染所致。研究人员在88%的兵器配件周围检测到了铬,如弓把、剑柄或剑鞘,但只在2%或更少的箭头或剑身样本上发现了铬。
研究人员认为,出现这种分布是因为这些金属部位更靠近处理木制元素的生漆,而木制部分已经受到了腐蚀。此外,他们还提出了其他可能对兵器有保护作用的因素,比如一些青铜兵器的含锡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