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景观之“色”与人文景观融合性设计探析

2019-07-30张亚玲任祺卉田鑫王梦儒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融合

张亚玲 任祺卉 田鑫 王梦儒

摘 要:色彩是我们生活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彩表现四季变化、花红柳绿等等,在人们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样的人为的色彩,或绚烂,或恬静亦或肃静。文章以朝阳观石窟环境色彩规划与古迹保护为依托,通过对现有色彩的研究及分类,提高对自然、人工色彩的特点的认识,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朝阳观实际调研情况,总结出在色彩规划中应注意的基本方法及原则,并通过分析色彩在朝阳观规划与古迹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探析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如何达到融合与和谐,创造出符合人们生活理念和审美观念的色彩环境。

关键词:自然色彩;人工色彩;融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一、朝阳观石窟概述

朝阳观,属燕山山系,北方丹霞地貌。山为整体巨石,观如屏风,壁立陡峭,位于赤城县城东南40公里的后城村滴水崖下,南距延庆35公里,距北京100公里。因朝阳观的地势高峻,早晨的太阳最先照到苍松翠柏掩映的道观上,故称为朝阳观。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宣府官员吴钦到此,看中了这块宝地,在道士李演琦的游说下决定修建道观。于明嘉靖三十年开始修建,历经5年开凿,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初竣工。相传开凿石窟的工匠吃掉食盐近7200公斤,可见消耗之巨。1993年其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朝阳观石窟色彩现状

(一)自然色彩:山石

远眺山峦,阳光下朝阳观山体颜色呈现出淡淡的浅红色,几经风霜洗礼,山石经雨水冲刷的痕迹,呈现出蓝灰色,整体是暖色中点缀着稳重沉着的蓝灰色。朝阳观典型的淡红色山体是白垩纪时期由流水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故而称之为“赤壁丹崖”。春青夏红、秋金冬蔚,在多少个春去冬来中它犹如初长的少女般略施粉黛,宛若仙颜。

(二)自然色彩:植被颜色

依山路拾级而上,穿行于山水间,沐浴在原生态的气息里,犹如潜入古诗词隐逸的色彩意境中。山林掩映间多茂密的松林,风过留声,春来满山花香,远眺一片灿烂,秋来硕果累累,盛夏时节野花满山,鸟兽穿梭,人在崖景风光间身心获得滋养和释放,享受飞虫鸟兽的喧鸣、山林绚烂的色彩。这是一场大自然色彩的盛宴,更是这片土地魅力所在。

(三)人工色彩:雕像、建筑装饰

凭栏远眺,村落棋布。据当地老人回忆,远眺朝陽观,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柏树成荫,犹如一幅水墨画卷。石窟为像辟洞,以窟为殿。雕像比真人高大,洞室相连,有栈道相通。几经变迁,石窟原有的色彩保存下来的不多,新彩绘过石像,色彩纯度高,色相对比强烈,与其他的石像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突兀且不协调。此外,修葺后的殿宇楼阁颜色鲜艳刺目,张挂各式祈福的彩绸,使得原本就张扬的建筑色彩又增加几分杂乱,此外,景区内公共设施缺乏,各种材质、颜色及风格的简介牌、告示牌等夹杂,给水墨般的自然景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人工色彩污染,色彩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三、色彩融合性设计

(一)设计目标

朝阳观主体建筑及雕像以淡红色为基调,在景观轴线上及主要栈道旁多以常绿针叶树的蓝绿色为背景,整体自然环境静谧恬静。在色彩整体的规划中,首先,以提升自然环境色彩,改善现有不协调的人工雕饰色彩为目标,运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做到“人与自然”色彩的对比调和。其次,通过增加人工色彩的艺术方式,使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交相辉映,达到整体环境的色彩融合和丰富。

(二)设计要点

色彩是空间环境中物体所特有的属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对色彩的规划设计,我们不能随心地把控色彩的方方面面,但是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设计构思。以石窟色彩环境为例,首先,整体自然环境以淡红色、灰绿色为设计背景;其次,将现有的人工色彩,如楼阁、围栏、路面铺装等色彩作色相的统一,建议以暖灰色调为主;最后,在局部设施色彩的设计中,确定与主色调邻近或相近的颜色作为辅色,如导视牌、卫生照明等公共设施的色彩设计,烘托整体自然环境色调的同时,呼应主色调。具体色彩融合设计细节要点如下:

1.同类色的组合

相同色相的色彩相互组合,主要依靠这些色彩在明度、纯度上的变化来构成色彩搭配,使人感到稳定、柔和。如栏杆、石阶、休憩桌椅等可采用暖灰色,显得层次丰富、富有情趣,但是要在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上做出适宜的变化,避免造成色彩的单调。

2.临近色的组合

色彩设计中采用邻近色的组合很容易给人美好、融合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暗示,如导视牌、石窟简介牌、垃圾处理和照明等设施处使用,使色彩在自然环境中产生自然的过渡。

3.对比色的组合

对比色色相对比明显,视觉效果明朗,活跃,且具有较强表现力,可在出入口、重要节点空间等空间作对比色的组合,烘托环境的空间感,带来更深的视觉印象,构建良好的色彩空间环境。要特别注意色彩的运用不可过分对比,防止跳跃、不统一的色彩视觉。

四、色彩融合的设计构思及色彩图谱

(一)自然景观形象构思

结合调研研究及设计方法理论的运用,将朝阳观景观形象和环境色彩合理地融入人工修建和公共设施设计中,如公共座椅、垃圾桶、路灯等设施的改造,力图改变当前基础设施形态单一、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和环境色彩杂乱等问题,将功能性与特色相结合。如垃圾箱的外形设计加入了建筑的特色形状及建筑色彩,座椅的设计则可以摆脱了传统的直线型设计,在外观上采用了山体的轮廊,突出了景区的特点,且融入四季和植物的色彩等。

(二)人文景观推荐色谱

五、结语

最后我们要考虑到色彩是与时俱进的,要符合新时代设计潮流的需求,也应充分考虑到色彩是随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特点,我们追求色彩的“融合”,更是符合色彩在新设计时代的要求。美国生理学家海巴·比伦从精神物理验证得知:“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是有限的,人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接受,就会产生腻的感觉,使人疲劳乏味,流行色之所以形成,表面看有其人为的因素,而内因是它符合人们生理平衡的需求。”

色彩是艺术设计中最直观、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要素,本文通过对色彩在朝阳观石窟空间环境应用,认识色彩的分类、特点,遵循师法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探析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在空间环境中如何做融合设计,列举出部分色彩的方法和组合方式,希望能够将笔者对色彩应用的初步理解应用到具体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杨颖瑜.景观类型及其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6(4).

[2]苏德辰,孙爱萍.地质之美:经典地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融合
人文景观元素在美丽乡村中的传承与保护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人文景观设计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园林建设中人文景观元素的作用探析
姑苏水城旅游人文景观整合规划研究
民建工程要加强人文景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