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知识服务研究进展

2019-07-30李剑欣李鑫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知识服务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李剑欣 李鑫

摘要:以CSSCI数据库中的期刊数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 Ⅱ对1999—2018年间发表的关于知识服务的科学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发现,知识服务研究不断发展,所涉及学科交叉范围广泛,其中图书馆是该领域研究的热门主题,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者是相关研究的主要力量。近年来,知识服务研究受技术的影响不断加深,研究热点逐渐变为与数字出版、大数据等方向的结合研究。

关键词:知识服务;研究进展;CiteSpaceⅡ;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9)02-0015-06

一、引言

知识服务,主要指知识服务提供者凭借自身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借助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过程[1]。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了首批28家出版单位作为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随着筹建工作的顺利进行,2018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进一步征集了27个出版机构作为第二批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以加快推进专业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聚集专业领域的数字内容资源,再结合近几年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深入开展,知识服务已然成为知识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的发展。美国学者Braam将“研究领域”定义为“一群科学研究者所关注的相关问题和概念的集合”[2],可见,学界关于知识服务的探究研讨是构成知识服务研究领域的主体内容。了解知识服务、开展知识服务研究,均离不开对相关科学文献的利用。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3],它利用可视效果图形,可以更直观地呈现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在众多文献计量学专家的努力下,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日益成熟,相继衍生出包括共词分析、共引分析、共现分析、非相关文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一系列可视化分析方法的科学方法体系,成为一种揭示科学结构,研究科学史的发展规律、评价科研绩效、预测研究领域热点等的有效工具[4],是辅助研究者了解单个知识领域研究状况的重要方式。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科学知识图谱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学术界得到迅速应用,目前可以进行知识图谱绘制的软件有很多,其中美籍华人陈超美博士设计的软件CiteSpaceⅡ,以其科学的算法和丰富的可视化效果受到广泛欢迎。[5]本文利用CiteSpaceⅡ,并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据为基础,选择来源期刊文献,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获得数据样本。其中,样本发表的时间区间限定为1999—2018年,样本类型选择“论文”,检索条件为包含关键词“知识服务”的文献,最后共获得施引文献977篇。通过CiteSpaceⅡ中附带的去重功能对样本进行数据清洗,在观察期内得到有效文献数量为918篇,导出这些施引文献的相关信息(包括作者、关键词、机构、所属期刊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等),组成本文的研究样本。

三、数据分析结果

利用CiteSpaceⅡ,基于施引文献的基本信息、关键词、作者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科研合作情况以及高被引的经典文献。其中,在基于关键词进行分析时,本文采用了聚类、共现以及突现词检测等方法,从不同侧面呈现了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结构和研究热点。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一)我国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现状

1. 时间分布特征。将样本文献按照发表时间进行整理,统计出知识服务的年度发文数量,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其研究趋势的变化,本文选择以折线图的方式呈现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知识服务研究自1999年兴起以来,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其中1999—2010年是知识服务研究的快速成长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且速度较快,说明知识服务作为全新概念出现后,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加大了科研力量的投入。2010年,知识服务研究达到年度发文数量的峰值,共83篇,成为知识服务研究二十年来最热门、产出成果最丰富的一年。2010年以后,知识服务研究开始减少,部分年度的发文量小幅走低,但整体发展趋势比较稳定,说明知识服务领域研究步入成熟时期,学术界趋于“冷静”,知识服务正在稳定中缓慢发展。

2. 学科分布特征。根据CSSCI数据库中的学科分类标准,对样本文献所属的学科按照比例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可以看出知识服务研究的学科交叉范围较广,涉及包括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民族学等在内的多个学科。从样本文献所属学科的分布比例来看,知识服务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结合研究最多,产出结果也最为丰富,发文量占据样本文献的79.5%,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一;其后依次是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两者发表文献的占比十分接近,分别为7.6%和6.0%,但与图书情报领域的文献数量相比,差距巨大;而其他学科,虽然也涉及知识服务研究,但是所占比例十分微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见,知识服务本质上与图书情报学科的理论关联度更高,研究结合点较多,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是知识服务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3. 期刊分布特征。知识服务研究的学科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期刊分布的特点。对知识服务研究发文量位居前十位的期刊进行统计(见图2),可以发现均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的学术期刊,且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①,是该学科领域的核心期刊②,如《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论坛》等。这些期刊共同组成了知识服务研究的核心期刊群,后续的研究者在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或者进行资料搜集时,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期刊的发文量排名代表着期刊对知识服务领域的关注程度,对知识服务研究越关注,期刊的发文数量也就相应地越高。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知识服务领域最关注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工作》,观察期内共发表相关论文106篇,自2001年开始,每年都有相关的研究发表。除此以外,出版类期刊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亦十分关注,比如《科技与出版》《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科学》《中国出版》以及《现代出版》等,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科技与出版》,共有31篇相關论文。

(二)我国知识服务研究的发展态势

主题语言是对文献进行标示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co-occurrence analysis),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结构以及研究热点。运行CiteSpaceⅡ,将时间区间设置为观察期间1999—2018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术语来源选择为标题、摘要以及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作者给出的关键词(Descriptors)以及数据库附加的关键词(Identifiers),数据选取标准设置为TOP-N模式,选定默认值50,即提取每个时间切片的前50篇高被引引文进行分析,并利用软件内置的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进行剪枝,运行可视化结果。在CiteSpaceⅡ中,可视化结果可以呈现出聚类视图(Cluster View)、时间线视图(Timeline)以及时区视图(Timezone),本文为了突出知识服务领域中研究主题的结构与演进,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聚类视图。

1. 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结构。本次可视化运行结果共形成128个关键词节点与242条连线,利用关键词对网络进行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视图(见图3)③,其模块值(Modularity,Q值)为0.510 2,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S值)为0.679 3④,说明聚类图像结构合理,结果具有可信度。图3中,每个聚类模块代表着一个知识群组,相应的颜色则代表着聚类的形成时间⑤。从结构上看,聚类模块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单个模块的独立性稍差,这说明在知识服务领域,学者的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相关研究方向较为集中,研究领域的重叠度稍高,尚未在知识服务领域的某一延伸方向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从数量上看,本次运行共产生10个聚类模块,利用代表性的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e)提取聚类标签词,形成的聚类名称并依照聚类大小进行排列,依次是知识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组织、數字图书馆、大数据、本体、小数据。

这10个不同的知识群组共同组成了知识服务研究的主题结构,其形成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知识服务研究演进的过程。其中,平均形成时间最早达到阈值的知识群组是“#2信息服务”,通过阅读部分原文献发现,该群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主体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⑥,(2)主体知识服务的能力、特征及其发展模式⑦,(3)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逻辑关联⑧;最新形成的聚类是“#9小数据”,其发文时间均在2015年之后,作为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的最新方向,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因而其聚类模块相对较小,该群组的文章主要基于小数据,研究主体微知识集成等服务能力的构建⑨。由于聚类数量较多,本文便不再举例,为了便于呈现其他聚类的相关信息,本文选取了每个聚类中权重排名前五位的关键词作为聚类代表进行统计(见表2),以方便查看聚类主题,并对不同聚类中研究内容的差异进行对比。

2. 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其中显现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关键词共有17个(见表3),这些高频词汇代表着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显现频次越高意味着相关文献的数量越多,研究方向也就越热门。从表3中可以看出,除去知识服务本身不谈,在显现频次超过50次以上的5个关键词中,图书馆领域占据了3个,依次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说明图书馆是近20年来知识服务研究的主要对象,围绕图书馆进行的知识服务研究是知识服务领域的热门内容,这与样本文献的学科分类比例正好对应,再次印证了知识服务与图书馆学之间的深刻渊源。根据这些高频词的初现年份,可以看出最新出现的高频词为数字出版,初现年份在2016年,但截至2018年时显现频次已经达到11次,发展速度远高于早期部分关键词,说明在近几年中,有关知识服务与数字出版的结合研究增多,且发展较快,属于新兴的热门方向。

本次共现结果还出现8个既有较高显现频次,同时又有较高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又叫中心度)的关键节点,按照其中心度的大小排列,依次为知识服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大数据、信息服务、知识组织。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的关键指标,反映了其在整个共现网络中的重要性,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核心的研究主题[6],高中心性的节点同时是沟通其他节点的核心节点,其他研究可以通过核心节点迁跃到其他聚类[7]。这意味着在知识服务研究中,图书馆、知识管理、大数据以及信息服务等主题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在知识服务领域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既是联结其他研究主题的关键点,也是发展延伸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3. 知识服务领域的研究前沿。突现主题术语(burst terms)是探测学科研究主题的变化和新兴研究趋势的重要方式。随着时间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文献在发表之后会逐渐变得陈旧过时,主要体现在代表该研究内容的词汇或短语出现的次数的变化[8],利用CiteSpace对文献的词汇变化进行突现检测,可以观察出知识领域中研究前沿以及研究主题的迁移趋势。本次运行共发现13个突现词,起止年份及相应的突现强度信息如表所示(见表4),其中突现度大于5的关键词有5个,按照出现时间早晚,依次为知识经济、信息服务、知识管理、大数据和数字出版。依据表4并结合相关样本文献的研究主题。自1999年知识服务兴起以来,研究者便基于知识经济这一宏观背景,重点研究知识服务的平台建设,以创新知识管理方式,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为主要目标。到2013年左右,研究方向开始发生变化,知识服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性明显提高,研究内容受技术的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媒体融合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知识服务的提供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推动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提供新型知识服务渠道的可能,比如数据库或者知识库等的建设。

(三)知识服务领域的科研合作情况

在以上参数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基于研究者进行共现分析,共现结果(见图4)展示了从事知识服务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以及知识服务领域的科研合作情况,根据作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勾勒出作者合作网络,从而判断出研究方向相近的研究者。在CiteSpace中,节点的大小代表着研究者的发文数量,节点间的连线代表着研究者的科研合作关系,其粗细意味着合作的紧密程度。从图4中可以看出,知识服务领域中大部分研究者属于独立研究,进行合作研究的作者占比相对较小,主要研究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在合作作者中,多为两两合作的形式,仅形成了两个三人以上的合作网络。其中,所有研究者中发文量最多的为武汉大学教授邓仲华与南京大学教授苏新宁,均发表了10篇关于知识服务的论文,从其发表时间上看,邓仲华的研究时期主要在2013—2016年,苏新宁的研究时期主要集中在2013—2014年,两位作者的相关论文被引频次均在70次以上,是知识服务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者。

(四)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的经典文献

研究领域可以被概念化为从研究前沿到知识基础的时间映射,施引文献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相对应的被引文献则是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9],而根据引文半衰期(citation half-lives)的不同,构成知识基础的被引文献又可以被分为持续高被引的经典文献(classic articles)和短暂时间内被引用的过渡性文献(transient articles)[10]。毫无疑问,经典文献是在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且推动研究领域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利用CiteSpace对样本文献进行共引分析,选取施引文献中共同引用频次位居前五位的文献(见表5),得到了知识服务领域中引用率较高的经典文献。其中引用率最高的文献为四川大学教授张晓林于2000年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的文章,在样本文献中共被引61次,在整个研究领域中被引超过1 400次。该篇文章基于21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服务“非中介化”现象对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挑戰,指出“重新分析(甚至重新定义)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能力和市场定位”[11],该文献在知识服务领域的理论研究中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可视化方法,对1999—2018年发表的知识服务论文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了知识服务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通过知识图谱对该领域研究内容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揭示了研究热点的演进过程。研究显示自1999年以来,知识服务研究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并在近几年趋于稳定,其中图书馆学与情报学领域的学者是研究的主要力量,所发表期刊大部分是在该领域中具有较高影响因子的刊物。知识服务的学科交叉范围较广,根据知识服务提供主体的不同,研究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其中图书馆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在近几年中,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和付费模式的成熟,以出版机构作为知识服务主体的研究内容逐渐增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知识服务研究受技术发展的影响明显较大,随着大数据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研究内容从最初对运营模式及主体功能的探索上逐渐转变为利用技术进行服务转型。

注释:

①参考中国知网平台2018年期刊复合影响因子信息。

②参考2017年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③因为知识服务的节点显示过大,为了聚类模块的呈现效果,故将此关键节点隐去。

④一般认为当Q值>0.3时,说明聚类的结果是令人信服的;当S值>0.5时,说明聚类的结果是有效的。

⑤深紫色—浅黄色意味着时间由早到晚。

⑥如凌美秀等人于2006年发表的文章《当前信息网络的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载于《情报科学》2006年第6期;陈振彪于2016年发表的文章《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探讨》载于《图书情报工作》2016年第23期等。

⑦如周倩于2007年发表的文章《科技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研究》载于《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1期;汪祖柱于2011年发表文章《专业虚拟社区知识服务的概念及其机制研究》载于《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5期等。

⑧如2008年张玉芬发表的文章《对文献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探讨》载于《图书馆》2008年第5期;陈建龙2010年发表的文章《再论知识服务的概念内涵——与信息服务关系的再思考》载于《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4期等。

⑨如李立睿于2016年发表的文章《面向科研用户小数据微知识服务研究》载于《图书与情报》2016年第3期、第5期;牛勇2016年发表的文章《基于小数据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研究》载于《图书与情报》2016年第2期等。

参考文献:

[1]李霞,樊治平,冯博.知识服务的概念、特征与模式[J].情报科学,2007,25(10):1584-1587.

[2]Braam R R,Moed H F,Raan A F J v. Mapping of science by combined co-citation and word analysis ii:Dynamical aspec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91,42(4):252-266.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刘晓英.图书馆评价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61.

[5]孙威,毛凌潇.基于CiteSpace方法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演化[J].地理学报,2018,73(12).

[6]秦曉楠,卢小丽,武春友.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14,34(13):3693-3703.

[7]胡浪.2012-2016年国内图书情报学研究现状及热点探析——基于13种中文图情核心期刊的计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67-76.

[8]高继平,丁堃.专利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7):12-16.

[9]Chen C M.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4,101(S1):5303-5310.

[10]Chaomei Chen. 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1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责任编辑:艾 岚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iodical data in CSSCI database,this paper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o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service published from 1999 to 2018 by using CiteSpace II,a knowledge mapping software.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analysis results,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knowledge service is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and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mong them,libraries are the hot subjects in this field,and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cs scholars are the main forces of relate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on knowledge service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echnology,and the research hotspot has gradually turned to combine the directions of digital publishing,big data,etc..

Key words: knowledge services,research progress,CiteSpace II,visual analysis,knowledge map

猜你喜欢

知识服务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