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红包内涵的演变

2019-07-30张鑫

寻根 2019年2期
关键词:长辈内涵微信

张鑫

“红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馈赠或奖励。”《现代汉语新词语大词典》释为:“按照民间习俗,送礼钱常用红纸包上,因此借用‘红包指代礼钱。后来奖金也有用纸包上的,所以也将奖金叫‘红包,并发展到将各类奖金都称为‘红包。又引申为贿赂的钱款。”因此可知,“红包”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礼钱”。在日常生活中,红包一般指的就是压岁钱,有的是春节时长辈发给晚辈,也有部分地区是晚辈发给长辈,意指“压岁”,即压住岁数,有着长寿、希望长辈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但前者在传统上更为普遍。“大年三十,吃过年饭,长辈用红纸包钱送给晚辈,或等小孩睡着后塞在枕头底下。也有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时由长辈分送的。”(张紫晨主编:《中外民俗学词典》)意在压祟,除邪驱鬼,以求岁岁平安等。在这里红包起到的是促进情感,烘托节日气氛,寄托美好祝福的作用,是春节的象征,是情感的载体。

另外,红包还是一种“人情往来”的工具,这就意味着红包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再局限于春节时的祝福,婚丧嫁娶、乔迁之喜、金榜题名,甚至生病探望都少不了红包。“如经济发达的两宋时期,不仅存在压岁钱,还出现婚庆时送礼金和店家、买家送乞丐的红包”。(包昌善:《红包的文化因由》)还如参加婚宴,往往宾客需先“写礼”,去往专门的登记处写上自己的姓名、礼金数额,这也是以后主人“还礼”的依据,所谓“礼尚往来”便是这般,红包的多少也就成了“人情”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与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关,同时纸币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红包文化的发展,这是红包“礼钱”基本内涵的丰富。

随着“反腐倡廉”的逐渐深入,“高官落马”“小官巨贪”等词频见于报。传统“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行贿、受贿方式逐渐被送红包所代替,红包在某些场合已经成了“行业黑话”,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的人情往来习俗,以及法律的漏洞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更重要的是红包本身所具备的情感色彩掩盖了行贿受贿的根本目的,具有较高的隐蔽性。

不仅在官场,红包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更为常见。据《南京晨报》披露,2018年10月23日,市民奕先生接到了“主治医生”打来的电话,称奕先生的情况有点复杂,如果想要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就得让领导召集专家讨论研究,需要先打8000元的红包钱,而为了能够顺利手术,奕先生毫不犹豫地按照对方提供的卡号把8000元转了过去。事后察觉有异,所谓“主治医生”竟是骗子假冒。骗子能如此轻易诈骗成功,依据的就是民众形成的一种普遍心理,“不送红包就办不成事”,以至于医生并未索贿,而患者便急不可待地将红包送入医生口袋。不仅是医疗领域,这种现象在教育等领域也屡见不鲜。

从官场的行贿受贿到各行业的“请托办事”,红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礼钱”。红包更多的是作为利益载体和掩饰的外衣,与原本的寄托祝福、礼尚往来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体现着更为现实的目的。

2014年1月27日,微信率先推出“微信红包”功能,红包正式摆脱传统的纸形式,步入网络红包时代。网络红包是红包的传统内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它仍然继承了传统红包的文化内涵,譬如在发送微信红包时,若不在留言处填写祝福话语,系统则默认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寄托着美好的祝福。其次,微信红包在外观上基本是对传统红包样式的模仿,整体界面以红色为主,透出喜庆、吉祥、欢乐。最后,接收者无法从微信红包表面上看到红包金额,这也与传统红包以不透明红纸包钱的意蕴相契合,含蓄而不外露,让用户更关注红包本身的情感意义而非具体金额的多少。

但依托信息技术,微信红包新时代对传统红包文化内涵进行了重塑。微信红包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年节时不能团聚的亲友也能通过微信发红包寄送祝福,而相比于同样依托信息技术的短信拜年、微信消息拜年,微信红包的金钱馈赠更能体现问候的心意与价值。微信红包特有的抢红包功能为节日增添了喜乐,其中抢到红包金额最多的“手气最佳”的人则被视作好运、抢到彩头的象征。因此,微信红包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红包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又以微信为平台,赋予红包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红包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得以生存于新世纪的今天。

2015年2月18日,微信红包登上春晚的舞台,主持人现场介绍微信“摇一摇”红包玩法。用户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通过微信后台的随机指定,所有参与的用户可以共同分享总额十余亿元的红包,可以说是一场上至企业下至百姓的全民狂欢。据腾讯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在20点到次日零点48分的时间里,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除春晚外,用户还可在春节期间通过转发好友的形式“抢”企业赞助的“裂变红包”,可以说微信红包从年头至年尾贯穿始终。因此,很多父母给孩子的红包也不再如以往在拜年时分发或晚上放在孩子床头,而是早早地通过微信发送给孩子。

从数据上来看,当年的微信红包无疑是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微信红包的使用还是以中、青年人为主,老年人因难以灵活掌握上网技能而被排除在这场集体狂欢之外,因而当老人们日思夜想,终于盼到儿孙们归家过年的时候,面对的却是儿孙们人手一个手机抢红包的情景,老人们只能相顾无言。“无休止的红包活动瓦解了家族内部由拉家常构建的互动体系,打破了长辈与晚辈的有效互动格局。”

“微信红包开发负责人吴毅谈到微信红包产品设计时,提出春晚的元素是考虑的重要一环,如‘拼手气群红包,让每个人拿到的红包都是随机的,拆开时就会有意外的惊喜。”这样具有高度娱乐性的“随机红包”实际上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红包的金额上,关注于谁是“手气最佳”,使得抢红包变成了追逐数字的游戏而忽略了春节发红包的本身意义。同时对于单个家庭来说,父母将原本固有的拜年、分红包的程式简化成手机屏上一键式领取的微信红包,于孩子而言减少了他们对于红包的期待感,于家庭而言降低了过年的仪式感,削弱了过年的氛围与应有的欢乐,对社会整体来说微信红包的泛娱乐化不利于传统礼俗文化的继承。

微信不仅仅是即时的通信工具,更是一个开放的社交平台,在复杂的社交网络中,许多人接触微信红包多是因为亲友,通过庞大的用户数量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微信红包很快传播开来,如微信群中欢迎新人往往由群主发红包以活跃气氛,也用微信红包表达感谢等。此时微信红包就打破了传统红包的年节限制,也不再讲究“礼尚往来”的传统馈赠,已经成为大众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有需要即可发红包。

随着微信在线支付功能的完善及推广,电子支付的日益普及,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微信红包也完全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礼钱”意义,转而成了一种纯粹的支付手段,并且作为微信支付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取代了纸币,成为一种小额交易的支付方式。许多商家之间的大额货款通过微信转账而小额货款则往往通过微信红包交易。

红包的出現虽难以追溯其源,但作为一种民俗现象留存至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民族的文化心理,即所谓“红包情结”。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红包文化被不断赋予时代内涵,逐渐背离传统的红包习俗,但“以自然而然的方式渗透到民间世界的技术给民间文化带来的不是终结而是改变”。因而对于传统习俗的变迁我们也无须过于忧虑,对于以红包行贿的现象要大力打击,对于微信红包则需要更多的规范与引导,利用好新兴技术,通过创新来继承传统民俗。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

猜你喜欢

长辈内涵微信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微信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微信
微信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