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2019-07-30卢芳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中学教学方式

卢芳芳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历经千年的演变,传统文化已在精神、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予以渗透,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但是,因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导致学生只会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各类历史知识予以直观记忆。这也是历史教师难以将传统文化彻底融入中学历史课堂的主要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特点

1.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即为由氏族社会晚期直至五四运动期间,以地域范围为前提创造的且由后人传承的文化。能够表现民族文化价值和理念的事物,均可称为中国传统文化。另外,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传承时间相对较长,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涉及宗教、哲学、礼仪、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

2.特点。

兼容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点,不仅体现在汉族、少数民族间,还体现在各思想流派之间。原因在于:中国作为多宗教并存的国家,各宗教、各教徒间和睦共处、相互宽容,而这则是传统文化兼容性特点最为直观的呈现。例如:清朝入关时,“剃发令”的颁布无疑是满、汉民族冲突的体现,而纵观清朝历史,“满人汉化”已得到合理展现,如“多尔衮入京时,遣官员祭祀孔子”等。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

1.善于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材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基础教学资料,是根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不仅是历史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直观体现,更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容小觑的资源。对此,在对儒家文化的讲述中,可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对部分史料予以整合,以便在保证史料可靠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对学生思想予以洗礼,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介绍百家争鸣时,若想更好地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贡献、战国时期各家代表人物与主张等,可借助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演变历程的把控,再根据在百家争鸣环境下各家思想對中国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远影响,要求学生思考儒家思想演变为时代正统思想的关键。

2.侧重多元教学方式的融合。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关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转变,再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融合,构筑学生自主学习、探讨学习的教学环境。例如,联系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史料、教学资源予以充分整合,还可以提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价值。

首先,联系教学法。仍以儒家文化为例。介绍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思想时,可以以明清社会现状为前提,即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间的联系,探讨朴素唯物主义、民主启蒙主义思想。其次,对比教学法。通过对儒家各时期代表人物、核心观念的对比,学生可在掌握儒学各时期特点的前提下,对其发展历程加以思考,以便把控其思想的发展规律及方向。例如:孔子、孟子和荀子作为儒学各时期代表人物,由“仁”学说逐渐转变为“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更是由“为政以德”转变为“民贵君轻”“君舟民水”,这也是时代演变的核心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词,以便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电视节目,不仅可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可使青少年全面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活动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逐渐被改变或冲击。例如,在价值追求上更为注重时尚潮流、标新立异,在思想上则过于急功近利,无任何文化底蕴。对此,若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则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逐步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感悟和继承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中学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