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

2019-07-30蒋志华陈丽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锻炼高职院校

蒋志华 陈丽波

摘  要: 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自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后,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其深度与广度并不够,急需得到推广和提高。基于此,提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具体解决办法包括加强监督与宣传力度,注重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高职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

中圖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a)-0062-02

由于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出现的各项问题,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要求国内各级各类的院校严格遵守“健康第一”的思想,努力加强学生体育锻炼,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培养日常坚持身体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1]。阳光体育运动的出现是我国对青少年健康情况高度重视的具体表现,以及强化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要求;更是努力落实中国“以人为本”、“身体第一”指导思想的迫切要求[2]。高职院校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良好场所,对学生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即使是在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1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加强监督与宣传力度

普通高职院校的校领导内心是十分清楚我国政府机关出台的一系列事关体育锻炼的政策,政策要求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课程规划内容,务必确保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然而还是有大量的学校领导常常只是看重大规格体育比赛的成绩排名,比方说世界级别、国家级别、省级别、市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可是对于其它低级别体育比赛、运动会的开展却始终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3]。在高职院校里领导最为重视的就是科研成果、国家项目基金,重视的是学术研究,并没有从思想上对体育活动加以重视,换句话说他们对体育活动各项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督是不给力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或许他们很有可能只是口头或形式上加以应付地展开一些活动,同时大力邀请各界新闻媒体人士来宣传,又或者组织一些老师、学生召开几次会议,新闻过后,还是会恢复以往的局面,这些都会造成“阳光体育”、“身体第一”这一思想与现实环境的严重脱轨。

对此,体育教育主管单位必须正确评价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与水平,为学校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创造较好的条件。体育主管单位有必要切实加强对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查检,建立对阳光体育运动执行状况的专项监督,严格按照国家规章制度实施督导结果公告制度。教育主管单位也需要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督制度,按时按期监督并向大众公告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加大体育教育工作与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在教育监督、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将其作为评价地方素质教育实施和学校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根据,对成绩优良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对阳光体育运动执行不充分的学校或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学校,绝对不可以将其评为地方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先进单位,学校领导人的年度考核结果不得评为优秀。

必要时需加大高职院校对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最佳环境。努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和认知理念,使学生树立起“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6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健康观念。另外,必须加大对全民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正确的锻炼常识和积极的健身态度,养成终身锻炼的优秀习惯。更需要特别注意宣传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先进典例和良好经验,以便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

2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注重师资的配备

体育老师作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或比赛的主要领导者,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其次,地方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和学校必须强化体育教练或体育老师的培训力度,深化培训内容,积极组织年轻老师外出交流、研讨、学习,努力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水准和学历水平,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教师队伍,从而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对教师能力提出的高水准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以及各院系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要求,联系体育老师的专业能力和任职资历,将专职体育老师合理分配到各个院系专门举办阳光体育运动。

学校相关制度规定每一位体育老师每学期负责组织学生展开3项以上的体育活动,并力求做到有计划,有课后总结,每星期必须组织不少于4次体育活动,每学期要完成50学时以上的工作量。学期末要求每一位体育老师填写《阳光体育运动工作内容量化考核表》,然后递交所在院系审查,经过学工处、公共课程管理部门的考核,并将最终结果作为体育老师评聘职称的关键条件。另一方面,学校要尽力做到专款专项,按时兑现体育老师展开阳光体育运动的课时费用,对表现出色的体育老师进行公开表扬和奖励,让体育老师在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时既存在工作压力又存在内在动力。

3  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俱乐部是一种以学校体育运动场所作为依托,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体育健身教师为指导专家,倡导学生自觉参加的一种公益性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体育俱乐部是国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兴事物,是一种贴合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培养目标的最佳形式,已经成为学校开展课外体育运动、比赛的重要组织手段之一。体育俱乐部具备了体育活动开展的自主性、活动内容选择的业余性以及活动指导的专业性、活动执行的标准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挥,井然有序,满足了学生素质发展,健康教育的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相长的互补优势,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缺点,为培养学生养成健身习惯与终身锻炼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利用体育俱乐部的种种优势,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尽可能地组建出受学生喜爱的业余体育活动俱乐部,合理安排,为学生提供人人参加的机会,确保学生做到体育锻炼的长期性。

4  结语

本文对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进行分析,根据当今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面临的困境,以及阳光体育运动执行标准和具体要求,对其良好开展提出解决意见,实现本文设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方法与理论上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邵艳.新常态视角下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困惑与反思[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5):9-11.

[2] 李建,吴梦龙,牛国胜.天津市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推进对策[J].运动,2014(3):129-130.

[3] 陈爱民.制约高等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0(4):87-89.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锻炼高职院校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