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清华池百年兴衰发展

2019-07-30靳潇飒

北京档案 2019年6期
关键词:澡堂清华民国

靳潇飒

澡堂在北方人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的热闹景象一直是老北京人在冬日所追求的生活,他们把泡澡当做作一门功课,是生活中的一大爱好。澡堂子内的泡澡、喝茶、叙旧、唠嗑构成了许多老北京人儿时的回忆。而拥有上百年历史、位于北京西城区虎坊路大街上的清华池澡堂便是许多泡澡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创立与发展

清华池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其建立之初原名“小仓浪澡堂”,只是坐落在皇城之外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澡堂,但其店主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清代上早朝,各位大臣都需在凌晨到达朝房、准备奏章。上朝之后,大臣们向皇帝报告议题、共商国是。下朝时已临近中午,各位大臣早已筋疲力尽。这位店主正是看准了这个市场需求,才在皇城之外开了这么一家澡堂,以备各位大臣下朝后前来泡澡解乏。而真正让清华池在北京南城地区生存下来的,则要归功于它所发明的独特修脚技术。修脚技艺属于中华传统技艺,是采用中国传统医术和刀法相结合的疗法,采用修、削、剜、劈等技巧治疗足部疾患。清代南城地区多是达官贵人的休闲娱乐场所,这些贵族官员因长期穿官靴上朝,得脚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多。而小沧浪澡堂正是找准时机,发明和改良传统修脚术,并依靠其地理优势,从而逐渐在南城站稳脚跟。

清末民初,小沧浪澡堂被改建扩大成“清真清华池”。民国初年,当时的宁夏省军阀马福祥看中了清华池这块宝地,将其收购并整修扩大为两层楼房,清华池演变成为规模宏大、式样阔绰、设备讲究的清真浴池。如今的清华池正是在此基础上,与汇泉浴池和虎坊桥浴池合并而成。焕然一新的清华池阔绰、讲究,一时间成为京城内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的驻足之地,京剧大家马连良就是清华池的忠实顾客。现今留存于西城区档案馆的一组昔年清华池来往币折则真实反映了当时清华池繁荣的盛况。

目前西城区档案馆所留清华池来往币折一共分有三组:第一组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清华池记来往币积折,该折长10.2厘米、宽5厘米,全部延展开将近195厘米,是北平敦泰永昌记银号在该年所发第389号折子,其上印有南京国民政府印花税票的花印,清楚地记载了清华池在敦泰永昌记银号的每一笔存款数额。第二组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清华池文记来往摺,该摺长10.5厘米、宽5.2厘米,全部延展开将近57.2厘米,是北平监业银行在该年所发第419号摺,记录了清华池自民国二十九年(1940)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此六年间的每一笔存款数额。根据该摺的存款时间可知,清华池习惯于每年6月、12月做账两次,并集中存入北平监业银行,每年登记完毕后皆盖有公章并粘贴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及国民政府印花税票。第三组是民国三十年(1941)清华池伙记(计)来往摺,该摺长10.5厘米、宽5.2厘米,全部延展开将近57.2厘米,乃是北平监业银行在该年所发第595号摺,记录了自民国三十年(1941)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间清华池集中在北平监业银行存款的情况,其存款时间不等,皆为清华池每月结算工钱后的数天时间内。

从这三组来往币折中可以看出清华池在民国年间的兴盛,其不仅在票号有相当数额的存款,在银行也留有相当可观的现金存款,可见生意兴隆。此外,其修脚之术也名声大噪,成为京城一绝。清华池靠着自己獨特的修脚绝活自成一号,与全聚德、同仁堂一道共同组成了京内的金字招牌。

改造与重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华池作为老字号企业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企业。1957年至1966年间,北京的修脚业迎来了一次较大发展,清华池也借着这次发展形势,成立了北京首家脚病治疗室,开始积极探索中西医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脚垫、灰指甲、鸡眼、瘊子、脚胆等各种脚病类型的基础上,将西医常用的清毒、切除、止血、包扎、注射、针灸等现代医疗技术与传统修脚手法相结合,极大提升了修治脚病的效果。此时的北京宣武地区一时间聚集了许多修脚师傅,他们不仅在清华池为民服务,更是在实践基础上整理出一本名为《修脚术》的手册。这本手册在在1961年8月经北京市宣武区服务公司组稿,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修脚”这门传统行业也因此走进大众视野,再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加速,北京也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昔日居住于平房里的市民纷纷住进了小区高楼,并且在家就可以淋浴,清华池的生意开始日渐衰落。而北京城内花样百出、形式多样的新式洗浴中心也纷纷开张,进一步挤压了传统老浴池的生存空间。2000年,清华池的营业几乎跌入谷底,企业连年亏损,职工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都难以维持。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开始认为修脚工这一职业地位低、待遇差,年轻人几乎无人问津这一职业,修脚术开始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局面。

穷则变,变则通。基于此困境,清华池开始选择自我改变,它基于自身修脚百年技艺,将脚病治疗室扩展成为脚病治疗中心,其经营策略也从“泡澡带动修脚”向“修脚带动泡澡”开始转变。在清华池的努力下,2009年10月,“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正式成为北京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让清华池坚定了自我改革之路,自此之后,清华池继续将传统修脚技艺与现代化对接,正式把修脚列为自己的第一主业。而在该年,宣武区又将清宫脊椎疗法正式引入清华池,该疗法由清淤血方、止痛方、活血方、止血方四组方剂组成,并与修脚术一道入选《北京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治足、养足、美足”的独特足疗养生文化,再次让清华池成为北京城内的金字招牌。“修脚到清华池”已经成为广大脚病患者的首选。

老字号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传统技艺的传承更离不开工匠精神,清华池的发展道路上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修脚师傅们的辛勤劳动。早在20世纪60年代,清华池修治脚病师安起老师傅便因修脚技术闻名全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及劳动模范。20世纪80年代,高级脚病治疗技师杜德顺也当选过全国劳模和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之后,清华池又出了位专家级的修脚技师金启平,他以高超的技艺治好了无数登门的脚病患者。此后,清华池首席专家王建生以及高级修脚技师任新春也凭借自身精湛修脚技术,在2009年、2011年先后被评选为享受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高级技师。其中,王建生师傅更是牵头组建了清华池修治脚病传统技艺传承人工作室,先后为清华池培养几十名修脚技师,并为全国各地培训学员近千人,他主动开办修脚技艺展览、积极参与脚病义诊、普及脚病预防知识,为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正是由于这些修脚工匠师傅们的代代传承和辛勤耕耘,清华池修脚术才得以摆脱后继无人的困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被发扬光大,清华池脚病治疗中心也真正成为培养工匠师傅和传承百年修脚技艺的基地。

修腳术起于民间,自然也应服务于民间,清华池深谙此道,自2010年起,其便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号召,组成社区工作部,积极主动派遣修脚师傅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此后数年间,数十位修脚技师组成的“流动清华池”活跃在全市各个社区、敬老院以及干休所之间,为全市市民提供服务解除脚患。因此,清华池不仅获评“社区服务优秀服务商”,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模范集体。

每个老字号企业之所以能发展到百年以上,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都有着“质量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以德兴商、诚信为本”的从商道德,他们既是优秀民族企业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直接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清华池百年的历史发展和转型便是诸多中华老字号兴衰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服务人民大众的典型案例。未来,清华池将继续作为老北京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时俱进地传承下去,从而促进老字号在传承优秀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档案馆

猜你喜欢

澡堂清华民国
上澡堂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清华,北大,我来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