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中的化学教学指导策略
2019-07-30刘春妮
刘春妮
一、教学背景及理论依据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都一样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都积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但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启蒙课程,涉及的化学知识也比较浅显,出现的化学部分比较注重学生化学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完整性。另外在学习上小学科学更注重学生定性分析的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从生活实际中形象直观的物质开始,让学生了解最简单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
二、案例描述
(一)引入学习
1.演示活动:用碘酒滴在米饭上。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怎么回事?
2.演示活动:将白醋滴在紫甘蓝菜叶上。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示白醋液体:刚才的活动中用的是这种液体,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利用上节课学习过的知识回答。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烧杯里的液体是什么?
2.出示小纸包(内有小苏打),打开:这个小纸包里又是什么呢?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种材料,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并能判断出是什么材料。
4.提示学生: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我们是不能轻易进行尝、摸、闻。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可以使用这一种观察方法
5.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白醋 小苏打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观察的方法。(如: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摸黏稠和温度等)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记录。
小组分组汇报观察结果
(三)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引发思考: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讨论方法
(1)老师准备了白醋、小苏打、锥形烧瓶,你打算怎样混合?
(2)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
(3)为了得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实验中白醋的量取10毫升,小蘇打的量正好是一纸包。实验时最好要先倒白醋再放小苏打。
3.实验验证
(1)明确实验要求。
在放入小苏打后要及时将玻璃片盖上。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看一看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
提示学生在实验时摸一摸烧瓶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材料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猜想。
(3)小组讨论并交流实验过程
(怎样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一般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倒好白醋,然后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另一种是先放人小苏打,再倒入白醋。)
学生分组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产生了什么气体
(1)先观察瓶中的气体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2)用什么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气呢?还有什么好方法?
(3)出示火柴:火柴在空气中可以燃烧,那用火柴能验证什么呢?
(4)指导学生用燃烧的细木条伸入杯中,观察火焰的变化。从观察到的现象中,获得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5)小结:生成的气体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6)像倒水一样,把烧瓶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根据这种现象,你们又获得了什么证据?能做出怎样的推断?
(7)小结: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但是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阅读书本有关资料。
三、案例分析
观察与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最主要的方式,在学生的观察与实验中,教师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势利导,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在实验过程中探索和发现新知,以获得比较全面的化学知识,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1.指导学生观察。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和目的,然后制定出适合的观察方法、步骤,最后确定要达到的观察目标。同时观察活动也是枯燥乏味的活动,教师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案例中事先不先告诉学生两种材料是什么,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做出判断。
2.指导学生实验。
由于《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探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因此,教师应该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科学、做科学。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了实验,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才能理解基础科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科学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因此教师的指导不能全放开也不能全收紧,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但是案例中涉及化学实验,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对化学药品最佳使用量为10毫升的白醋和一纸包的小苏打,小苏打的量正好是一纸包。实验时最好要先倒白醋再放小苏打。
四、案例反思:
本课的内容是一个化学变化,学生在学习了前三课后,已经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导入时先安排一个学生前一课认识过的碘酒与米饭的变化,巩固已经学过的化学变化这一概念,然后再用本课会使用到的材料之一白醋进行第二个演示,从颜色上的明显变化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本课研究化学变化的空间。学生在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不仅从视觉上有不同的感受,更可以在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到一个奇妙的化学变化过程。将化学变化这一空洞的科学概念从书本上的字成为个人的经验获得。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视觉上的观察具有一定的水平,但往往会忽略温度的变化,甚至还有产生的声音。
【作者单位:苏州市南环实验小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