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党性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
——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东民

2019-07-31撰文并摄影杨德盛

陕西画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邮路投递邮政

撰文并摄影/杨德盛

深入农户宣传邮政金融和寄递业务

12年前,他踏上这条走马灯式换人的邮路,有人问:“你什么时候离开?”条件太艰苦,恐怕留不住!

10年前,他擎起右拳发出铮铮誓言,在这条邮路上加入中国共产党。又有人说:“誓言能够坚持多久?”现实的诱惑太多了,人总是哪里舒服哪里去!

随着岁月的交替,46岁的他用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做出掷地有声的回答:“只要有人需要我,我就在这里坚守一辈子!”

村民家里的快乐信使

他就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邮政分公司朝邑支局投递员张东民,曾先后获得大荔县“道德模范 敬业奉献模范”、“最美大荔人”、渭南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和陕西邮政文明员工等荣誉称号。4月28日,他又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群众有期盼,我就要实干

“哥哥,今天来不?”早上6点多,张东民的微信传来鲁安村卫生院护士仇继红发来的消息。“肯定来呀!”张东民回复客户的问询可谓“神速”。“今天来给我捎个快递,谢谢哈!”其实,仇继红要捎的快件,不是邮政快递,而是圆通快递。

自我国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以来,像这种给群众捎其他快递公司发来的快件,对于张东民来说习以为常。每班清晨,满载邮政包裹和其他快递包裹的投递三轮车,已成为朝邑镇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特别是网购兴起后,张东民比以前更忙了。

“这是圆通、申通、韵达和天天快递给你发来的包裹,请你签收。”来到赵渡街道刘芳能开的商店,张东民将5件包裹一一送达。“每次包裹来,都得依靠你,要不我还真跑不过来。”刘芳能又是让座又是递香烟,嘴里还道谢个不停。

“乡里人收个包裹可不是那么容易,有许许多多的不便。”据平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锋介绍,在张东民负责投递的平民村段道,所谓的“四通一达”快递只将包裹放到村上的代投点,然后发一条短信了事。有的留守老人没有电话,有的不会看短信,去跑一趟也极其不方便。对此,张东民无怨无悔,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担负起“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的“打通”重任,用邮政包裹投递到户优势,加上其他快递包裹一并投递的方式,解决了群众最为期盼的事。

“群众有期盼,我就要实干!”这是张东民的口头禅。在全长65公里的邮路上,他每日要投递400多份党报党刊,送达150多件邮政包裹,经过18个室外监控扫描点和3个印模点。他说报纸的及时送到,可以帮助地方政府、机关单位随时了解党的声音、大政方针,及时指导工作;科技信息的及时送到,给百姓带来的是致富门路;信件、包裹的准确投递和及时收寄,能减少远方亲人的牵挂。

果农有困难,我必用心帮

“果树坐不住果,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花芽质量本身存在问题,坐果能力本身就较差。二是花期遇到不良气候,如降雨、冻害等,影响了坐果。三是树体本身内源激素失去平衡,又没有及时进行调节。”这不是农业技术员的讲解,而是被誉为“土专家”张东民的悉心指导。4月15日,张东民拿着新一期《农业科技报》,来到科技致富家庭成桂花家里,针对冬枣花后如何保果送来科技知识。

“我们两代人致富,都依靠的是科技信息,也离不开东民的启发和指导。”成桂花的丈夫王海军抱着一大摞荣誉证书,深有感触地说。为了摆脱贫困,父亲王仁昌走上利用邮政传送科技信息致富的路子。在起步阶段,王仁昌白天在田间务作,夜里翻阅科技报刊,吸取知识的力量。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让他及时收到科技报刊,张东民多走了10多公里路,把急需的报刊送到黄河滩上他进行种植的地头。

“选肥要对胃口,施肥要在饭时,肥要喂在嘴里,借墒施肥不干吃。”在4月中旬赵渡镇仁兴村农业技术培训班上,张东民讲起了果树施肥的“四大定律”。“果树施肥犹如人吃饭,如果因某种肥料施得太多或偏少而倒胃口,树体就会出现虚旺或偏弱等亚健康状态。有机肥以腐熟的纯鸡粪、羊粪、油饼、沼肥为最佳,猪粪、牛粪、农家土粪等次之,粪肥短缺或尚未腐熟时,也可用有机菌肥代替。”每到果树修剪、施肥、授粉、打药等关键环节,张东民就来到鲁豫村殷黄成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果农的种植难题。“在东民的指导下,我种植的桃树成功地消除了产生畸形果的现象,草莓、冬枣都获得了丰收,卖到了好价钱!”殷黄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邮路上向果农送技送艺,是张东民的独创,他的这种做法使授人以渔有了定向,使扶贫先扶志扶智,有了精准落脚点。”仁兴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海称赞。

村民有需要,我就不离开

“这是你爱吃的水果和泡面,你先尝尝这个苹果!”当沿路投递到鲁豫村张世荣的家里,这样的温馨场景,时常在这里上演。70多岁的张世荣老人是一名双腿膝关节坏死者,在农村独自居住。为了照顾老人的生活,张东民便主动结上了帮扶“对子”。

利用农业科技类报刊传递果树管理技术

“他每次来,先给我倒掉便盆,就是我的儿子也做不到这一点,我最亲的人只有东民这个投递员!”张世荣欲语哽咽。为了鼓励老人生活下去,张东民给老人赠送了两个本子,一个放在茶几上,一个放在炕头上,便于把想说的话随手写下来,等自己来的时候再和老人沟通交流。毕竟离得远,一天只能来一次,万一有个急事怎么办?张东民自己掏钱,给老人相邻不远的一位好友,办理了一部移动手机卡,千叮咛万嘱咐说:“拜托你时常看看老人,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就是老人的亲人!”

“家庭既要讲理,也要讲情,但不能认理不饶人。”农家小院里,一张桌子,几把板凳,矛盾双方坐下来,张东民对当事人反复疏导。一番调解后双方达成谅解,这是张东民义务化解农村家庭矛盾纠纷的一个镜头。

“这是第七次到你家,看到你们化解了矛盾,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真为你们高兴。”张东民一落座,大家笑逐颜开。前几年,村民陈海粉与婆婆闹起了矛盾,双方各执一词,各说各有理,闹得不可开交。张东民知道这件事后,把村委“坐堂听诊”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变为“上门治疗”给顺利解决了。

“我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孝敬婆婆就成为应尽的义务。”陈海粉对张东民下了“保证”。在解决婆媳矛盾时,张东民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不仅给媳妇讲要把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来对待,即使婆婆的心再硬,也抵不过媳妇的温柔细心的道理。同时,还给婆婆讲和媳妇相处要宽宏大量,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计较,大事方面也可以商量的道理。在张东民的说服和开导后,陈海粉一家和睦相处,在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桃、梨和草莓种植户,盖起了两座院落,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本地务工,长期订阅《中国剪报》和《三秦都市报》的客户李兴临,代表当地群众在3月给张东民送来一个表扬笔记本,并在封面题写了大家的心声:心系黄河滩,扎根在基层;精神尤可嘉,服务于“三农”。

12年来,张东民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个包裹,投递准确率达到100%,用行动为中国邮政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猜你喜欢

邮路投递邮政
传统与文化的“投递”
36万里山区邮路云和月——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赵明翠
“跑”在一条“扶贫邮路”上
USPS美国邮政
USPS 美国邮政署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邮政进化史
大迷宫
繁花邮路
派发广告分工做得好 人人努力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