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伦改进造纸术

2019-07-30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蔡伦造纸术竹简

东汉末年,蔡伦被选入宫中做宦官。他虽然出身于普通农户,却很有才干且情商很高。入宫后,蔡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很快得到了提拔。

汉和帝时,蔡伦被封为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掌理文书,拥有参与朝政的机会。同时,他还兼任了尚方令,掌管尚方。尚方是主管皇宫制造的机构,汇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代表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准。

当时的文字大多记录在竹简或木简上。竹简由一片片竹片串联而成,分量不轻,能记录的内容却很有限。木简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还有用缣帛来书写的。缣帛是丝织物,不仅造价昂贵,书写效果也不好,所以并不常用。

汉和帝日理万机,每天都要看一大堆竹简或木简。这些竹简既沉重又占空间,无论搬运还是储存都不方便。市面上也有用大麻和苎麻制成的纸,但大多质地粗糙,只能用来包东西。蔡伦决定要研制出一种既轻薄,又能用于书写的新纸,来替代笨重的竹简。

有一天,蔡伦路过缑氏县的陈河谷,看见岸边漂浮着一些絮状物。他很好奇,就捡起一根树枝,挑起絮状物仔细观察。蔡伦见过蚕农用次茧制作方絮的情景,觉得眼前的絮状物跟用来制方絮的絮状物差不多。他突发奇想:如果这种漂絮也能制成方絮的话,不就是既便宜又好用的新纸吗?

想到这儿,蔡伦兴致勃勃地打听起漂絮的来源。一位农夫告诉他,前段时间下大雨,从上游冲下来的树皮和烂麻堆积在河边,时间长了就变成这种漂絮了。蔡伦立即从尚方调来能工巧匠,让他们尝试用这种漂絮造纸。

当漂絮造纸取得初步成功后,蔡伦又指示工匠扩大原料选择范围,用更多材料进行试验。通过反复试验、不断调整配方、耐心改进工艺,他们终于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废旧原料,制造出平整耐用、适合书写的新纸。

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这种便宜又好用的新纸进献给皇帝。皇帝试用新纸后很满意,不仅对蔡伦大加赞赏,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后来,蔡伦被封为龙亭侯,他所进献的新纸也被蔡伦改进造纸术有一天,蔡伦路过缑氏县的陈河谷,看见岸称为“蔡侯纸”。

纸从丝中来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作者为东汉许慎。说起“纸”的来源时,《说文解字》认为“‘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由此可推知最早的纸是由丝类物品制成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蚕农收获蚕茧后会进行分类,品质好的用于织造丝绸,坏茧和病茧则用于制取丝绵。制取丝绵用漂絮法,以篾席为漂絮工具。每次漂絮,篾席上都会留下一点残絮。次数多了,这些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将这层薄 片晾干后剥离,就是方絮。方絮可用于书写。它的存在,证明了“纸”的起源与丝絮有关。

纸是如何造出来的

1.原料收集

树皮(檀皮和构皮)、麻头(即织麻布 时 废 弃 的 杂 乱 短麻)、破布和旧渔网

2a.沤浸脱胶

将原料放入碱液中浸泡,使其分散成纤维状。

2b.蒸煮脱胶

将原料放入盛碱液的鍋中蒸煮,使其分散成纤维状。

3.制浆

将捣烂的原料放入水槽,制成浆液。

4.打浆

将经过浸泡或蒸煮的原料,切割成小块,放入石臼捶捣成泥状。

树皮中所含的木素、果胶和蛋白质成分远高于麻类植物,使得脱胶、制浆的难度更大。蔡伦弃用石灰水,改用碱性更大的草木灰水,不仅保证了脱胶和制浆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提高纸浆的质量。

5.抄纸

篾席放入浆液中捞浆,纸浆在篾席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6.干燥

将湿纸和篾席一起晾干。

7.撕纸

将 纸从篾席上撕下。

蔡倫献纸后,经他改进后的造纸术便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由于蔡侯纸不仅便于携带,并且取材广泛、造价低廉,迅速受到了欢迎。公元3至4世纪,纸已基本取代了竹简、木简和缣帛,成为中国主要的书写材料。

4世纪末,造纸术就已传到了朝鲜半岛。西晋时,造纸术又传到了越南。隋炀帝时,高句丽和尚昙征将造纸术传到了日本。造纸术走出亚洲是在8世纪中叶,先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再随阿拉伯纸的输出传入欧洲。

蔡侯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使人类文化的传播得以加速,而且为印刷术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是因此,蔡伦被后世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丰富多彩的中国纸

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不但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纸的质量也越来越看重。这就“逼得”纸匠们绞尽脑汁,不断致力于拓展造纸原料,开发出更多品种的中国纸。

晋代不仅是一个思想开放、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书法作为教育课程推广的时代。由于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当时的书写纸和抄经纸都用麻和楮皮制造的,为了让纸能平整且易书写,纸匠们用淀粉与白色矿物制成涂料,将其涂在纸的表面,并进行磨光。

唐代时书画与佛教都很盛行,不仅用纸量剧增,对纸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增加纸的产量,藤皮和桑皮也加入了造纸原料的行列。如果用作书画纸,得先涂上用淀粉和硝制成的涂料,再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如果用作写经纸,为了防书蠹,会用黄檗将纸染成黄色。

宋代的造纸原料就更丰富了:不仅麦秆和稻秆搭配油藤能造纸,而且南方的竹子也能造纸。由于竹纸写字墨色鲜亮、笔锋明快,深受王安石和苏东坡等名家的推崇,并引发了粉丝效应。一些文人墨客争相仿效,客观上促进了竹纸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安徽纸匠,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来漂白麻纤维,制出了光滑莹白、耐久性好的纸。

在整个宋元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一直都很盛行。

虽然造纸原料更丰富了,造纸的工艺流程却基本没有变化,仍沿用蔡伦改进后的方式。当抄纸用的篾席改为用细密竹条所制的竹帘后,纸匠们放弃了在纸上涂抹淀粉混合物的传统方法,改用纸药来提高纸浆的质量。实践证明,用杨桃藤和黄蜀葵等植物浸出液制成的纸药能使纸浆更均匀,进而改善纸的平整度。

蔡伦与尚方宝剑

蔡伦担任尚方令期间,不仅改良了造纸术,还改进了刀剑等器物的制作工艺。《后汉书·蔡伦传》说他“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意思是“经蔡伦改进后的刀剑制作工艺,不但在当时就达到了极高水准,并且长期居于技术的顶峰”。我们常说的尚方宝剑就是在尚方制造的。

东汉末年的政论家崔寔在《政论》中也写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蔡太仆”“龙亭”指的都是蔡伦。由此可见,“蔡伦制造必属精品”已经深入人心。

在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名第七;在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亦名列榜上。

猜你喜欢

蔡伦造纸术竹简
韦编三绝
我学会了造纸
韦编三绝
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
蔡伦井之谜
首届“中国造纸蔡伦奖”推荐评选工作启动
创意时代的新奇造纸术
蔡伦竹海杯蒋川09赛季首称王
韦编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