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高考试题研究与启示
2019-07-31广东
广东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基于对高考中关于“社会责任”的试题研究,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高三生物复习课中,如何从题目设计方面渗透有关“社会责任”的考点,以及课堂上应如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达成育人目标等问题。
1.“社会责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概括起来,生物学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社会议题、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科学和生产实践等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将2016—2018年全国卷中涉及社会责任的试题进行归类小结(如表1)。
表1
笔者分析表1发现,高考试题在落实“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时主要体现在: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科学和生产实践等三个方面。
2016年全国卷Ⅰ第31题以病毒感染为例,让学生关注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进而能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思想。2018年全国卷Ⅰ第30题以农业生产实践为情境,考查了“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长情况”,让学生在学会“合理密植”的科学方法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并学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2018年全国卷Ⅲ第32题以某农业生态系统为例,考查了生活垃圾的处理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生态学原理解释或解决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2.对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启示
2.1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育人功能
高考命题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丰富,在教材中也曾多次出现。教师在复习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备课教学的出发点,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加强教师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2.2 创设真实情境,提升应用能力
真实情境可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以及相关生物学领域的科研课题等,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从而落实社会责任。例如在复习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首先从新闻热点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考点。具体设计如下:
实例1:三聚氰胺和奶粉,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多媒体展示的新闻或事件涉及蛋白质的哪些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并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
实例2:“氨基酸吊瓶”班,让学生回答蛋白质的结构和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表明立场。
实例3:“熟鸡蛋变生”,请学生总结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同时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实例4:通过胶原蛋白、酵素(酶)减肥的相关新闻,让学生判断图片新闻宣称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是否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一致,从而引发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冲突,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所学知识。
实例5:葡萄糖转运蛋白,让学生写出蛋白质的功能,同时简单描述对这个新闻标题的看法,并学以致用,将已有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生活事件进行理性思维,推理、判断事件的正误。
实例6:请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分辨添加了淀粉的劣质奶粉,利用“大头娃娃”的图片让学生提取有效的信息。
以真实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还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并能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与他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3 变解题为解决问题
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因此,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产、社会中的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笔者在复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应用”时,结合本地资源开展教学,上课伊始就抛出问题“江门新会种植优质种源的新会大红柑并利用其制成广东三宝之首——陈皮”。假如你是一名果场经营者,你将考虑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新会柑的产量(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角度分析)。组织学生利用教材理论知识并结合生活、生产实践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合理密植(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2)合理施肥(提供矿质元素);(3)轮作(不同作物根系选择性吸收各种矿质元素);(4)合理灌溉(提供水);(5)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细胞呼吸)……
高三生物教学如何达成育人的目的?如何落实学生的社会担当?对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用科学的观点、思路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