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游击队之歌》赏析

2019-07-31刘兴国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游击队敌人

刘兴国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应合着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坚贞不屈的奋斗历程,作为画家,笔下对一段丰厚历史,某一个人物或情节的再现,只有植根于沃土,才能创作出血肉丰满、人民认可的历史真实,这样的作品方具影响力。

几年前艺术家康移风先生曾画过一幅反映贺绿汀创作游击队之歌的作品,当“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确定要画这个选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更加充分的以一种新的形式画出较有分量的作品。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在1937年抗日的峰火开始燃烧在中华大地时以他饱满的革命热情写出了这首献给抗日将士的歌。歌词以朴实有力的笔调写出了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表达了战胜日寇的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斗志。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 湖南邵阳市邵东县人,中国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

二十岁时,贺绿汀走进长沙艺术专修学校,攻读绘画与音乐,两年后留校任音乐教员。之后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1931年,贺绿汀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三年后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比赛”中,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得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这年,他进入电影界,先后为电影《船家女》《都市风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和话剧《复活》《武则天》等二十多部影剧配乐,创作了《摇船歌》《背纤歌》《春天里》《怨别离》等脍炙人口的歌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队第1队,后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皖南事变后,参加新四军,在军部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从事音乐创作和教学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1945年后在华北大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文化界成立演剧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線的旗帜下到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

1937年冬,由欧阳山尊、崔嵬、塞克、贺绿汀、李丽莲等文化名人组成的“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辗转来到山西抗日前线,与丁玲等人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会合。他们为山西抗日部队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所作的《游击队歌》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行进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游击队歌》的诞生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刘村。1937年9月,侵华日军攻占大同,太原危在旦夕。10月中旬,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委南迁临汾。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设在了临汾尧都区刘村,并在此成立了八路军学兵大队。时任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副书记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在“五同丰”大院办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等领导住在不远处的“徐家大院”。10月中旬的一天,贺绿汀随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刘村,他在和学兵队员一起听了彭雪枫讲的游击战术后,激动不已,彻夜未眠,眼前总是浮晃着高山密林、青纱帐和机智英勇的游击队。贺绿汀灵感顿生,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一夜之间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旅歌曲——《游击队歌》的歌词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

早操刚做完,贺绿汀便挥动双臂,给大家教起《游击队歌》。从此,这首歌曲便从刘村唱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传遍全中国。

第一段:

我们都是神枪手,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第二段: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人和影。

让敌人乱冲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侧后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愈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论党,不论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自己走向灭亡,

看最后胜利日,世界和平现曙光。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新四军挺进华北、华中,深入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所谓“游击战争”,即“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首《游击队歌》用歌曲的形式为我军游击战法做了一个形象的注脚。但可惜的是,《游击队歌》的第二段歌词后来未保留:

《游击队歌》目前版本的歌词全文: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由于这首歌曲准确刻画出我游击健儿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其歌词更接近我军游击战法,尤其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两句与会议的主题还十分贴近,故受到与会的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高级将领的一致好评,认为当时部队正需要这样的歌曲。这首歌曲便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而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1938年夏,贺绿汀又将其改编为四部混声合唱曲,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

《游击队歌》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前八小节为一个乐段,后八小节为一个乐段。

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给人以行进的感觉;弱拍后半拍起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乐段,唱起来统一和谐;以四度大跳后上下级进为主的旋律线给人以紧张、活泼的感觉,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使游击队员乐观、机智、顽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段前四小节在节奏上有所变化,曲调也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强大敌人的蔑视。这段音乐从节奏变化、旋律进行、调式色彩都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紧接着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使歌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完满地结束在主音上。

《游击队歌》其旋律部分来自于《英国掷弹兵进行曲》。它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展示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象。全曲音域集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这也是这首歌能在群众中久唱不衰的原因。

《游击队歌》融入了作曲家对抗日将士的真挚情感、对敌军的愤懑与藐视和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创作上,作者做了精心的构思与安排:先将节奏写出来,然后按节奏谱写旋律,再依曲填词。富有弹性的小军鼓节奏、轻快活泼的小乐句,唱起来琅琅上口,适合部队行进时边走边唱;对比统一的曲式结构、西方作曲技巧的应用,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与曲调高度协调一致,使得乐曲和谐而完美,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下的机智勇敢性格、紧张愉快的生活场景跃然谱上,战斗性的内容、群众性的语言、朝气蓬勃的音调,无论是合唱亦或独唱,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赏者,都会被歌曲的乐观情绪所感染,都能让人感受到革命与集体的无穷力量,从而信心倍增,奋勇杀敌。

新中国建立以后,《游击队歌》一直在我军中广泛传唱,并多次列入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歌曲,成为我军歌咏活动的必唱曲目。《游击队歌》也曾有其各种改编曲,其中作为军乐曲的《游击队歌》更为动人。

在1964年首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根据《游击队歌》编排的《游击队舞》无疑是对这首军旅歌曲最形象的阐释。

20世纪90年代初,这首《游击队歌》毫无争议地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2015年7月,游击队歌改版,属于和声版本,由田彦等人演唱,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歌曲。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游击队歌》是入选其中。

如何较好的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艺术家确定了创作思路,第一不能单一的描写贺绿汀创作歌曲的具体情节;第二要尽可能多的在画面上体现抗日将士战斗、生活的场景;第三要表达一种坚定乐观的精神。

最终,艺术家以分割式的组合构成来进行作品的布局,将贺绿汀创作时的情节、抗日将士的战斗、生活场景以及将士们的群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作品之中,艺术家以一种大气、厚重的笔墨语言来达到作品主题所要求的气氛。为了体现历史的滄桑感,画面上很少用色,尽量强调水墨效果,同时吸收版画的黑白处理来显示一种厚重的力度。在画具体人物时,艺术家有意减弱了线条对形体的勾勒,也舍去了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在虚与实中以大块的重墨和淡墨来丰富画面的效果。为了表现英雄群体的民族气节,艺术家以大画面、大场景、大空间来处理《游击队之歌》中人物和场景的关系,以增强画作的感染力和传导力。主体人物的群体形象与情景在大空间中纵横,强化着情感的抒发。这不仅仅是主题的需要,也是艺术创造的需要。画面的整体氛围在浑厚中透露出坚实,苍茫中展现着雄浑,使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画面在观者心底荡漾。这种纵横开阖的视觉冲击力,使画面更加气势磅礴,英雄人物的群体形象更加的真实感人,中华民族体现出的抗争气节也更加的振奋人心。艺术家还用宋体的楷书将《游击队之歌》的歌词书写于画面之上,既起到了统一画面形式感的作用,也再一次地点名了作品的精神主题。

如何反映表现变化了的历史生活与现实生活,一直是文艺创作、历史画创作的核心课题。那些真诚的观察思考历史与现实,而后展开想象的羽翼,那些表达了最多数人的理想愿望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作品,通过技艺精湛的描绘,得以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一再诵读的经典。即使时光流逝,斗转星移,物是人非,那些运用了超凡的想象力,描绘表现了历史真实的杰出艺术家和优秀作品,依然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艺术家康移风先生对于《游击队之歌》的创作无愧为其中的经典。

猜你喜欢

游击队敌人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九一八事变后东满抗日山林队初探
装修请来“游击队”:学区房惊变凶案现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敌人派(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指挥员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骑着激光炸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